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股70天火速入港股通:健康之路入通后沉寂3月 解禁前拉漲又暴跌 南向資金成「接盤俠」

2025-09-30 16:5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樂

      2025年港股通市場迎來常態化調整,截至9月底共計納入67只個股、剔除61只個股。其中,27只上市不滿半年的新股(不含A to H公司,根據規則A to H公司穩市期結束后自動納入)通過規則通道實現快速入通,這類新股的考覈周期充分性、后續股價波動等問題,近期持續引發市場關注與熱議。

      根據港股通規則,納入港股通的一般規則如下(不含A to H公司、同股不同權公司、第二上市公司、外國公司等特殊情況):

      納入要求:

      考覈期內,日均市值在香港市場中累計覆蓋率為前95%,且通過流動性測試,即可納入恆生綜合市值指數。按照市值分區,將恆生綜合市值指數成分股分為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其中恆生綜合大型股及中型股可以直接納入港股通,恆生綜合小型股還需要額外滿足平均月末市值不低於50億港元,才能納入港股通。

      調整時間:

      一般情況:數據檢討截止日分別在每年6月底、12月底,滿足條件的個股,將分別在當年9月、次年3月納入恆生綜合市值指數(分大、中、小),並同步納入港股通。

      快速納入機制:1)針對一、三季度上市公司,若市值及流動性達標,則可在當年6月、12月納入恆生綜合市值指數,並同步納入港股通;2)若上市首日,公司市值就進入香港市場前10%,則將在上市10日后納入恆生綜合市值指數,並同步納入港股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港股通規則對新股公司無上市時長要求,只要滿足流動性與市值標準即可實現 「本季度上市、下季度入通」,這使得相關新股入通間隔甚至可以壓縮至 70 天。這類新股的 「速成入通」 路徑高度相似:入通周期極短(訊飛醫療科技、健康之路、雲知聲均間隔 70 天左右,且僅用 1-2 個交易日數據即達標),未靠長期經營積累穩定市值與流動性;入通前均未經歷完整季度業績驗證,部分甚至無機構參與、無賣方覆蓋,股價與基本面脱節;最終在入通后隨短期炒作資金離場、業績利空披露,股價普遍暴跌 30%-90%,散户與南向資金成為主要受損羣體,暴露出港股通考覈機制的漏洞。

      訊飛醫療科技借「AI+醫療」炒作后跌近40% 南向資金被套

      訊飛醫療科技於2024年12月30日上市,並於2025年3月10日納入港股通,中間僅隔70天。訊飛醫療科技僅用上市兩日的市值及流動性數據就能參與到入指數、入通考評中。根據指數納入規則,訊飛醫療科技上市兩日平均市值為68億港元,平均換手率為0.46%,滿足納入港股通門檻。

      但短期達標背后,是真實交易資金的集體缺席:上市首月(2025年1月),公司股價僅微漲4.1%,日均成交額僅382萬港元,日均換手率(不含上市首日)不足0.06%,僅勉強觸及流動性門檻下限,完全暴露「無資金持續關注」的窘境。顯然,前期的「達標」僅是短期交易異動,並未形成穩定的市場交易基礎。

      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25年2月,隨着「AI+醫療」題材熱度升溫,一批炒作資金精準入場:通過集中買入持續拉抬股價,一個多月內推動股價上漲72%,日均成交額從382萬港元飆升至2309萬港元,日均換手率躍升至0.24%,將流動性數據「包裝」得遠超入通要求。而這輪爆炒的核心目的,正是借「入通」節點完成收益了結。3月10日公司正式入通后,前期炒作資金立即開始撤離,即便南向資金短暫進場接盤,也難抵拋壓:2025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后淨虧損0.7億元(雖同比收窄33%,但仍未實現盈利),業績未能支撐題材熱度,股價在入通一個月內較3月11日高點下跌近40%,跟風買入的散户與后知后覺的南向資金,最終成為資金撤離后的「接盤者」。 

      健康之路入通后沉寂3月 解禁前拉漲又暴跌 南向資金成「接盤俠」

      健康之路與訊飛醫療科技同日上市、同日入通——也完全依賴上市后2個交易日的短期數據達標,成為另一典型的「規則卡點者」。健康之路上市兩日平均市值為104億港元,平均換手率為0.26%,滿足納入港股通門檻。

      但入通后,公司基本面的疲軟讓股價迅速「現形」:2024年全年收入為12億元,扣非后淨利潤僅430萬元,同比下滑超70%;IPO僅募集1.9億港元,發行比例僅2.8%,超50%股份配售給基石投資者(橫琴產業投資基金),流通盤極小,天然缺乏市場化交易活力。這種情況下,公司在納入港股通后,公司股價及成交額也並沒有明顯的好轉,6月前,公司南向資金持股佔自由流通股本比例始終未超過0.9%,完全無人問津。

      轉折點出現在老股東與基石投資者解禁前夕:6月2日,公司股價卻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暴漲47%,隨后接連上漲,於6月10日公司錄得最高收盤價60港元/股,較發行價7.8港元/股漲超670%——既無業績預增公告,也無行業政策利好,更無機構研報覆蓋,似乎純粹是為解禁股東創造減持窗口的人為操作。而缺乏支撐的拉漲註定短暫,6月11日起股價開始斷崖式下跌,疊加老股東與基石投資者的踩踏式減持,7月4日盤中跌至7.36港元/股,較高點跌幅接近90%。期間,原本持股極少的南向資金被迫成為「接盤俠」,持股佔自由流通股本比例從不足0.9%飆升至76%,深度套牢。

      雲知聲上市首日拉漲45%衝關港股通 入通后股價較高點跌近40%

      雲知聲的「速成入通」更暴露短期股價操縱的風險。公司2025年6月30日上市,9月8日入通,僅用上市首日的數據即可入通。由於上市前,港股市場有一定的回暖,入通市值門檻提高,若按發行價計算,雲知聲股價可能無法納入港股通。因此,公司必須確保上市首日有一定的股價上漲,才能滿足納入港股通門檻。

      雲知聲上市首日股價大幅拉漲44.6%,超過2024年以來所有上市軟件服務公司的首日漲幅,收盤時市值達125億港元,成交額1.79億港元,換手率1.94%,三項指標均超入通門檻。

 

      在上市首日高漲情緒帶動下,雲知聲股價一路上漲,8月25日公司宣佈納入恆生綜合小型指數及港股通,並將於9月8日生效;隨后8月28日錄得上市以來最高收盤價,達到856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318%。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拉漲似乎缺乏機構背書——公開信息顯示,公司無機構投資者買入該股票,也無任何賣方機構發佈研究報告,股價上漲完全由短期資金主導。

      入通后,業績利空與資金拋售迅速擊碎股價泡沫:8月28日(入通前最高價日),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淨虧損2.98億元,同比擴大16.6%;9月8日入通當日,早盤雖有南向資金湧入,但前期埋伏資金隨即集中拋售,股價單日下跌18%,收於610.50港元/股;截至9月26日,股價進一步跌至456.2港元/股,較入通前高點下滑39%。港股通后跟風買入的散户及按照規則買入的被動資金損失慘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