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8:01
《投資者網》謝瑩潔
一則掌門人被限制高消費執行令,讓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集團」)再次登上輿論頭條。
9月26日,王健林因萬達下屬文旅項目1.86億元執行案被下達限制高消費令。36小時后,限高信息悄然撤銷。萬達集團迴應稱,此次系「執行層面信息不對稱導致」。
王健林恢復「消費自由」
在傳出被法院限制高消費一天之后,王健林又恢復了「消費自由」。9月29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和愛企查App等商業查詢平臺上已不再顯示王健林有「限高」風險。
案件流程顯示,此前,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達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等因此案被強制執行1.86億,執行法院為甘肅省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佈時期為9月26日,被執行人涉及武漢萬達文旅置業有限公司、武漢楚河漢街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達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據天眼查,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凍結信息達47條,被凍結股權的標的企業涉及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達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大連萬達集團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等。除了股權凍結,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還有10條被執行人信息。
王健林此次被限制高消費,源於與某合作方的合同糾紛。雖然1.86億元的執行標的,對於曾經身家千億的王健林而言,或許只是「九牛一毛」,但「限高」這一司法措施,卻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它意味着債務人未履行法院生效判決,且具備履行能力卻拒不履行。
因此,王健林在「虛驚一場」之后,還沒有辦法松一口氣。在融資渠道收窄、銷售回款放緩的雙重擠壓下,萬達過去引以為傲的「自持+運營」模式遭遇現金流拷問。
公開資料顯示,萬達商管理成立於2002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張春遠,註冊資本約271.6億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建設工程設計、代理記賬、商業綜合體管理服務等,由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王健林等共同持股。
股權凍結,意味着萬達無法自由處置這些股權,無論是轉讓、質押還是其他形式的資本運作,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市場普遍認為,萬達的輕資產轉型邏輯並未失效:通過出售重資產回籠現金、降低負債,再以品牌和管理輸出換取穩定管理費,理論上可以重塑現金流結構。但現實難題在於,核心資產流失后,租金分成的基數同步萎縮,品牌議價能力能否維持既往水平仍待驗證;而部分三四線城市萬達廣場客流下滑、商户退租,又讓「輕資產」故事增添變量。
公允地看,萬達並非坐以待斃。除賣資產外,公司仍手握90%以上出租率的優質廣場、持續經營的管理費收入以及與騰訊、太盟等戰投的深度捆綁,短期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概率有限;但76億元被執行金額只是表內訴訟的冰山一角,表外擔保、合作方糾紛及潛在回購義務尚未充分暴露。
債務壓力仍在
曾經三次成為中國首富的王健林,如今財富也是大幅縮水,在2025年新財富500創富榜中,其以588億元身家位列第51名。
事實上,自2024年以來,萬達集團地產與商業兩大業務板塊的流動性壓力顯現。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期,萬達系謀劃多種渠道處置旗下資產籌集資金,力保公開債務不違約。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2024年間,王健林陸續出售了超30座萬達廣場。出售部分核心資產,能使萬達將資源集中於非商業地產核心業務,加速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進而探索新的增長路徑。
爲了堵上到期缺口,公司只能延續「賣賣賣」節奏:先是5月將48座萬達廣場項目公司100%股權出售給太盟、騰訊等組成的買方團,交易對價約500億元;7月又悄悄將滁州萬達廣場易手給廊坊澤瑞通科技。
其他資產方面,4月,萬達酒店管理公司(核心管理資產)以24.9億元賣予同程旅行;7月,萬達擬將快錢金融30%股權作價2.4億元出售。加上此前陸續出清的酒店、電影股權,年內已回籠現金數百億元。
然而,資產出售的速度仍趕不上債務到期的節奏,24億元的新增執行案便是警示。引發這一系列危機的導火索,始於萬達商管上市計劃流產。
最近10年時間,萬達集團在資本市場波折不斷。2014年12月23日,萬達商業在港交所掛牌,估值一直不高。2016年年中,A股借殼上市監管趨嚴,但萬達集團實際控制人王健林卻在2016年9月將公司私有化,希望推動其在A股儘快上市。
排隊多年無果。2021年3月,萬達商業宣佈撤回A股IPO申請,並重組成立新平臺,計劃赴港上市。當月,萬達集團宣佈重組成立輕資產管理平臺萬達商管,珠海國資委出資30億元戰略入股該公司。
萬達商管於2021年8月引入太盟投資集團(PAG)等16家投資機構,作為Pre-IPO投資人,融資約380億元,並與投資人簽訂了「對賭」協議,除了許下業績承諾,還約定若珠海萬達商管在2023年底赴港上市失敗,大連萬達商管需要支付本息合計最高440億元的回購款。
與當時在A股排隊上市的萬達商業相比,萬達商管更「輕」。萬達商業的主營業務包括投資物業的租賃運營、酒店管理等,業務模式為「自持+運營」;而萬達商管是從萬達商業剝離的輕資產管理公司,僅負責商場的運營管理和物業服務,不持有重資產。
因萬達商管上市一再受阻,觸發與投資者的對賭協議違約,萬達集團面臨巨大贖回壓力。2024年,永輝超市追討36.39億元合作尾款、蘇寧易購仲裁索賠50.4億元回購款、融創仲裁要求支付95億元投資款,三家企業提出的仲裁,又將萬達推入輿論漩渦中心。
萬達償還銀團貸款和履行對賭協議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也是萬達商業意欲出售資產的背景。
限高令「閃退」,王健林的還債之路仍要繼續。在「輕資產」轉型受阻、上市融資無望、對賭壓力逼仄的三重夾擊下,萬達的「錢荒」問題已愈發嚴峻。而比1.86億元執行標的更危險的,是市場信心的崩塌。
市場也在等待,萬達能否用新一輪資產處置或整體重組方案,給債權人、投資者以及整個行業一個清晰的答案。(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