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88億資本湧入!尼龍產業鏈要變天?

2025-09-30 15:14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關鍵詞 | 尼龍產業鏈投入188億

共 2697 字 | 建議閲讀時間 7 分鍾

近日,又有兩公司入局尼龍產業鏈,合計投資約188億元,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家企業為佛塑科技(000973.SZ),該公司擬與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湖南石化)在湖南省岳陽市共同設立項目公司,投資建設聚酰胺-尼龍薄膜項目。該項目公司計劃註冊資本9.6億元,其中佛塑科技持股60%,湖南石化持股40%。項目公司成立后為佛塑科技的控股子公司,納入其合併報表範圍。本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34.7億元,建設聚酰胺切片和尼龍薄膜生產線,主要生產經營聚酰胺切片和尼龍薄膜產品。

第二家公司是寧夏碳合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公示了煤基高端新材料項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本項目位於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產業區C區,佔地面積2870畝,總投資152億元。項目建成后主要產品生產規模為己內酰胺60萬噸/年、己二胺50萬噸/年、尼龍66切片30萬噸/年、氫氣3.6萬噸/年。

而值得關注的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在尼龍產業鏈佈局上動作頻繁。除了寧夏碳合新科項目外,該基地於8月4日還公示了另一尼龍全產業鏈項目——平煤神馬(寧東)尼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尼龍全產業鏈45萬噸/年己內酰胺一體化項目。該項目同樣位於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產業區C區,佔地面積156.1812公頃,總投資88.5億元。項目主要建設環己酮裝置、己內酰胺裝置、PA6聚合裝置等主體工程及配套裝置,建成后可年產尼龍6切片45萬噸、氫氣3.78萬噸。

據瞭解,寧東尼龍全產業鏈項目於2024年12月28日在寧夏銀川簽約,項目估算總投資超百億元,生產己內酰胺、尼龍絲等全產業鏈產品。平煤神馬 (寧東) 尼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平煤神馬集團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25年3月。

此外,9月18日,天津新和成項目一期正式啟動樁基施工,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項目將建設己二腈、己二胺和尼龍等生產裝置,採用新和成自有專利技術,全力打造二腈-己二胺-尼龍66關鍵中間體及高端尼龍新材料產業鏈

己內酰胺

己內酰胺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質,最大應用領域是尼龍6,可進一步加工成錦綸纖維、工程塑料、塑料薄膜等,應用於紡織、包裝和汽車製造等行業中。

尼龍產業鏈

產能佈局來看,我國己內酰胺產能不斷擴大,2024年我國己內酰胺產能694萬噸/年左右,產量654.3萬噸,表觀消費量649萬噸/年。2024年內我國新增產能115萬噸/年,分別為湖南石化30萬噸/年新裝置,魯西化工30萬噸/年新裝置,湖北三寧40萬噸/年新裝置和華魯恆升裝置技改擴產產能。

2025年上半年,己內酰胺行業產能增速不足0.1%,僅有福建地區一家企業完成技改擴能;儘管己內酰胺行業產能增速放緩,但下游PA6在2024年快速擴能后繼續釋放新產能,2025年上半年新增產能14.5萬噸/年,行業總產能突破至800萬噸/年大關,而己內酰胺與PA6產能基數差擴大至70多萬噸/年,導致需求增速反超己內酰胺供應增速,驅動己內酰胺企業生產積極性提升,行業開工率維持高位。

國外己內酰胺主要生產商包括德國巴斯夫、日本住友化學、荷蘭帝斯曼、日本東麗、日本宇部等。

我國主要生產企業包括中石化、旭陽集團、福建申遠新材料、平煤神馬、恆申集團、華魯恆升、兗礦能源、巨化集團、蘭花科技、海力集團、魯西化工、永榮科技等。

過去我國己內酰胺大量依賴進口,制約了我國尼龍6產業的發展。隨着工藝技術的逐步突破,近年來我國己內酰胺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國,推動了尼龍6產業的快速發展。

尼龍6方面

2024年,我國尼龍6切片企業的生產裝置新增產能151萬噸/年,產量達到610萬噸,同年從國外進口尼龍6切片18萬噸;當年總供給量為628萬噸,國內市場銷售量為541萬噸,對外出口量為58萬噸,總供給量多於總需求28萬噸。預計2025年尼龍6切片還將新增產能超100萬噸/年,國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從競爭格局來看,我國PA6生產企業40余家,集中在浙江、江蘇、福建和山東等地,行業集中度總體較為分散,主要生產企業包括恆申集團、魯西化工、聚合順恆逸石化、平煤神馬、永榮錦江等,產能規模均在40萬噸/年以上。

從下游應用來看,以2024年為例,尼龍6切片下游產業市場需求:錦綸長絲需求量323萬噸,佔比60%;工程塑料65萬噸,佔比12%;錦綸工業絲43萬噸,佔比8%;BOPA膜38萬噸,佔比7%;錦綸短纖35萬噸,佔比6%;漁網絲11萬噸,佔比2%;錦綸單絲12萬噸,佔比2%;其他18萬噸(超纖、地毯絲等),佔比3%。

其中尼龍6切片下游產業市場的主要需求為錦綸長絲、其次為工程塑料、再次為錦綸工業絲,這三種產業的市場總容量佔尼龍6切片市場總需求的80%。

據相關數據預測,2024—2028年,我國尼龍6消費量將維持增長趨勢,但增速放緩,預計到2028年消費量將達到610萬噸,2024—2028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3%,新增需求點仍集中在民用絲、薄膜等領域。

尼龍66方面

己二胺是生產PA66的關鍵單體,其製備工藝長期影響PA66行業發展:

傳統工藝:以丁二烯直接氫氰化法為主導,但存在兩大痛點 —— 一是丁二烯價格高企導致成本壓力大,二是工藝流程複雜、技術門檻極高,核心技術被英威達、奧升德等少數國外化工巨頭壟斷,制約國內 PA66 產業自主發展。

新興工藝:以己內酰胺為原料生產己二胺的工藝路線,近年來憑藉成本優勢逐漸崛起,在規劃產能中的佔比顯著上升。從成本端看,2024年國內己內酰胺均價為12461元/噸,同比下跌約1.31%;2025年上半年,國內己內酰胺市場呈 「先揚后抑、觸底反彈」 的震盪下行態勢,其中華東市場均價9838元/噸,純苯與己內酰胺的價差收窄至3000元/噸左右,為己內酰胺法制己二胺提供了可觀的利潤空間,進一步推動該工藝路線的推廣。

從產能來看,2025—2027年,國內PA66產業將迎來新一輪擴張周期,在建產能合計達46萬噸/年。進度方面,2025年上半年已有7萬噸/年產能落地,其中唐山中浩4萬噸/年裝置於6月完成投料。

后續來看,山東隆華、天辰齊翔、遼陽石化等企業的PA66項目將在2025—2027年逐步釋放。若全部項目順利投產,2027年國內PA66產能規模將達166.1萬噸/年,預計2025年行業產能利用率將降至55%左右

隨着新進入者的增多,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這種競爭壓力倒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革新提升產品性能與質量,加速產品迭代升級,從而推動整個行業向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同時,「十四五」 規劃明確提出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將PA66列為重點發展的化工新材料。地方政府也通過產業基金、税收優惠等政策吸引投資,加速產能向規模化、一體化集中。

來源:格隆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生態環境局、化工新材料、中國化工信息周刊、隆眾資訊等網絡公開信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