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亞洲石化行業面臨多重挑戰

2025-09-30 11:22

(來源:中化新網)

市場基本面疲弱 原料採購承壓 貿易流向多變

  近期,需求疲軟和供過於求的市場基本面、地緣政治波動疊加原油價格震盪的原料採購不確定性,以及關税爭端下不斷變化的貿易流向,讓亞洲石化行業面臨重重挑戰。

  亞洲石化業各行業中,烯烴行業的低迷最讓人擔心。過去數年,亞洲烯烴利潤率一直處於負值區間。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烯烴與衍生品部門總監保羅·朱表示,隨着新增產能投資放緩,亞洲烯烴市場產能過剩問題或需再用3至4年時間才能解決。

  保羅·朱指出:「化工行業經歷了數年的艱難時期后,終於開始看到一絲曙光。但與此同時,亞洲烯烴利潤率有望轉為正值的時間點,很可能要等到2030年之后。」各國已經開始清理落后產能。日本至少有3套石腦油蒸汽裂解裝置計劃在2028年前關停,分別是丸紅的千葉乙烯工廠、出光興產的千葉工廠以及JX能源的川崎工廠。這些舉措預計將使日本乙烯產能減少約20%。韓國也在推進烯烴行業重組,近期韓國政府建議本土生產商將乙烯總產能削減270萬至370萬噸/年。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化工、衍生品、塑料與材料部門副總裁安德魯·尼爾也認為,2026至2027年,「高成本地區」的行業整合以及旨在解決全球裂解裝置產能過剩的增效行動預計將進一步加快。尼爾指出,儘管近期已有約400萬噸/年的裂解裝置產能關停,另有100萬噸/年產能可能面臨關停風險,但除非關停20套及以上裂解裝置,否則現有的這些關停舉措難以對全球烯烴市場供應格局產生顯著影響。他表示,歐洲已有多套裂解裝置關停,但僅此一項不足以大幅降低全球產能。

  尼爾提到,長期來看,化學品需求預計將保持增長,但2025年的石化行業面臨阻力:受關税持續引發的波動與不確定性影響,今年化學品需求增幅預計將下降25%。

  在原料採購方面,行業專家與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分析師表示,地緣政治波動與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疊加原油價格震盪,導致亞洲石化生產商在原料採購方面面臨不確定性。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技術研究副總監April Tan以原油為例指出,油價已從2024年的近100美元/桶跌至過去幾周的70美元/桶以下。她強調,這種波動對石化生產商影響顯著。April Tan補充道,預計2026年油價將在65美元/桶左右徘徊,因此生產商在原料選擇上需更加謹慎。

  一種解決方案是建設原油制化學品(COTC)項目。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亞太地區C4與彈性體部門副總監安東尼·曾表示,絕大多數COTC項目都在藉助一體化優勢。他指出,一體化工廠具備物流流程簡化、成本降低的優勢,且近50%至60%的此類COTC工廠專注於化學品生產。COTC工廠還能讓生產商在燃料、化學品等不同產品之間靈活選擇,根據當前市場需求調整生產方向,為生產商提供了更高靈活性。不過,雪佛龍國際產品總裁布蘭特・菲什警告,石化行業的持續下行周期正影響下游投資。目前亞洲石油行業正爭相投資將煉油轉型為生產更輕質產品的項目,即使有原料成本優勢,但從中短期來看,這類投資仍難以獲得回報。

  與此同時,過去5年全球石化品貿易流向已發生顯著變化。道達爾能源亞洲貿易公司石化貿易總經理甘尼什·戈帕拉克里希南指出,全球貿易量下降了近35%,其中芳烴產品尤為明顯。這一下降反映出產能格局的轉變:亞洲已成為芳烴生產的領導者,而美國則將重心轉向乙二醇與聚合物。甘尼什提到,亞洲芳烴基聚合物出口量不斷增加,這一戰略轉向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