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6:50
專題:2025中國汽車充換電生態大會
9月27日-29日,2025中國汽車充換電生態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本屆大會以「十年奮進,智啟未來」為主題,由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聯合主辦,設置了1場閉門會議、1場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6場主題論壇,以及多場特色專場活動,並新增了「充換電產業十周年發展成果回顧」,旨在共同推動充換電行業良性產業生態構建。其中,在9月29日上午舉辦的「主題論壇: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研討」上,中國建築學會電氣分會副理事長、悉地(北京)國際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炳華發表精彩演講。
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做交流,今天我主要和各位分享一下國家標準圖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設計與安裝》(修訂版)里關鍵幾個問題。
首先,背景情況,前面各位專家做了相應介紹,我主要講和圖集發生關係的內容,2018版圖集,當時申請是2015年,圖中畫的紅色方框,當時申請沒有獲批,因為當時電動汽車保有量還比較少。2016年我們繼續申請,這個時候電動汽車保有量成倍增加,第二年獲批,到2018年圖集編制完並且發佈實施。但是,現在我們國家電動汽車也好,電動汽車的充換電設施也好發展很快,前面各位專家講很多數據和一些技術、產品,所以在這樣背景情況下,我們在2023年又開始申請圖集的修訂,去年獲批,目前修訂版的圖集的技術條件審查會在9月上旬開完會。
我們接着看,在現行版2018版,當時整個技術水平還是停留在慢充和小功率的直流充電階段,當時的一些文件主要還是先解決充電的問題。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很多充電的新技術、新系統出現了,相應的有一些文件也都出台,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比方説像發改能源規〔2022〕53號文件,還有今年的發改辦能源〔2025〕632號文件等都對新的充電系統、技術有相應提出和要求,所以這種背景情況下我們申請圖集修訂獲批,現在圖集正在修訂過程之中。
充電基礎設施的相關數據,前面包括李康主任也介紹過相關數據,我就不展開說了。總而言之,我們修改圖集是隨着我們電動汽車及其充電設施不斷發展而開展的。
第二,範圍。我們看一下這版修訂版圖集適用範圍和上一版是擴大的,上一版主要是民用建築、通用工業建築,居住區、園區、社會停車場等等,重點強調電動汽車整車充電模式,還有少部分提到電池更換的模式。目前這個版本又擴展到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最近這幾年電動自行車出的問題也是很多,而且電動自行車量大面廣,所以我們這個新修訂的版本把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也納入進來。同時,對於像直流配電、直流充電、V2G等等有都是包含在我們新修訂圖集里。前面有幾位專家談到有序充電、光儲充一體,都包含在我們新版圖集里,有相應的設計和安裝要求。
前面很多專家談到,就是所謂的慢充也好、快充也好,我個人意見是快充、慢充是相對,不是絕對。什麼是快充,我們在2018版現行圖集編制時,30kW、60kW非車載充電機可以稱之為快充。現在車的電池容量相對比較大,所以快充、慢充我個人劃分一下,就是最下面一個表,按充電照時間來劃分,我們電池容量大充電時間可能會要長一點,所以慢充充電時間是8小時到10小時,剛好我們下班回家私樁慢充,第二天早上上班不影響,這是慢充,不着急。快充基本上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可以稱之為快充。現在出現超充,15分鍾到半小時用的也比較普及。還有一種超快充,超快充直接引用團標里面的説法,這也挺好的,就是小於15分鍾充電時間,這是超快充。所以快充、慢充是相對的。
我們這個圖集編制過程中也是對幾個充電站、小區分散充電設施進行長期跟蹤,這個是北京海淀區一個超充,長期跟蹤數據還是非常有意義。我還解釋一下,我們在座很多企業界的朋友,它更多關注產品,關注產品的性能。但是我們關注的是工程建設,我們要把這個充電設施系統設計和安裝好,是從工程建設角度來講的。
這個是我們對該超充站監測的相關數據,同時做一些分析,一年前我們取得數據和今年的數據對比,我們重點看下面這個曲線,下面這個曲線可以看到,整個平均充電功率與充電設備額定功率比值還是比較小,平均值只有15%左右,最大值也是63%不到,也就是説我們現階段大功率充電設備負載率還不是很高,有些偏低,所以像一些運營企業體會會更深,投資這麼大,買這麼貴重的設備、系統得不到有效利用,經濟效率來講不一定很合適。
這個是在貴州省遵義市光儲充的電站,480伏直流充電終端採用液冷技術,現在液冷技術用的比較多,車棚頂上做的光伏,光儲充一體現在也是越來越多案例在應用。
電動自行車充電我不展開講,從工程建設標準來講,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標準比較缺乏,有一些主要是地標,還有一些團標,像行業標準、國標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所以對於電動自行車充電這部分能參考的一些標準並不是很多。所以,我和劉洪永教授前段時間也說了,11月在濟南要開一個會要邀請劉老師做報告,將他的成果向大家做展示。
在充電設施領域里,還有一個比較難點的地方,就是機械車位,機械車位裝充電樁怎麼裝,這也是比較麻煩,編制組也做了調研,也請專家進行評審,按照目前我們國家機械停車設備主要九大類,我們目前初步的結論對循環類的機械停車位不要考慮,這是有安全風險。目前單項運動的,比方説像這個升降橫移的機械停車設備可以考慮平層安裝,相對來講對充電設施,對停車的設備結構上不做改變,電氣上不做改變,我們認為是可以考慮安裝,同時我們也調研實際應用的案例,要強調一點,就是不能改變機械停車設備的結構,改變結構有可能造成結構安全風險。
第三,負荷計算,這是建築電氣最基礎工作,有了負荷計算我們供配電系統才能進行下去,這里面給出三個公式,公式在現行版的圖集使用7年時間,反饋很好沒有不同意見,不需要修訂,而且很多地方標準或者地方圖集都採用這3個公式,我想不用多説。但是現在比較麻煩事情,我想各位專家有好的建議也可以給我們提一提,就是光儲充一體化、有序充電系統,目前暫時還沒有更合適的負荷計算方法。我們到供電局申請多大變壓器容量,光伏裝多大,儲能電池容量多大,這三個最基本的目前還是沒有很好的解決負荷計算問題。但是光伏這塊相對好辦一些,車棚多大盡量都裝上,其他還要從經濟和技術角度找平衡點。有序充電相對來講,在現階段可以根據目前變壓器負載率情況動態調整,負荷計算暫時沒有,也不會有太大影響,現階段工程應用角度來講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這兩個負荷計算是比較欠缺的。
還有需要係數,在2018版曲線大家比較認可,很多地標、團標也都採用這個曲線,對於右邊表格做了適當修訂,根據數據採集和分析轉化略微有變化,大部分是可以的,另外補充超充系統。
第四個保護問題,保護問題涉及到安全,所以這里有傳統的保護,短路保護大家都很清楚,一定要有配電級的保護。過負荷保護問題不大,常規應用。工程上有兩個比較麻煩的保護,一個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就是俗稱的漏電保護,漏電怎麼辦?很多充電槍是用户自助的,有的室外充電樁充完電往地下一扔,加之室外環境影響,充電設備損壞比加油機大的多。所以漏電保護比較重要,這個問題現在也逐漸明確,明確在我們GB51348,要求設置不大於30毫安A型的RCD,該標準的不帶T的國標。但是現實中對於大功率充電設備好多人還是反饋一些意見。IEC60364-7-722明確不低於A級的RCD,而且也是不超過30毫安。當然我們在這里面也要明確一下,就是不能多臺充電設備共用一個RCD,從保護角度有可能擴大故障範圍,影響其他的設備正常使用。
第二個比較麻煩就是限流式防火保護器,這個也是GB51348的要求,電動車充電場所的末端迴路應設置限流式防火保護器。但是該產品沒有產品標準,沒有統一的產品標準,合格不合格都是按照企業標準評判。現在我所見到的最大做到400A,我這里寫的160A,400A目前還沒有檢測報告。超充怎麼使用現在也是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還是做一些調研和研究工作。
第五,線纜問題,簡單提一下,因為我們是配電級和樁上線纜還不太一樣,首先要明確要銅芯線纜,主要從可靠性角度和導流能力,我們銅傳導電流的能力比鋁導體好的多。還有耐腐蝕的能力等銅也比較好。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室內,要考採用配電線路不燃燒B1級,燃燒滴落物d1級,產煙毒性不低於t1級,如果出現火災,燃燒滴落物滴到哪兒會擴大火災,非常恐怖的事情,所以這個要求在GB51348有類似的要求。
第六個消防問題,剛纔劉老師講消防,這塊確實是目前從工程建設角度來講非常重要,充電設施進入到建築物里就要考慮這個問題,要是在建築物外面怎麼燒都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是進入建築物里就要考慮防火安全問題。經過我們這個研究,總結一下在我們民用建築里要設置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三大措施。第一個防火單元,包括GB/T 51313都有要求,剛纔前面幾位專家包括王博士談到,GB/T51313有的地方和GB/T50966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是目前我們也基本上地下的汽車防火單元控制在1000平方米這麼一個範圍,如果出現問題防火單元可以將火災限制、控制在一定區域里,為消防救援、疏散留出時間。第二個限制充電設備容量,計劃國標圖集把國標、行標典型的要求、內容編入圖集。另外要設置消防報警、滅火等幾大系統。
確實,剛纔王博士談到GB/T51313提到分散充電設施和充電站這個劃分確實還是存在一些矛盾地方,但是很明確就是GB/T50966新版里比較明確充電站宜獨立設置,並且充電站和其他建築有明確的防火間距,這個挺好的,要有一定安全距離,類似這樣的表格也在我們圖集中有所反映。
今年9月上旬,修訂版圖集的技術條件審查會通過專家審查,對編制工作目前還正在穩步推進,主要有這幾大部分,包括充電設施的概況,供配電系統的設計,充換電實施的佈置,防雷和接地,從工程建設角度來講接地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充換電設施的安裝、消防和示例。
計劃圖集在明年能完成送審,估計在明年下半年就能和大家見面,有些什麼問題各位可以私下交流,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也可以進行交流。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閲,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