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9 17:40
「自2025年10月1日起,我們將對任何品牌藥、專利藥品徵收100%關税,除非公司正在美國建立工廠。」9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上發帖,並將「正在建設」的定義為「破土動工」或「在建」。
特朗普此舉並非臨時起意。今年4月他就預告將對進口藥品徵收「重大關税」,7月更放出200%關税的風聲,9月18日進一步暗示藥品關税可能高於汽車行業的25%。
本次加徵100%藥品關税的措施僅提到品牌藥和專利藥,因此仿製藥、生物類似藥或將不受影響,大大縮小了政策的直接影響範圍。
豁免條件也比較明確——只要製藥公司已在美國啟動製藥工廠的建設工程,包括「破土動工」或「在建」,其產品就可免於徵收關税。這與特朗普一貫主張的製造業迴流美國計劃一致。
另外,白宮官員表示,最新針對藥品的關税措施不適用於已與美國達成(包含藥品條款的)貿易協定的國家。歐盟、日本等貿易伙伴,美國將繼續遵守協定中規定的15%關税上限。
01
多款國產新葯或受影響
對於中國,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2024年我國對美國醫藥產品出口1079.64億美元,其中西藥大類出口539.56億美元,佔比一半左右。而西藥出口又以原料藥為主,佔西藥出口總額的80%左右。品牌藥佔比相對較少。
但近年來,隨着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高速發展,部分企業對於美國等海外市場躍躍欲試,且已有多個創新葯和改良型新葯成功登陸美國市場。
據藥智數據統計,在美上市的國產創新葯和改良型新葯已有約20款,且在近年呈增長趨勢,涉及百濟神州、傳奇生物、和黃醫藥、綠葉製藥等十余家企業。
表1 在美上市的國產品牌藥
但這並不意味着名單上的產品都會受到關税影響。
例如,百濟神州已有澤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單抗兩個品牌藥在美國上市,但其早已開始全球化佈局,使其或不受關税影響。
2024年7月,百濟神州宣佈啟用美國旗艦生物藥生產基地和臨牀研發中心。該基地位於美國新澤西州霍普韋爾普林斯頓西部創新園區,佔地42英畝(約17萬平方米),總投資額8億美元,歷時三年建設完成。根據百濟神州最新財報,其2025Q2產品收入為13億美元,美國是最大的市場,產品收入達6.85億美元,佔比超過一半。這一前瞻性的佈局為百濟神州走向全球提供了靈活性。
傳奇生物、和黃醫藥、君實生物等多家公司採取的是合作出海的方式,也將不受關税影響。
另外,據財聯社報道,億帆醫藥創新葯F-627對美銷售此前是在美國進行CMO生產,在德國進行包裝和發貨。對於此類選擇美國CMO(生產合同外包)進行生產的企業,關税能否豁免,還未可知。
與創新葯不同,對於改良型新葯,大部分公司選擇自主出海,很可能受到此次關税政策的影響。
例如,綠葉製藥有2款CNS領域新葯在美國獲批上市,其採取的是自主出海,以「自營與CSO模式」探索商業化路徑。如果沒有在美國建設生產基地的計劃,綠葉製藥未來在美的銷售將可能受到影響。
02
製藥企業的「建廠博弈」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對藥品的需求多樣且穩定,是各藥企不得不重視的重要市場。
雖然目前來看,國內製藥行業受本次關税的影響或將有限。但從長遠來看,對於志在角逐全球市場的製藥企業而言,在美國本土建立生產基地,或是必要之舉。
實際上自特朗普揮舞關税大棒以來,幾乎所有跨國製藥巨頭都宣佈了未來幾年將加大美國投資,擴充產能,以應對潛在的貿易壁壘。
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以來,跨國藥企公開的未來在美國新建或擴建工廠總金額累計已超3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
今年3月,強生宣佈未來四年在美國的製造、研發和技術投資將超過550億美元,包括新建4個生產基地。
4月,羅氏也宣佈,未來五年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用於擴大現有生產基地規模,並新建減肥藥、基因療法等工廠。
7月,阿斯利康宣佈,將在2030年前向美國投資500億美元,用於擴大藥物製造與研發產能。
諾華、賽諾菲、GSK、禮來、BMS、武田等主要公司也已宣佈在美國的投資計劃,以守住美國這一重要市場。
然而對當前的中國藥企而言,在美建廠面臨雙重製約:
其一,目前尚無具備跨國製藥公司(MNC)體量的企業,而赴美國建工廠投資巨大——以百濟神州為例,其美國工廠耗資約8億美元,對多數仍在成長期的國內創新葯企而言,這筆投入殊為不易。
其二,對於大多數計劃出海的中國藥企,當前主流的「License-out」(對外授權)與「NewCo」(設立海外公司)模式,受關税影響的概率非常低,也暫無需考慮在美自建生產基地。
03
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
特朗普的100%藥品關税政策意圖明顯,旨在製造產能迴流。但這真的能實現嗎?產能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新建一個藥品生產基地不僅資金投入龐大,而且周期長達數年。而且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頻繁變動與不確定性,也給企業在美國投資計劃帶來了諸多變數。
將視線轉向中國,此輪關税衝擊的影響實則有限。中國對美出口以原料藥為主,而關税針對的品牌藥、專利藥出口額佔比較小,直接影響有限。
不過,如今地緣政治已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容忽視的風險。對於志在全球的藥企,前瞻性地在多地建立生產基地,推動產能佈局的全球化與多元化,纔是分散風險、行穩致遠的戰略選擇。
參考來源:
1.https://mp.weixin.qq.com/s/J6mX4BQLcpztg3qd0ztD2w?scene=1&click_id=17
2.https://mp.weixin.qq.com/s/IZtyx1P30JLFUSXp8WL6mw?scene=1&click_id=16
3.https://mp.weixin.qq.com/s/Vy3dg447Lo1puE_pi-2HkA?scene=1&click_id=14
4.藥智數據-全球藥物分析系統
聲明:本內容僅用作醫藥行業信息傳播,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藥智網立場。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對本文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maxuelian@yaoz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