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9 20:13
【編者按】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爲了展示老區新時代的新成就、新面貌、新變化,央廣網記者走進山西革命老區看發展,推出《光耀太行·紅土鉅變》融媒體系列主題宣傳。
央廣網陽泉9月29日消息山西省平定縣地處太行山中段,險要的地勢決定了這里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天下第九關」娘子關到「太行八陘」的固關長城,古代戰爭遺存散落羣山之中;七亙大捷、血戰磨河灘……抗戰時期留在這片土地上的英雄讚歌,至今生生不息,激勵着后人。
時光荏苒,如今的平定既是「太平安定」的寶地,更是產業發展的高地、人民向富而行的福地。
大山深處的七亙村,紅色旅遊開始大放異彩;由土生金,平定將砂土幻化成器,以器成業,以業興城;在富硒的土地上,田疇沃野藴希望,平定的農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紅色基因潤沃土
1937年,劉伯承指揮八路軍在陽泉市平定縣七亙村連續兩次伏擊日軍,以教科書式的「重疊設伏」戰鬥方式,取得了八路軍挺進太行山的首戰勝利。七亙村這個名字,也因這場戰鬥載入了軍事史冊。
汽車沿着太行一號旅遊公路蜿蜒行駛,迎面忽現的巨大廣場,讓視線豁然開朗,廣場上一面巨大的黨旗在藍天青山的映襯下顯得分外耀眼。「這就是我們村建設的5100平方米的黨旗廣場,這面黨旗有800平方米,是在‘七亙大捷’八十周年時建造的。」七亙村黨委副書記董桃紅説。
七亙村深處太行山腹地,自古就是「險關固塞」,村中還留有明代的石門關、東口古塞和西口懸關共「一關兩口」,而七亙大捷的主戰場,也就在這些古代關口附近。如今,「紅色」與「綠色」讓這個小村莊碰撞出文旅發展新畫卷。董桃紅説:「村里用好紅色旅遊資源,10年里共吸引投資2.3億元左右,打造了一系列的文旅基礎設施,同時利用村周邊野生連翹資源,打造農特產品產業園進行連翹深加工,現在一年有超20萬遊客來旅遊,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近5倍。」
除了七亙村,在南莊村中長約4000米的地道,曾是電影《地道戰》的取景地;英雄鋼鐵連血戰磨河灘的故事就發生在綿河岸邊的磨河灘村……平定紅色文化遺址達15處,紅色資源是其雄厚文旅家底中無法被取代的獨特存在,也是平定文旅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平定縣依託「千年古縣、文獻名邦」品牌,積極打造生態觀光、文化體驗、親水遊樂、休閒康養、研學教育等具有複合型文旅商業價值的旅遊佈局,持續推動娘子關、冠山等核心景區的提質升級,打造固關長城文化公園等重點項目,基本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全縣景區接待遊客量年均達90多萬人次。
「中國砂器之城」的傳承與創新
依靠獨特自然優勢和千年歷史積澱,「平定砂器」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特色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讓「中國砂器之城」結出產業碩果。
「我們公司是1986年村辦陶瓷企業改制而來,已有40年曆史。」談起企業發展歷程,平定瑩玉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岳彥慶很是自豪,「從最早生產日用陶瓷,到后來高端瓷器大批出口,如今給央視春晚等進行陶瓷產品定製生產,再到研發烏蘭茶晶紫砂系列,公司不斷與時俱進。目前年產值1.4億元左右。」
在記者採訪時,一羣來自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的學生正在企業進行實踐,看着這些行業未來的生力軍,岳彥慶説:「現在本地陶瓷相關產業的學生、技術人員越來越多,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有利於我們行業的發展壯大。」
去年,平定縣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評為「中國陶瓷行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羣創新升級示範區」,依託平定砂陶特色專業鎮,砂器、陶瓷、紫砂正成為平定的轉型產業、富民產業、潛力產業。截至2024年年底,平定縣共有各類陶瓷企業202家,相關從業人員3600余人。目前,平定砂陶產業擁有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等專利73個,註冊商標32個。
將產業做成品牌,用品牌塑造文化,以文化賦能經濟。目前,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已被選為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平定砂器」國家地理商標也正在積極申報。2025年,平定砂陶產業正在開發更多富有文化內涵、功能特質的新產品,力爭年內產值突破8億元。
點亮鄉村振興新「硒」望
硒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資料顯示,平定縣農田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為0.552毫克/千克,是山西省均值的3.68倍,全國均值的2.44倍。平定全縣10個鄉鎮中,有4個鄉鎮為富硒區,3個鄉鎮為足硒區,可利用富硒耕地面積約23萬畝。
在這片「硒」望的田野上,富硒農業正成為賦能平定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炎炎夏日,平定縣西峪掌村500畝梨樹林中,60多名果農正在進行疏果套袋工作。「以前村里種的是玉米和小雜糧,2016年進行農業產業調整,大家相中了玉露香梨。」西峪掌村村支部書記岳利慶告訴記者,「不僅這里的氣候條件適合梨樹生長,同時我們的玉露香梨還具有富硒這一獨特優勢。」
憑藉「與衆不同」的玉露香梨,2022年掛果第一年,西峪掌村梨果銷售額達到45萬元;2024年,該村玉露香梨銷售突破70萬元,農户每人每年平均增收1.5萬元。
「去年,村里還購進設備製作凍干梨、梨汁等延伸產品,每年4月的梨花節也已連續辦了三年,要讓富硒梨變成村民致富果。」岳利慶説。
要讓全縣的「富硒」資源,握成出擊市場的有力一拳。平定堅持富硒農業「龍頭帶動、建強鏈條、做優產品」三管齊下的發展思路,以企業帶動產業,形成「雁陣效應」。目前,已培育省、市級富硒產業龍頭企業13家,在全國同行業中,展現了「平定富硒」的硬實力。
如今,在富硒農業這個賽道上,平定縣已呈現「萬馬奔騰」之勢。目前,平定縣已建成富硒農產品示範基地4.1萬畝,認證富硒農產品66個,培育省市級龍頭企業13家,富硒產品涉及雜糧、藥茶、薯類、蜂蜜、醋等12類,富硒產業年產值達3.5億元。
點擊下方海報,聆聽紅色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