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港股通炒作亂象:藥捷安康入通后股價高臺跳水 被動資金推漲超2倍后閃崩54% 散户與基民雙陷套牢

2025-09-30 16:5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樂

      2025年港股通市場迎來常態化調整,截至9月底共計納入67只個股、剔除61只個股。其中,27只上市不滿半年的新股(不含A to H公司,根據規則A to H公司穩市期結束后自動納入)通過規則通道實現快速入通,這類新股的考覈周期充分性、后續股價波動等問題,近期持續引發市場關注與熱議。

      根據港股通規則,納入港股通的一般規則如下(不含A to H公司、同股不同權公司、第二上市公司、外國公司等特殊情況):

      納入要求:

考覈期內,日均市值在香港市場中累計覆蓋率為前95%,且通過流動性測試,即可納入恆生綜合市值指數。按照市值分區,將恆生綜合市值指數成分股分為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其中恆生綜合大型股及中型股可以直接納入港股通,恆生綜合小型股還需要額外滿足平均月末市值不低於50億港元,才能納入港股通。

      調整時間:

      一般情況:數據檢討截止日分別在每年6月底、12月底,滿足條件的個股,將分別在當年9月、次年3月納入恆生綜合市值指數(分大、中、小),並同步納入港股通。

      快速納入機制:1)針對一、三季度上市公司,若市值及流動性達標,則可在當年6月、12月納入恆生綜合市值指數,並同步納入港股通;2)若上市首日,公司市值就進入香港市場前10%,則將在上市10日后納入恆生綜合市值指數,並同步納入港股通。

 

      在港股市場中,流通盤小、市值低的公司因 「易操縱」 特性(無需鉅額資金即可撬動股價),成為兩類資金圍繞 「港股通規則」 炒作的核心目標:一類是公司與資金主動合謀,借 「入通」 幫老股東減持、為資金賺差價;另一類是市場資金借指數配置規則被動炒作,靠預判納入、拉漲股價、吸引 ETF 接盤實現套利。藥捷安康與曹操出行的案例,正是這兩類炒作的典型寫照。

      藥捷安康入通后股價高臺跳水 被動資金推漲超2倍后閃崩54% 散户與基民雙陷套牢

      作為專注於腫瘤、炎症等領域的臨牀階段生物製藥公司,藥捷安康2025年6月23日在港上市時,基本面與市場認可度已顯疲態:此次IPO僅募集2億港元,是2025年發行規模最小的醫療醫藥項目、全年第四小的IPO項目;股權結構高度集中,基石投資者及關聯方合計認購68%,按發行價計算流通盤僅剩不足6800萬港元;機構參與意願低迷,國際配售僅獲0.95倍認購,股東關聯方及客户合計認購近1.2億港元——若不是承銷商TradeGo(專職引導散户打新)協助其獲得3420倍HKPO認購併觸發回撥機制,該項目甚至可能因需求不足發行失敗。

      憑藉規則對新股上市時長的寬松要求,藥捷安康僅用上市后6個交易日的平均市值(78億港元,略超當期75億港元入通門檻)及流動性(上市初期換手率0.9%),便順利於9月8日納入港股通,同時還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恆生醫療保健指數等9只恆生系列指數,成為被動資金配置標的。

      入通后,ETF的被動配置需求直接成為股價炒作的「推手」:全市場10只跟蹤恆生醫療保健、恆生創新葯指數的ETF基金(合計規模約140億元),以及5只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的ETF基金(合計規模350億元),因指數規則限制,需在藥捷安康入通后被動建倉,累計流入資金超10億港元。而藥捷安康入通前日均成交額僅約1588萬港元,極小的流通盤難以承接鉅額被動資金,直接推動股價短期內暴漲——9月12日上漲77%,9月15日再飆漲116%,股價一度衝高。

      但缺乏基本面支撐的漲勢註定短暫。9月16日,藥捷安康股價上演「高臺跳水」:早盤一度續漲63%,午后卻突然掉頭下跌,截至收盤跌幅達54%,股價從679.50港元/股驟降至192.00港元/股。背后是前期埋伏的炒作資金借被動資金接盤之機集中出清,最終受損的不僅是直接通過港股通買入的散户,還有通過ETF基金間接參與的投資者,兩類羣體均成為資金套利的「接盤俠」。

      曹操出行穩市期后遭神祕資金拉漲143% 入通即暴跌 或存資金操縱痕跡

      作為吉利控股孵化的網約車平臺,曹操出行2025年6月25日上市時便面臨「機構冷、散户熱」的窘境:此次IPO募集18.5億港元,雖基石投資者佔比超50%,但機構需求明顯不足——聯席簿記管理人富途國際不得不在其APP內開放國際配售通道,吸引個人投資者參與以填補機構需求缺口。上市首日,公司股價收盤跌幅達14.2%,首批參與的散户已遭遇虧損;穩市商廣發證券用盡全部綠鞋資金,仍未能將股價拉出破發區間。

      詭異的是,穩市期結束后,一股神祕資金卻開始持續拉抬股價——從穩市期后的38港元/股,逐步推升至8月27日的盤中最高價92.5港元/股,區間漲幅達143%。儘管前一日(8月26日)公司發佈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淨虧損5億元,同比收窄35%」,但仍未實現盈利的基本面,顯然難以支撐如此大幅的股價上漲,市場將此輪拉漲解讀為「借入通預期造勢」。此后一周,股價雖有震盪,但始終維持在高位,為后續出貨埋下伏筆。

      9月8日曹操出行正式納入港股通,股價走勢隨即急轉直下:早盤衝高至88.70港元/股后迅速逆轉,收盤跌至69.95港元/股,當日跌幅超12%;次日跌勢繼續,收盤於53.75港元/股,單日再跌超23%,兩日累計跌幅近32%,前期追高的投資者被快速套牢。

      經紀商交易數據進一步印證了資金操縱的嫌疑:入通前20個交易日(大致對應穩市期結束至入通前),花旗銀行是最大淨買入經紀商,合計淨買入近140萬股;而入通后一周,花旗銀行迅速轉為最大淨賣出經紀商,合計淨賣出156萬股。這種「入通前集中吸籌、入通后快速拋售」的反向操作,清晰指向「借入通預期拉漲、待散户與南向資金進場后了結收益」的炒作邏輯,最終散户成為這場資金博弈的主要受損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