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8:24
9月行情,正式收官。
這一月,全球資產價格風雲湧動,A港美股市場的熱點板塊和核心資產的波動都足夠牽動人心。貴金屬、有色、算力、機器人、創新葯、半導體等各賽道妖股橫流大漲大跌,有人押對賽道躺贏,有人踏空拍斷大腿,還有人剛入場就被套牢,每時每刻都在演繹不同的博弈與悲喜。
一起來回顧一下,誰纔是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儘管宏觀經濟數據整體呈現温和放緩的態勢,但市場更聚焦於結構性的增長亮點,如算力、半導體、創新葯研發等,持續受到資金追捧。同時,受益於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觸底回升預期的順周期資源板塊也開始顯現投資價值形成了「科技成長」與「順周期」雙輪驅動的良好局面。
漲幅TOP1:黃金白銀再迎主升浪
9月份,隨着國際金價在本月創下歷史新高,帶動A股和港股相關概念股集體走強,貴金屬板塊成為兩地市場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板塊之一。
A股漲勢突出的公司包括西部黃金漲幅超過50%,曉程科技、中金黃金、湖南白銀等漲幅在30%以上。港股的黃金股漲勢更是用誇張來形容。珠峰黃金、靈寶黃金、潼關黃金、龍資源等年內漲幅超超過3倍。如果從年低點至最高價來算,一些貴金屬概念股甚至最大漲幅超過10倍。
原因方面,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的預期是支撐金價的核心邏輯,隨后持續的中東衝突、俄烏局勢以及其他地區的地緣政治不穩定性,顯著推高了市場的避險情緒。同時,全球去美元化趨勢下,多國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為金價提供了堅實的底部支撐。
漲幅TOP2 :供需合力,鋰電估值修復
電池產業鏈在8月份就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固態電池量產與儲能市場需求的爆發,成為板塊估值修復的驅動力。
不同於以往的概念炒作,固態電池中試線的落地已經給設備公司帶來了訂單,從中報里已經得到驗證,因此也成為三季度半年報披露后漲勢較好的方向。而儲能裝機量預期增速的提高,與「反內卷」政策形成合力,間接改變了產業鏈中上游的盈利預期。
而作為新能源產業鏈的上游,能源金屬板塊(主要指鋰、鈷、鎳等)在9月份同樣漲幅居前。板塊的上漲與電池行業高度聯動,反映了市場對儲能長期趨勢的樂觀預期。
漲幅TOP3:風電迎來轉折點
風電行業的強勢表現主要建立在需求回暖和盈利預期改善之上。風電新增裝機高增,上半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51.4GW,同比+99%,新增招標71.9GW,同比+9%。
隨着新一輪漲價訂單的啟動和交付,風機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將得到顯著改善。這一從「增收」到「增利」的邏輯轉變,是推動板塊估值修復的核心動力。市場看好風機漲價訂單啟動交付+海外出貨佔比提升,盈利修復存在較大的彈性。
漲幅TOP4:AI浪潮下的國產半導體
A股和港股的半導體、存儲芯片、光刻機等相關板塊集體領漲,表現遠超大盤。
人工智能發展對AI芯片、高速光模塊、HBM以及先進封裝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直接拉動了相關產業鏈公司的訂單和業績預期。並且本月國產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突破消息頻傳,極大地提振了市場情緒。在強勁的行業浪潮下,半導體龍頭公司譬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股價大幅上漲。
綜上所述,9月A股和港股市場的領漲行業展現出清晰的宏觀與產業邏輯。貴金屬的上漲是全球宏觀不確定性下的避險選擇;電池與能源金屬則是在新技術預期的引領下,市場對長期價值的提前佈局;風電設備的復甦反映了行業景氣度的反轉和盈利能力的修復;而半導體的全面爆發,則是AI技術革命與國產化浪潮兩大時代主題的交匯共振。
跌幅TOP1:軍工股高光回落
在「閲兵」等關鍵重大事件刺激背景下,憑藉政策預期與軍貿題材的熱點不斷催化,A港股的軍工板塊一度迎來年內最強勢板塊的行情,從4月8日至9月初,曾誕生了北方長龍、長城軍工等5個月飆漲超5倍的超級大牛股,以及晨曦航空、國睿科技、捷強裝備、內蒙一機等十數只翻倍大牛股。
然而隨着重大事件落地,軍工股也快速回調,成爲了9月份跌幅最大的熱門板塊,板塊內近70只軍工股在月內幾乎無一上漲,尤其長城軍工、北方長龍兩隻此前瘋狂飆升的妖股,本月最大回撤幅度都超過了40%。然而從依舊相對起點有巨大漲幅、以及業績面依舊處於虧損狀態的這些軍工龍頭,回調是否已經結束?需要打一個大的問號。
不過,軍工板塊向來容易被題材炒作,如今我國軍工科技行業發展正處於井噴紅利期,未來隨着軍貿訂單兑現、航天領域不斷有新催化,不排除軍工在后面重回高光。
跌幅TOP2:因資金換場跌落的銀行股
一直以來,銀行股作為高股息、穩增長的核心資產和機構資金的壓艙石,近2年來,隨着「中特估」體系的提出與推進,以及國家持續引導長線資金入場,銀行股成爲了A港股市場市值規模增長最大、整體漲幅顯著靠前的超級板塊,堪稱「巨象跳舞」。
今年1-7月中旬,銀行板塊累計上漲超20%。然而隨着A股行情越發走牛,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大規模資金開始充銀行撤出轉向其他熱門賽道,資金長期抱團的銀行股也由此持續回調,38 家上市銀行更是集體連跌三月。其中,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等近十股期間累計回調超過20%。完全錯過了這一輪牛市中漲勢最舒服的階段。
不過A港股的牛市行情仍在,再熱門的題材板塊也有漲到頭的階段,屆時,或許銀行資金又將能成為資金的香餑餑了。
跌幅TOP3:食品飲料繼續無人關注
食品飲料板塊9 月在 「旺季不旺」 的預期中持續低迷,板塊指數月內最大跌幅超16%,近兩周跌幅達1.48%,顯著跑輸大盤。核心矛盾集中在白酒與零食兩大主線:白酒方面,8 月菸酒社零數據同比下滑 2.3%,中秋國慶雙節動銷預計承壓,儘管禁酒令糾偏效應初顯,但需求修復尚需時間;大眾品則受消費大環境拖累,除預加工食品、軟飲料小幅上漲外,零食板塊回調幅度達 5.8%,資金關注度持續走低。
白酒股自從2021年初的高光至今,已經持續震盪回調了近5年,雖然跌幅不大,但足夠磨人。
其中,一直被機構期待能王者歸來的「茅五瀘」繼續讓股民失望,不僅沒有跑贏大盤,還在牛市中負收益,甚至還被賽道基金經理調侃成了「老登股」。
此愁,在可見的未來幾個月,恐怕借再多的酒也難消了。
跌幅TOP4:激烈分化的創新葯
2025年,是A港股創新葯板塊表現最強勢的罕見階段。從年初至9月初,單是A股就有超過50只創新葯股漲幅翻倍,舒泰神、一品紅、塞力醫療等多股漲幅超3倍。港股的上百隻創新葯股中甚至一度有近60股翻倍,佔比超過50%!其中海王英特龍、北海康成-B兩隻微盤妖票漲幅分別高達25倍、16倍,還有超十股漲超4倍。
進入9月份,兩市的創新葯股開始劇烈分化,部分之前漲幅顯著的題材/消息刺激大漲的醫藥股開始回調。但整體回調相對之前大漲幅度仍顯得小。
大概率,在四季度,A股港股的創新葯板塊仍將上演劇烈分化、整體回調的節奏。
跌幅TOP5:默默無聞的傳統消費
除了食品飲料外,旅遊、休閒食品、家電等傳統消費板塊9月的行情中同樣相對較為慘淡,成為跌幅榜中最缺乏關注度的存在,多數板塊月內的整體跌幅均接近或超過10%。不過在此前,這些板塊也在上半年也一度被資金抱團瘋狂熱炒,如一度十日翻倍的西藏旅遊、二季度翻倍股天府文旅等,反而成爲了9月份回調最多的標的。
至於原因,主要是宏觀經濟需求的復甦力度仍顯不足,導致居民消費意願不足,如家電行業面臨房地產周期拖累,抑制了新家電的購置需求,國內大家電市場已進入存量市場,休閒食品行業傳統渠道流量繼續下滑等。
另外就是下半年市場主要是有互聯網、AI、芯片、機器人、創新葯等熱門賽道引領並吸引資金,沒有增長亮點的傳統消費板塊就跟銀行、白酒一樣失去資金的關注。
儘管9月份的A港美股三大市場的整體波動不算大,但其中作為各自市場中核心代表的科技巨頭們表現卻可圈可點。
在港股,阿里無疑是9月份表現最亮眼的科技巨頭,月內股價漲幅高達53%,市值增加了1.5萬億港元。股王騰訊月內也上漲了11.15%,最新市值突破至6萬億港元。另外還有寧德時代、中芯國際、百度等科技巨頭月度漲幅也超過了30%。
在美股市場,從歷史數據來看,9月通常被認為是美股表現最差的月份,標普500指數平均下跌1.1%至1.93%,道指和納指也常表現疲軟,因此有「9月魔咒」的稱呼。
然而,2025年9月的美股表現卻出現了例外。標普500指數在9月累計上漲3.11%,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最佳9月表現。納斯達克指數上漲5.29%,今年美股已有28次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美股科技巨頭們表現多數亮眼。截至9月30日,美股股王英偉達月內漲幅約4.5%,蘋果月內漲幅9.6%,谷歌、博通、臺積電等月內漲幅均超過10%。最亮眼的無疑是特斯拉,月內漲幅達到了近33%,市值月內增加了近4千億美元。
總體來説,9月份的全球股票市場的表現,都是置於「全球流動性寬松+新興市場資本回流」的大邏輯中演繹,整體延續了下半年以來的「震盪上行」或「慢牛」格局。
展望10月份,隨着市場對美聯儲政策信號的進一步驗證,以及部分板塊利空因素的逐步消化,無論是A港美股市場,或許都仍有不少值得關注的結構性機會。(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