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亞迪是巴菲特的例外

2025-09-29 11:48

巴菲特入股

2008 年,比亞迪成為巴菲特繼中國石油之后投資的第二家中國公司。

故事要從 2000 年説起。一日,喜馬拉雅資本創始人李錄在洛杉磯的辦公室翻閲一本科技雜誌時,看到了「一家中國供應商為摩托羅拉提供二次充電電池」的消息,於是停下了目光。李錄此前考察過美國的一些電池項目,發現居高不下的成本阻礙了二次充電電池的商業化之路。他想:「美國公司沒做到的事情,一家中國公司是怎麼做到的?」

2002 年,比亞迪股份上市,李錄通過在美國的李柯,與王傳福首次見面。在芝加哥機場旁的一個酒店,兩個同齡人吃得很簡單,談了好幾個小時。王傳福解答了李錄關心的問題,包括如何逆向創新,如何用和日本不同的方法做出同樣品質的電池,等等。李錄非常震驚,覺得沒人敢像王傳福這麼想,更不要説還能做成。

聊完后,李錄購買了一些比亞迪股份的股票。不久,投資家查理·芒格將一部分家族資金交給李錄管理。芒格家族的資金通過喜馬拉雅資本的基金,也投入了比亞迪。王傳福因此和芒格相識。

在被問及為何投資比亞迪時,芒格曾説:「如果一個人宣稱自己能把800 磅的重物舉過頭頂,大家可能會嘲笑他説大話。但如果你看到他一次又一次舉重成功,你就會開始相信他。這就是比亞迪的情況,比亞迪創造了奇蹟,而且還在不斷地創造奇蹟。」

在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時,芒格提出過反對意見,他勸王傳福「別干傻事,繼續本來良好的業務」。可是,「他(王傳福)沒有理睬我們,直接就去做了」。后來,王傳福果真造出了汽車,讓芒格讚賞不已。

2008 年,芒格給伯克希爾 - 哈撒韋公司創始人巴菲特打電話,説服他入股比亞迪。芒格説:「我們必須投資比亞迪,王傳福比愛迪生更厲害!

巴菲特説:「僅這一點不足以讓我投資。」

后來,芒格又説王傳福像傑克·韋爾奇那樣,有強烈的目標感,能把想法變為現實。他甚至説:「如果你不投資他,將錯過一個亨利·福特,一個托馬斯·愛迪生,一個比爾·蓋茨,一個傑克·韋爾奇。」

我們曾問過王傳福,他從氣質上更接近愛迪生還是韋爾奇。愛迪生是最早利用大量生產的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實驗室從事發明創造的人。他也是一位企業家,1879 年創辦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1892 年與湯姆·休斯頓公司合併,建立了通用電氣公司。而韋爾奇則是通用電氣歷史上最偉大的首席執行官。

王傳福有點羞澀,但並沒有猶豫,他説:「我當然更喜歡愛迪生。」

在芒格的推薦下,巴菲特決定以 5 億美元投資比亞迪。這筆錢能買下當時比亞迪 20% 的股份。但王傳福認為投資規模太大,沒有必要為此稀釋管理團隊的股權,因此拒絕了巴菲特。

2008 年 8 月,巴菲特在接受美國 CNBC(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財經論壇》(Squawk Box)欄目採訪時,被問及在中國的投資,便對記者説,前不久有一家中國公司拒絕了他入股。但他沒有透露是哪家公司,只表示「那是一個非常好的朝陽產業」。消息傳開后,大家紛紛猜測是誰獲得了巴菲特的青睞。比亞迪保持沉默,外界也沒人猜中。另一邊,比亞迪也在思考,如何讓事情朝更積極的方向發展。不久后,比亞迪提出了一個新方案,向伯克希爾 - 哈撒韋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增發約 10% 的股份。

2008 年 9 月 25 日下午四五點鍾,時任比亞迪投資者關係部經理的李黔接到王傳福的電話,説晚上和巴菲特團隊開電話會議。比亞迪在深圳這邊的是王傳福、吳經勝、夏治冰、李黔 4 個人,美國那邊是李柯。

晚上 9 點,電話會議準時開始。比亞迪陳述了建議,巴菲特那邊説:「OK,尊重你們的意見。」收購價則根據頭一天的收盤價 8.04 港元,取個整數為 8 元,就這麼定了。這一天是周四,李黔和雙方律師草擬協議,熬了個通宵。他們要嚴格保密,因為如果消息泄露導致周五股價上漲,交易就可能失敗。

周五一整天,李黔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上午 10 點還接待了宏源證券組織的 20 多個基金經理,陪了他們半個小時。這一天,比亞迪股份的股價波瀾不驚,一切如常,下午 3 點收盤后,李黔如釋重負。

2008 年 9 月 26 日, 雙 方 達 成 協 議, 中 美 能 源 以 18 億 港 元( 約2.3 億美元)認購 2.25 億股比亞迪股份公司的股份,佔比 9.89%(見圖 5-5)。

圖 5-5 中美能源入股比亞迪新聞發佈會 圖 5-5 中美能源入股比亞迪新聞發佈會

投資市場大為震驚。巴菲特不僅投資了一家中國公司,而且他一向對高科技、汽車產業不感興趣,但比亞迪既代表未來技術,又是汽車公司。2008—2022 年,巴菲特和芒格沒有賣出過比亞迪股票。巴菲特認為,王傳福是很聰明的人,有非常多偉大的想法,並且也非常擅長把這些想法變為現實(見圖 5-6)。芒格更是曾用「天才」「天生的工程師」來誇讚王傳福。

在 2024 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談起與老友芒格的往事時説:「在做出投資決定時,芒格只有兩次和我拍了桌子,讓我‘買買買’,一次是入股比亞迪,另一次是入股 Costco(開市客)。在投資這兩家公司的重要時刻,芒格都是對的。」

圖 5-6 2009 年,王傳福(左)與巴菲特(右)合影 圖 5-6 2009 年,王傳福(左)與巴菲特(右)合影

巴菲特入股比亞迪時,美國次貸危機正向全球蔓延,並演變成一場嚴峻的金融危機。如同任正非在 2000 年那一輪互聯網泡沫破滅后所説的:「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要度過冬天,棉衣就是現金流。

2002 年比亞迪股份上市后,電子業務迅速發展。2007 年年底比亞迪電子在香港上市,雖然這是業務發展邏輯的必然結果,卻也不期然地起到了「棉衣」的作用。

「對於我,比亞迪是非賣品」

深圳知名投資家但斌參加了比亞迪 2008 年度股東大會。他在現場聽完王傳福分享的關於三大綠色夢想的戰略思考后,在博客上寫了一篇文章——《夢想照耀現實》,記錄了這個過程,結尾他寫道:

早年,有一次與某位朋友聊天,他説:「王傳福太偏執,充滿狂想。汽車沒有發動機怎麼可能?」介紹王傳福認識芒格的我的一位美國朋友(李錄)説:「王傳福告訴他,他這一生總是在證明他認為可能而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一個汽車世界第一(指王傳福在2007 年對外宣佈要在 2025 年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就已經讓人非常驚訝了,再加上王傳福先生在儲能和太陽能上的夢想,更是讓人驚歎。

一個普通人,如果他告訴你上述這一切,你有可能認為這是妄想,但總能證明不可能為可能的王傳福先生,如果成功了,將是中國和人類的幸事,但願他的夢想真的能成為現實!!!

我們在寫作本書時訪問了但斌和李錄。但斌的基金沒有投資過比亞迪,他認為製造業充滿競爭,汽車是重資產投入。不像平臺模式,相對來説護城河更深。但他充滿感情地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李錄到深圳,約我見面。他説在比亞迪開會,讓我晚上趕過去。但我沒想到,他們那個會議一直開,我在外面等着等着都睡着了。一直到凌晨兩三點鍾,他們纔開完會。李錄説,連着開了好幾個會。當時我印象特別深刻,深圳是一個拼搏的城市,但像這樣努力工作的還是比較少見的。我由衷地敬佩。

坦率地説,比亞迪發展到今天,用遠見和開拓精神結出這樣的碩果,是在我意料之外。這是上天對他們努力工作的獎賞吧。當然,還有時代的推動、國家政策的支持,但就像改革開放給了一代中國人機會,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沒有抓住,比亞迪是時代給了機會,一直努力拼搏,抓住了機會。

2024 年 1 月,西雅圖第二大街,一棟臨海而立的寫字樓的高層辦公室。李錄在受訪時説,他 2023 年剛和比亞迪一行人一起調研過南美洲的汽車市場,「傳福還和幾十年前我們認識時一樣,吃得特別簡單,下了大巴車就考察、提問,上了大巴車就開會、分析,工作就是他的生活」。

談及比亞迪股票時,李錄説:「對於我,比亞迪是非賣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