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4:05
伴隨着「咔嚓」聲或「歡迎回家」的語音,門鎖應聲而開,這樣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作為家居智能化的入門級產品,家用智能鎖的需求持續升溫。奧維雲網(AVC)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國內智能門鎖全渠道零售規模從1430萬套穩步增長至2031萬套,2025年上半年零售量達907萬套,市場發展前景向好。
業內普遍觀點認為,智能門鎖市場爆發的拐點在2016年前后,其最根本的影響原因是物聯網(IoT)的進一步發展與普及。2017年,家電企業、互聯網公司、創業公司、安防企業以及傳統門鎖企業紛繁湧入,初步構成了「千鎖大戰」的競爭場面。有業內聲音認為,多企業跨界入局與智能門鎖行業的准入門檻較低有關。
業內同時指出,目前,國內智能門鎖百户擁有量仍處於較低位,而行業已邁入「千鎖大戰」加速洗牌的過程中,市場整體需求展現出了強勁韌性,未來行業增長前景被看好。
技術迭代,「一鎖多能」
曾幾何時「修鎖、配鑰匙」的店鋪或攤位是街頭的常見景象,現如今已很難再見。智能門鎖憑藉開鎖更便捷等特性,逐漸取代了傳統機械鎖,成爲了家居消費「新寵兒」。
2014年,伴隨國際智能硬件的創業浪潮,智能家居範疇的創業企業紛繁涌現,其中一個重要的細分場景就是智能門鎖。2017年,家電企業、互聯網公司、創業公司、安防企業以及傳統門鎖企業紛繁湧入,構成了「千鎖大戰」的競爭場面。
現階段,智能門鎖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京報記者採訪部分傳統鎖企瞭解到,在產品方面,隨着技術迭代更新,「一鎖多能」的組合方式特徵明顯。所謂「一鎖多能」,是指智能門鎖通過集成設計實現單一設備滿足多重需求,包含門鎖、門鈴、攝像頭等。
某智能門鎖企業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提到,智能門鎖產品不論是產品用料,還是外觀設計、功能配置,相較傳統機械鎖都已實現了顛覆性地創新升級,解鎖方式也從基礎的指紋、密碼解鎖發展到人臉識別、指靜脈、掌靜脈解鎖等多重生物識別方式融合共用的新階段。中高端智能門鎖還集成了智能貓眼和室內大屏,並支持多模態複合驗證開鎖,支持主動預警,並可與家居設備互聯互通,耐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便捷性均大幅度提升。
某智能鎖產品總監稱,智能門鎖作為升級型產品,近年來發展迅速,但百户擁有量仍處於較低位,也顯示出了智能門鎖行業藴含着極為可觀的增長潛力。在多方利好因素的推動下,市場規模保持穩定擴張趨勢。他同時提到,目前智能門鎖產品人臉識別是主流方案,同時,非接觸式操作、防偽性強的掌靜脈識別在高端市場快速崛起,兼顧安全性與便捷性的人臉+掌靜脈組合或將成為高端新品標配。
AI等新技術也正在推動智能鎖從生物識別向遙感交互轉型。以王力安防研發的第三代遙感毫米波識別技術(AI靈犀技術)為例,其通過「遙感+雷達毫米波」實現0.5米-8米精準識別,無需指紋、刷臉等物理交互。業內觀點認為,2025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鎖行業在增長中面臨分化,也在破局中孕育新生。不同企業憑藉各自的戰略佈局與核心優勢,為產業發展注入動能。
多企業跨界入局,「千鎖大戰」加劇
目前,智能門鎖主要有3大陣營:以王力安防、德施曼、凱迪仕、鹿客等為代表的傳統專業鎖企品牌,以華為、小米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以及海爾、TCL等家電跨界品牌。有業內人士坦言,眾多企業搶入賽道,與智能門鎖行業的准入門檻較低有關。「行業的產業鏈十分成熟,新入局者可以把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等環節通過外包方式交由第三方工廠來完成。」
市場滲透率較低也是吸引大量玩家湧入智能門鎖領域的關鍵因素之一。奧維雲網(AVC)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智能門鎖的滲透率僅有10%左右,相較於日本、韓國以及歐美國家40%、75%、15%的滲透率,仍存在較大差距。而這也意味着國內智能門鎖依舊擁有巨大的增量市場。數據同時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門鎖市場延續增長勢頭,全渠道零售量規模為907萬套,同比增長1.2%;線上市場為398萬套,同比增長11.7%。在增長背后,智能門鎖市場面臨着深刻的分化,行業上下游積極尋找破局之道,探索新生機遇。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3月,在AWE 2025期間,TCL推出全球首款碳纖維AI人臉掌靜脈鎖X9S Max,定義高端智能鎖新旗艦。新品搭載了全新的碳纖維材料、3D結構光人臉識別和AI自進化掌靜脈等核心技術。其中碳纖維的材料全面提升了智能鎖的強度,擁有更強的抗碰撞、抗腐蝕和耐高温性,強度是鋼鐵的7倍,耐高温是普通IML材料的2倍。同時發佈的TCL AI人臉雙攝貓眼鎖K7G Max則搭載AI自進化算法、3D人臉識別和AI雙攝分佈式貓眼。7月,在第27屆中國建博會(廣州)現場,海爾推出金吾衞高端智能門鎖,針對用户的體驗痛點,升級了穩定可靠的安防性能,還實現了深度聯動全屋智慧場景,讓智能門鎖成為AI智慧家交互的第一個入口。
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周軍認為,不同行業跨界進入智能鎖領域利大於弊,對於任何一個家居品類場景,如果大多數消費者沒有奔着品牌去購買產品,此時頭部品牌就迎來了市場機會,接下來市場會形成很大的競爭格局,「千億市場規模值得期待。」此外,小米、華為等企業善於做用户管理和用户交互,對用户洞察能力非常強,它們的加入也會讓門鎖行業競爭更充分、更激烈。
多項技術集於一體或缺乏剋制
業內對於智能門鎖的技術發展存在不同觀點。中國建材流通協會會長秦佔學認為,從技術角度來看,智能門鎖還處在不斷迭代上升中,「目前智能門鎖良莠不齊,説明整個技術還沒有到達頂峰的成熟階段。」他提到,很多家庭在重新裝修時都會選擇智能門鎖,這個存量市場相當可觀。「智能門鎖看似小眾,實際是一個能夠波及整個消費者的家居部品。」
周軍則認為智能門鎖目前已經到了技術穩定期,中國智能鎖在近5年中發展速度較快,包括人臉、指紋、虹膜、指靜脈識別等技術應用基本都已實現,產品的材質、外觀上也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更新。在市場方面,已度過早期井噴期,處於接近穩定期的階段。「目前市場一年有2200萬整體銷售量,市場規模大約300億元。」市場的一個明顯特徵是銷售量增加銷售利潤下降。「在智能鎖升級過程中,很多低端鎖充斥到市場中,早期進入市場的頭部品牌利潤會逐步下降,價格下來了,銷售量增加,但是整體的銷售額沒有增加太多。」
為保證利潤,也有頭部品牌在技術上不夠剋制,把很多技術集中到一款鎖中,比如指靜脈、虹膜識別,與微信的打通等,「一把鎖賣三千、五千。功能越多,給消費者增加的負擔越大,對有些消費者來説,錄入人臉等比較麻煩,有人也會擔心隱私、視頻安全等問題。其實很多老百姓就是希望智能鎖替代鑰匙的功能,一個密碼一個指紋就夠了。」
新京報記者 張潔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