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08:22
【文/觀察者網 柳白】
為擴軍備戰維繫霸權,美政府又打起對抗中國的幌子。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五角大樓正尋求加速增加導彈及12個關鍵系統的產量,要求國防承包商短期內將產能提升至當前的兩倍甚至四倍,以防與中國爆發潛在衝突時庫存不足。
然而,如此大規模增產的技術可行性和成本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擔憂。
據知情人士透露,為加速生產需求最迫切的關鍵武器,五角大樓領導層與多家美國導彈製造商的高管已舉行多場高層會議。部分人士稱,美國副防長史蒂夫·範伯格親自介入領導所謂的「彈藥加速委員會」,並且每周都會致電部分公司高管討論相關事宜。
今年6月,五角大樓曾召集主要導彈供應商召開圓桌會議,正式啟動這項產業協作計劃。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與參聯會主席丹·凱恩出席會議。參會者包括多家武器製造商的高管、安德里爾工業公司等新進入市場的企業,以及少數火箭推進劑、電池等重要零部件供應商。
新設的「彈藥加速委員會」重點盯住12種關鍵武器,包括「愛國者」攔截彈、遠程反艦導彈、標準-6導彈、精確打擊導彈、聯合遠程空對地導彈等。其中,「愛國者」尤其優先,因為洛克希德難以滿足全球激增的需求。
美軍「愛國者」-3導彈
根據《華爾街日報》獲得的文件,軍方在6月會議上要求軍火商説明如何在6、18和24個月內將產能提高到當前的2.5倍,並探討如何吸引私人資本,甚至授權技術給第三方製造商。
美國陸軍9月向洛克希德授予近100億美元合同,用於在2024至2026財年生產約2000枚「愛國者」-3導彈。而五角大樓希望未來每年都能達到這一產量,幾乎是當前的四倍。
洛克希德發言人稱,公司正在考慮進一步投資「愛國者」生產,預計未來幾年交付量將超過既定產能。美軍最大彈藥供應商之一、雷神母公司RTX發言人則拒絕置評。
與此同時,國防部正深入梳理多層供應鏈,尋找改進點,並尋求「第二供應源」以避免瓶頸。例如,美國要求波音擴大一種用於「愛國者」的導引頭產量,該部件已成為生產瓶頸。波音今年夏天緊急擴建工廠併購置新設備。波音發言人稱,導引頭的月度交付量已創新高,還將繼續提升。
一些供應商表示願意在未獲得合同前先行投資。諾斯羅普·格魯曼發言人稱,公司已在固體火箭發動機生產設施投入超過10億美元,計劃未來四年幾乎將產量翻倍。
五角大樓發言人肖恩·帕內爾表示:「特朗普總統與赫格塞思部長正在探索非常規手段,以擴充我們的軍事實力並加速彈藥生產。這是國防產業領導者與國防部高層的合作努力。」
然而,不少參與者擔心政府目標並不現實,畢竟單枚導彈從裝配到完成需耗時兩年,而新供應商要通過測試並獲准進入軍方體系需數月甚至數億美元投入。
資金也是一大問題。特朗普政府7月簽署的「大而美法案」為五年期彈藥項目資金增加250億美元,但分析人士指出,要實現國防部的激進目標還需要數百億美元。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彈藥專家湯姆·卡拉科説:「軍火公司不會憑空造武器,必須要有政府合同和資金支持,而不是口頭承諾。」
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承包商已擴充工廠和人員儲備,以備未來需求激增。但一些供應商難以達到新目標,他們也擔心在政府尚未撥款的情況下貿然擴產帶來的風險。
雷神母公司RTX董事長兼CEO克里斯托弗·卡利奧7月3日致函五角大樓稱,公司願與國防部合作提升產能,同時強調必須獲得額外資金與採購承諾。他寫道:「需要通過延長項目周期和資金投入,向供應鏈傳遞這些關鍵彈藥的強勁需求信號。」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軍官員一直擔心生產能力不足。拜登政府在2023年啟動過增產和疏通供應鏈的行動。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比爾·拉普蘭特當時稱:「烏克蘭戰爭是警鍾。我們讓生產線停滯,零部件過時,次級供應商被兼併或倒閉。」
然而,導彈訂單仍未能跟上昂貴攔截彈的消耗,例如用於防禦俄羅斯襲擊的「愛國者」導彈。美國希望在太平洋地區儲備更多攔截彈,以保護基地和盟友。
到今年6月,特朗普政府設定了更激進的生產目標。隨后在以色列與伊朗的12天衝突中,美國發射了數百枚高端導彈,庫存進一步見底。
美國陸軍部長丹尼爾·德里斯科爾本月表示,五角大樓將很快採取更多措施提升產量,並計劃對採購方式進行「大規模實質性改革」。
顯然,美方行徑是其霸權焦慮下的又一危險舉動。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曾表示,中國從來就無意挑戰誰,美國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美國軍費冠居全球,還逐年加碼投入,充分暴露其好戰成癮、霸權擴張的本性面目。當今世界許多戰爭衝突背后都有美國的影子,2001年以來美國對外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受傷,數千萬人流離失所。美國窮兵黷武不僅禍亂世界,也正在加速反噬其自身。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