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黑土生「綠碳」 青山變「金山」

2025-09-30 06: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轉自:黑龍江日報

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省林草局提供

林下養鵝,「森林+」致富路子多。本報記者 唐海兵攝

黑龍江濕地生態美景。省林草局提供

黑龍江濕地生態美景。省林草局提供

□本報記者 唐海兵

金秋龍江,晨霧如輕紗般漫過層疊的林冠,將紅松的挺拔、雲杉的蒼翠暈染成一幅流動的畫卷。這片佔全國森林面積8.7%的綠色寶藏,正悄然變身成為巨大的「碳庫」與「金庫」。

日前,第二屆林草碳匯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圍繞「推動林草碳匯高質量發展,築牢碳中和基石」展開深入研討。會議現場,黑龍江省林業碳匯「一張圖」系統清晰地展現在大屏幕上,跳動的碳匯數據、清晰的項目分佈,直觀展現着「龍江綠碳」品牌的發展成果;交流區里,「生態執法司法+林業碳匯」「碳匯質押貸款」等創新實踐案例,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這場高規格研討會,不僅是對黑龍江林草碳匯工作的肯定,更揭開了這片黑土地以「綠碳」為匙,解鎖生態價值轉換新路徑的生動篇章。

「龍江綠碳」品牌大事記

2024年

•4月:省林草局成立林業碳匯工作專班,組建16人專家團隊,全面啟動省級林業碳匯項目交易體系建設工作。

•5月:搭建完成全國首個省級林業碳匯項目管理平臺。

•6月:省林草局會同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黑龍江省林業碳匯項目工作方案(2024-2026年)》和《黑龍江省林業碳匯項目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此辦法為全國首個省級林業碳匯項目交易管理辦法)。

•7月:「龍江綠碳」品牌建立,省級林業碳匯服務中心投入運行。

同月,省林草局、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簽發首批5個「龍江綠碳」項目,舉辦黑龍江省林業碳匯交易啟動儀式,首批簽約交易4.285萬噸,交易額428.5萬元。

• 11月,在全國林業碳匯試點會議上,黑龍江作為典型分享「龍江綠碳」生態價值轉換試點經驗。

•12月,自主研發的「黑龍江省造林碳匯項目評估方法學」(FCS-造林模型)通過國家級權威科技認證,成為全國首個通過成果評價的省級林業碳匯方法學。

2025年

•2月,推動「龍江綠碳」成為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碳中和措施之一,6家企業無償捐贈「龍江綠碳」5.3萬噸,助力亞冬會碳中和。

•3月,黑河市愛輝區137.09噸「龍江綠碳」全省首例用於替代生態損害賠償,開創黑龍江省「碳匯+司法」先河。

•5月,省林草局、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簽發了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圖強林業局「龍江綠碳」項目林業碳匯減排量781.4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極大增加了「龍江綠碳」碳資產儲備,為國內外企業、組織實施碳中和提供了高質量的龍江生態產品。

•6月,組織中國林科院、東北林業大學等專家升級改造全省林業碳匯「一張圖」,2.0版碳匯「一張圖」正式亮相。

•8月,哈爾濱銀行省內首個「龍江綠碳質押貸款」項目授信1000萬元通過審批,併成功發放首筆林業碳匯貸款329萬元,「龍江綠碳」實現可質押、可融資、可交易。

•9月,第二屆全國林草碳匯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成功舉辦,院士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林草碳匯科技新篇章,「龍江綠碳」知名度享譽全國。

品牌引領 「龍江綠碳」啟新程

「過去提起黑龍江的森林,人們想到的是木材、是生態屏障。如今,‘龍江綠碳’讓這片林海成為可交易、能增值的‘綠色資產’。」研討會上,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緒珉的講話,道出了「龍江綠碳」品牌誕生的意義。作為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支撐,黑龍江森林碳儲量約57億噸,佔全國的十分之一。面對如此巨大的生態財富,如何將這份「綠色家底」轉化為發展動能,省林草局率先扛起了探索重任。

2024年4月,省林草局牽頭成立林業碳匯工作專班,組建起由中國科學院於貴瑞院士、中國工程院劉世榮院士領航,涵蓋林草碳匯監測、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專家團隊,為碳匯工作提供「最強大腦」支持。短短3個月后,「龍江綠碳」品牌正式建立,全國首個省級林業碳匯項目管理平臺同步上線,與黑龍江自然和生態資源交易中心碳匯交易平臺實現平臺聯動、無縫銜接——從政策謀劃到平臺搭建,省林草局以快節奏、高標準推動「龍江綠碳」從概念走向現實。

為讓「看不見的碳匯」有統一覈算標準,省林草局組織東北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等科研團隊,自主研發「黑龍江省造林碳匯項目評估方法學」。該方法學採用「林齡驅動的生物量邏輯斯蒂生長方程」,能精準計算林木生長過程中的碳匯量,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領銜的專家委員會評價,其核心框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基於這套算法,黑龍江已簽發8個「龍江綠碳」項目,減排量達806.06萬噸,完成交易5.49萬噸,交易額突破500萬元。

林區轉型 從「砍樹謀生」 到「護林賺錢」

「以前在林場,全靠砍樹掙工分。現在巡山護林,不僅能給子孫后代留下好環境、好資源,還能享受碳匯收益分紅!」這是記者多次深入林區採訪時,護林員們常掛在嘴上的「嗑兒」。

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林業大省,黑龍江曾面臨「守着綠水青山,卻難尋發展新路」的困境,而「龍江綠碳」的出現,有效拓展了生態價值轉換新路徑。

省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建偉介紹,省林草局推動11個林業碳匯試點單位,設置660塊碳匯監測樣地,總結出「大興安嶺寒温帶針葉林」「小興安嶺針闊混交林」「長白山地天然次生林」「三江平原低山次生林與人工林」等固碳增匯新模式,讓護林技術更高,成效更好。

在林都伊春,溪水國家森林公園將碳匯與生態旅遊深度融合,打造全省首個公園式婚姻登記處,推出森林康養、森系旅拍等6大夏季主題旅遊產品,實現「碳匯增值」與「旅遊增收」的雙向共贏。

在龍江森工集團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小九寨景區,曾經以伐木為主的林場,正依託綠水青山煥發新生機。林場職工們在民宿里熱鬧地忙活着,將林下雞、林下鵝、黑木耳、紅松子等各式森林食材端上游客餐桌。

從「砍樹謀生」到「護林賺錢」,黑龍江以「龍江綠碳」為紐帶,構建起「生態保護—碳匯增值—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為全國林業資源豐富地區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轉型樣本。

「碳匯+」 生態價值多元轉化「龍江樣本」

隨着「龍江綠碳」品牌的建立,黑龍江開始探索「碳匯+」多元融合的發展模式,讓碳匯價值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

黑龍江省林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宋佳庚介紹,在「碳匯+司法」領域,省林草局、省法院等7家單位共同簽署《「生態執法司法+林業碳匯」協作框架協議》,探索開展認購林業碳匯替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黑河市愛輝區137.09噸「龍江綠碳」碳匯減排量成為全省首例用於替代生態損害賠償的案例。

在「碳匯+金融」方面,黑龍江省創新推出「龍江綠碳質押貸款」。省林草局、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等單位聯合出臺《黑龍江省林業碳匯質押貸款操作指引(試行)》,支持碳匯金融發展,哈爾濱銀行省內首個「龍江綠碳質押貸款」項目授信1000萬元,已發放首筆林業碳匯貸款329萬元,「龍江綠碳」實現可質押、可融資、可交易,有效拓寬了林業經營主體及碳匯資產持有人融資渠道,助力企業綠色發展。

「我們同時還嘗試了碳中和公路和碳匯收儲,哈爾濱某水泥企業出資40萬元,購得‘龍江綠碳’5000噸,用於抵消公路工程建設中的碳排放,打造碳中和公路;佳木斯某化工企業出資40萬元,購得‘龍江綠碳’5000噸,用於碳匯倉儲投資……這都是林業碳匯帶來的切實效益。」宋佳庚説。

南方集體林有「碳票」,北方有「龍江綠碳」。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省林草局正全力推進全國林草碳匯示範省建設,謀劃實施育林增碳、品牌興碳、創新強碳3大工程8項行動。未來,這片擁有2000余萬公頃森林的黑土地,將繼續以「龍江綠碳」為筆,在生態價值轉換的畫卷上揮毫潑墨,為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為綠色龍江建設書寫更多精彩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