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不靠譜」?他的產業棋局,正在一個個落地成金!

2025-09-29 20:22

曾幾何時,市場提起特朗普的產業政策,總帶着幾分戲謔——「口號大於行動」「只顧短期選票」「政策朝令夕改」的聲音此起彼伏。尤其是他喊出「製造業迴流」「芯片自主」「關鍵礦產國產化」時,不少人把這些話歸為競選話術,覺得不過是吸引鐵鏽地帶選票的權宜之計。

但鮮少有人注意到,就在市場對特朗普滿是質疑時,格隆匯研究院早已跳出輿論雜音,深挖政策背后的產業機會:不僅提前戰略性佈局甲骨文、Palantir、MPMaterials及核電領域,更前瞻性指出波音、英特爾會在政府扶持下走出困境、實現邏輯反轉。如今再看,那些曾被貼上「不靠譜」標籤的承諾,正以驚人的執行力滲透美國產業肌理,我們當年的佈局判斷,也在市場中一步步得到驗證。

01

從「口頭施壓」到「真金白銀」:製造業迴流的硬核實錘


特朗普剛當選時,打電話給開利公司施壓、威脅對海外建廠企業加徵35%關税的舉動,被不少專家嘲諷是「公關噱頭」,斷言「不可能靠威脅管理整個經濟」。但就在市場對這套操作滿是輕蔑時,我們沒有隨波逐流,而是拆解「製造業迴流」的底層邏輯:明確英特爾作為芯片自主化核心,會在「減税+補貼」組合拳下迎來轉機;同時預判波音作為國防戰略支柱,將拿到訂單與政策的雙重兜底

事實很快印證了判斷:2017年特朗普用「減税+邊境税威懾」逼英特爾在美國建廠,當時市場還在糾結「成本賬能不能算過來」;等到《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落地,政府直接拋出百億美元補貼,甚至創新出「股權換補貼」模式——用10%股權換扶持,把企業發展和國家利益牢牢綁在一起。如今英特爾亞利桑那州工廠產能爬坡,俄亥俄州新廠破土動工,那個曾被質疑「要外遷」的芯片巨頭,已成美國半導體自主化的標杆。波音更直接拿下數百億美元的F-47戰鬥機合同,壓過洛克希德·馬丁,用訂單證明「美國製造」的分量。

美國鋼鐵公司的經歷更有説服力。特朗普剛提出對鋼鋁加徵25%關税時,輿論滿是「貿易戰會反噬」的擔憂,但就在市場嘲笑這一政策「不切實際」時,我們從「貿易保護+基建需求」的雙重邏輯出發,判斷本土鋼鐵企業會直接承接紅利。果不其然,政策落地后進口鋼材佔比從29%跌到18%,國內鋼價應聲上漲;疊加萬億基建釋放的海量需求,美國鋼鐵不僅訂單排到明年,還在俄亥俄州擴建鋼廠,創造出5000多個崗位,把「振興鐵鏽地帶」的口號變成了實打實的就業數據。

02

從「單點喊話」到「體系搭建」:關鍵領域的霸權佈局


如果説製造業迴流是「補短板」,那在國防、關鍵資源這些戰略領域,特朗普的操作早已升級為「建壁壘」。那些曾被當成「隨口一提」的方向,如今都成了有資金、有訂單、有機制的系統性工程。而這一趨勢,早在市場質疑聲最盛時就被我們捕捉到——就在外界懷疑特朗普戰略決心時,我們已鎖定「關鍵領域自主化」機會,提前佈局甲骨文、Palantir、MPMaterials及核電領域。

MPMaterials的崛起堪稱教科書。誰能想到,這家一度瀕臨破產的稀土企業,會在特朗普政府扶持下變成「美國稀土國家隊」?起初外界覺得「關鍵礦產自主」只是競選口號,可就在市場輕蔑這一方向「沒前途」時,我們分析美國稀土供應鏈的脆弱性,判斷MPMaterials會成為政策重點扶持對象隨后國防部4億美元投資、1.5億美元貸款接連落地,還附上「10年包銷+價格下限」的兜底協議;政府更成立50億美元關鍵礦產基金,幫它整合採礦、分離、加工全產業鏈。現在再看,這哪里是扶企業,分明是打造「資源安全的命門」,我們提前佈局的邏輯完全落地。

核能領域的爆發也超出預期。特朗普簽署「加快核能發展」行政令時,不少人覺得這是「逆新能源潮流」,但就在市場嘲笑核能政策「過時」時,我們看到「能源自主+技術國產化」的雙重需求,把核電列為重點方向很快紅利兑現:美國唯一濃縮鈾生產商CentrusEnergy拿到獨家訂單,股價漲超21%;小型模塊化反應堆龍頭NuScale獲5億美元研發補貼,全球首個SMR項目2027年就要投產;核燃料技術商Lightbridge更在政策落地當天股價暴漲42.59%,我們當年指出的核電機會,正肉眼可見地開花結果。

AI與國防交叉領域,Palantir的市值飆升更有説服力。從206億美元漲到1732億美元,這家被戲稱為「CIA乾兒子」的企業,用市值證明特朗普「AI驅動國家安全」戰略的含金量。早在市場嘲笑「AI軍事化是天方夜譚」、外界質疑特朗普技術佈局時,我們就看透Palantir和政府的深度綁定邏輯,將其納入佈局——政府不僅開放最高涉密權限,還把國防預算中30%的AI防務基金投向它的生態,更讓它主導「複製者計劃」等核心項目。當Gotham平臺在俄烏衝突中實現「分鍾級決策」,那些曾質疑的人終於懂了戰略深意,我們提前佈局的價值也徹底凸顯。

甲骨文的案例同樣典型。特朗普宣佈甲骨文參與5000億美元「StargateProject星際之門項目」時,不少人覺得這是「蹭AI熱度」,但就在市場輕蔑這一合作「沒實質內容」時,我們從「AI基建+政府資源」的角度判斷,甲骨文會成為美國AI戰略的核心參與者如今甲骨文負責超80%的政府與軍方AI數據存儲,年營收貢獻超20億美元,用業績印證我們的判斷,也讓那些輕視特朗普戰略決心的人啞口無言。

03

從「短期刺激」到「長期綁定」:能源與基建的深層邏輯


能源領域,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扶持傳統能源」的舉動,曾被批「短視」,但就在外界質疑這一政策「難持久」時,我們看穿「能源自主+選區利益」的雙重算計——這些政策絕非短期刺激,而是長期綁定的戰略佈局。

埃克森美孚、PioneerNaturalResources等油氣巨頭的境遇就是證明:聯邦土地鑽探許可審批從6個月縮到2個月,甲烷排放限制等環保法規被直接撤銷,單井開採成本降了近10%;更關鍵的是,政府以「能源安全」名義限制海外油氣進口,本土頁岩油佔比從65%升到72%,企業訂單和利潤率一起漲。而馬拉松石油等煉化企業,藉着燃油車市場份額穩定的紅利,把開工率從85%拉到92%,政策紅利直接變成財報里的利潤。這些趨勢,和我們當年「傳統能源扶持會持續落地」的判斷完全一致。

基建領域的傳導效應更明顯。特朗普喊出「萬億基建」時,市場擔心「資金不到位、落地慢」,但就在外界嘲笑基建規劃「畫大餅」時,我們從產業鏈邏輯出發,判斷需求會從上游資源延伸到下游零售、物流,勞氏公司、CommercialMetals這些標的會直接受益。如今勞氏的財報給出答案:木材、鋼材等建材銷量漲17%,對公業務營收暴增30%;CommercialMetals的基建專用鋼材訂單漲45%,諾福克南方鐵路的貨運量因原材料運輸需求漲18%,政策紅利形成完整鏈條,我們預判的基建機會,也在市場中一一兑現。

04

別再低估的「特朗普效應」:這些產業機會正在兑現


回看這幾年的產業變化,最該改的認知是:特朗普的產業政策從不是「拍腦袋」,而是圍繞「國家安全、選票利益、技術霸權」搭的嚴密體系。更關鍵的是,當市場還在對他的戰略搖擺質疑時,我們始終保持獨立判斷——提前佈局甲骨文、Palantir、MPMaterials及核電領域,更點出波音、英特爾的困境反轉邏輯,如今這些判斷都被市場驗證。

對投資者來説,與其糾結「政策靠不靠譜」,不如盯着已驗證的核心機會國防與AI交叉領域的Palantir、甲骨文,關鍵礦產領域的MPMaterials、美洲鋰業,傳統能源與基建產業鏈的美國鋼鐵、勞氏公司,還有半導體自主化的英特爾。這些和政策深度綁定的企業,是特朗普戰略落地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我們持續跟蹤的核心標的。

曾經的「不靠譜」論調,早被落地的項目、增長的財報打破。特朗普的產業棋局或許有爭議,但絕不能忽視——「美國優先」的導向下,真金白銀的扶持和訂單從不是玩笑。我們會繼續深耕產業邏輯,在市場雜音里找價值,陪投資者穿越周期、抓紅利。

爲了幫大家理清受益公司,我們整理了相關名單。

但要提醒的是,政策反覆、產業變化快、企業信息雜,這些都會給分析添難度。格隆匯研究院會沿着這條主線跟蹤機會,動態調整估值,為會員提供精準服務。如果你對這些機會感興趣,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我們:

注:文中所涉公司僅為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決策前請務必結合獨立研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