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2:36
一水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終於,ChatGPT開始在電商賽道閉環了。
同樣一個需求:你能幫我為朋友找到一份很棒的喬遷禮物嗎?可能是手工製作的陶瓷餐具,白色和棕色的,價格在100美元以下。
以前可能只是給出相關建議或推薦(可望不可即),現在卻能一步到位下單支付(直接在ChatGPT買買買)。
沒錯,這就是OpenAI剛剛推出的購物功能,用户可以在使用ChatGPT時直接下單Etsy和Shopify這兩個平臺的商品。
OpenAI總裁Greg Brockman在確認這一消息的同時,還透露將會有更多商家參與其中。
網友們則紛紛表示,這或許會顛覆整個電商行業,尤其是谷歌亞馬遜或將遭受巨大沖擊。
所以,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計劃?OpenAI意在何為?
ChatGPT終於打通聊天和購物
還是先來看看功能本身有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需要提醒,目前這個功能僅面向在Etsy下單的美國ChatGPT Pro、Plus和Free登錄用户推出。
打開方式對用户來説其實沒有多大變化,只是打通了聊天和支付。
當用户描述完自己想要的東西,ChatGPT會在文字回覆之后推薦最相關的產品。在這一步,OpenAI表示任何商家都能被找到(僅靠相關性自然排名,所有商家都有機會露出)。
等確認完最相關的東西后,用户會看到該產品在哪里有售。
而這里的商家排名機制,則主要依據可用性、價格、質量、是否是該商品的製造商或主要賣家,以及是否啟用即時結賬等因素綜合評估而定。
OpenAI順帶提醒,商家目前是否開通了即時結賬不影響產品在此處露出(畢竟還有其他考慮因素)。
即使您沒有啟用即時結賬,購物者仍然會看到指向您網站的直接鏈接,但啟用它可以使轉換更快、更有可能。
接下來就是下單支付環節。
OpenAI明確表示,ChatGPT只提供購物入口,買賣雙方仍是用户和商家本身,交易過程中的所有問題均由二者自行解決。
至於獲利方式,OpenAI只在真正成交時才收取少量費用(退貨則退款),像在搜索結果中展示商品則不收費。
付款時,用户可以使用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或Link by Stripe等主流支付方式,Plus和Pro用户還能使用ChatGPT預先填寫運輸和付款信息,以加快結賬流程。
最后,用户可以直接在ChatGPT查詢自己的訂單。
以上就是在ChatGPT購物的完整流程。
爲了打通聊天和支付,OpenAI特意聯合Stripe(當紅的新鋭支付公司,OpenAI現任總裁之前擔任CTO,OpenAI英偉達等大公司都是其客户)共同構建了全新開放協議——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ACP)。
而這個ACP協議,其核心目的是爲了讓商家更方便地適配各種支付平臺。例如對於Stripe用户,啟用付款只需一行代碼;使用其他支付系統的商家,則可通過Stripe的共享支付Token API或ACP的委託支付規範接入,無需重構系統。
敲黑板,Shopify/Etsy商家則無需任何額外操作,因為平臺級集成已經做好。
事實上,讓ChatGPT支持購物的想法OpenAI早已有之。
今年4月,OpenAI宣佈將面向所有用户在ChatGPT中推出購物功能,無需登錄即可使用。不過,當時用户還無法直接完成支付,需要跳轉到商家的網站完成交易。
而現在,OpenAI也算是兑現完整承諾,打通購物的「最后一公里」了。
拳打谷歌商業模式,腳踢亞馬遜命門
面對這一新動作,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們已經開始喊話谷歌、亞馬遜了:
每周有8億人使用ChatGPT,這是亞馬遜的兩倍……OpenAI(和Stripe)將會搶走谷歌和亞馬遜的市場份額。
拋開OpenAI龐大的用户羣不談,其背后更深層的邏輯或許在於:OpenAI這一新功能簡直是在拳打谷歌商業模式,腳踢亞馬遜命門。
對谷歌來説,堪稱金飯碗的競價排名廣告機制正在受到威脅。因為從商業模式上講,OpenAI自己也說了不靠廣告吃飯,而是靠成交抽成。從商家角度而言,誰更有吸引力實在是一目瞭然。
而對亞馬遜來説,則是電商購物方式被切斷。一直以來,亞馬遜始終扮演着「流量入口+商品撮合平臺+履約中心」的角色。
用户習慣直接去亞馬遜搜索,亞馬遜藉此掌握了巨大的流量,並通過自營與第三方賣家結合,把控交易閉環。但如果用户一開始就不去亞馬遜搜索,而是在ChatGPT里完成需求確認和下單,那麼其「命門」無疑被掐住了。
也就是説,原來的那套邏輯行不通了——亞馬遜原本的「平臺邏輯」是所有購物都要經過我,而OpenAI的新玩法是AI帶你繞過平臺。
而且不止OpenAI,從去年開始,Perplexity和微軟也曾推出類似AI購物功能,它們都在試圖攻破亞馬遜在零售領域的守門人角色。
當然了,理論分析只是一方面,很多人還是會説:AI公司怎麼可能打敗電商巨頭?
雖然結果尚未可知,但歷史告訴我們,真正的威脅,或許有時候就是來自圈外。
比如曾經的美國DVD租賃巨頭百視達和Netflix。百視達最早全國幾千家門店,幾乎沒人能撼動它的地位。但后來Netflix出現了,最初只是做郵寄DVD的「小角色」,甚至還主動去找百視達,希望合作。結果百視達覺得他們不值一提,直接拒絕。
沒想到,隨着互聯網和寬帶普及,Netflix搶先一步轉型做線上流媒體,讓用户不用出門也能隨時看電影。而百視達還沉迷於門店和滯納金的老模式,錯過了機會。最終,Netflix越做越大,百視達被拖垮,徹底破產。
與之類似的還有IBM和微軟、諾基亞和蘋果……總之,這些案例的共同點是:顛覆往往來自「非同類競爭者」,他們不按規則來,換了一種玩法。
所以今天,OpenAI用AI打入電商,看似不務正業,但誰能保證不會重演舊日名場面?
而且話又說回來了,既然OpenAI ChatGPT可以這麼干……國內這些AI助手,是不是也能一樣重塑搜索和電商格局。
參考鏈接:
[1]https://x.com/gdb/status/1972717815703683218?s=46&t=fzKJptGJMpr-yj3MUXd6HA
[2]https://x.com/openai/status/1972708279043367238?s=46&t=fzKJptGJMpr-yj3MUXd6HA
[3]https://x.com/marcb_xyz/status/1972768662840033596?s=46&t=fzKJptGJMpr-yj3MUXd6HA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