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重塑勞動力市場」引美多方討論:「AI改變幾乎每一份工作」VS「今日顛覆,明日增長」

2025-09-30 06:44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人工智能(AI)的發展如何影響勞動力市場一直是圍繞AI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美國最大私營僱主沃爾瑪近日的一則表態給相關討論增添了新的熱度。據《華爾街日報》27日報道,沃爾瑪首席執行官麥克米倫上周在一場勞動力會議上表示,「人工智能將改變幾乎每一份工作。部分崗位會消失,但也會有新崗位出現。」報道稱,這是迄今為止大企業CEO對AI可能帶來的就業影響「最直言不諱的評估之一」。目前,這一零售巨頭已表示將在未來五年內保持其員工數量穩定,引發AI可能限制就業增長的討論。但也有分析認為,作為創新技術,AI的影響是「今日顛覆,明日增長」,關鍵是企業如何應對眼下可能的過渡階段「陣痛」。

「影響在未來18至36個月顯現」

「非常明確的是,人工智能將改變幾乎每一份工作。也許世界上存在人工智能不會改變的工作,但我還沒想到。」麥克米倫在上述勞動力會議上直言。在該會議上,美國AI企業OpenAI首席經濟學家查特吉則表示,人工智能對於就業市場的影響將在未來18至36個月內逐漸顯現。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短短數月,企業領導者對AI可能帶來的人力成本問題的看法發生了迅速轉變。福特、摩根大通、亞馬遜等公司,已經表示AI將導致某些崗位的流失,並提醒其他僱主為此做好準備。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今年夏天甚至表示:「人工智能將取代美國近半數白領崗位。」

上周四全球IT諮詢巨頭埃森哲首席執行官沈居麗在電話會議上表示,該公司正「淘汰」無法適應AI時代的員工,不過,公司將繼續招聘精通生成式AI的人才,並對現有員工進行再培訓,以服務諮詢等業務部門的客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取消一些崗位的同時圍繞AI開發新的工作機會,也是目前企業在應對AI變化時的選擇。

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道稱,沃爾瑪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弗納此前表示,並不認為未來的員工數量會低於目前水平,但工作內容將發生轉變。報道稱,沃爾瑪正越來越多地採用AI技術,包括今年6月為其員工提供「AI工具包」。弗納預測,公司將在未來兩年內創造出今天尚不存在的工作崗位。

美聯儲的新難題?

在企業經營之外,AI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也給美國金融政策的制定者製造新的難題。美國財經新聞媒體Benzinga網站28日報道稱,曾被看作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可能繼任者之一的美國投行傑富瑞首席市場策略師大衞·澤沃斯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的節目中表示,AI可能推高失業率,而美聯儲對此毫無準備。他警告稱,美聯儲歷來重視通脹,但可能因此而忽視了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近期美國各口徑就業數據降温,美聯儲政策重心也從「控通脹」明確轉向「穩就業」。9月17日,美聯儲開啟了年內第一次降息,在「雙重使命」中,選擇了保就業。在9月17日的發佈會上,鮑威爾在回答「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影響勞動力市場,您認同這種説法嗎?」時承認,的確「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但他表示,AI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很難判斷其影響到底有多大。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目前來看,AI對就業的影響相對較小,僅限於特定行業和部分企業,企業家表達的也是未來的招聘計劃,對總體就業影響相對有限,暫時不會影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並非是最讓鮑威爾頭疼的話題。

職業更替后生產率提升

摩根士丹利剛發佈的一份題為「人工智能革命中的就業形勢:今日顛覆,明日增長」的報告認為,人工智能的興起正顛覆傳統就業模式,但與歷次技術革新一樣,它終將開闢新機遇並提升生產率。報告認為,技術突破從未導致大規模失業,反而大幅降低了交通運輸、工業動力和信息處理的成本,進而引發經濟需求模式的根本性變革。該報告認為人工智能可能遵循相似的發展軌跡:先是劇烈的職業更替,隨后迎來廣泛的生產率提升。美銀分析師也在近期報告中提示,雖然人工智能將不可避免取代部分工作崗位,但同時會創造新的效率提升和就業機會。     

馬偉認為,長期來看,AI對就業市場的影響是全面的,不僅限於某個行業,也不僅限於美國,其影響甚至要高於當初的信息科技革命。但其對不同部門的影響有區別,可能會呈兩極分化,即最高端工作和相對基礎的體力工作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中間部分受到的影響最大。但馬偉也認同,AI在取代部分現有工作的同時,還會逐步創造出很多新的工作機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