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9 17:4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綠色發展方式。近年來,中國平安在川定點幫扶,以產業帶動、綠色發展爲重要着力點,助力四川省重點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據統計,中國平安在四川地區共建立98個黨建共建點,實現四川全省地市州全覆蓋,惠及18萬農户。
依託綜合金融優勢,中國平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綠色發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國平安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累計投入近 10.80 萬億元;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規模 1444.82 億元;綠色貸款余額 2517.46億元;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58.36億元;提供鄉村產業幫扶資金328.09 億元。
從涼山到雷波、馬邊,從翠雲廊到成都,中國平安充分發揮綜合金融優勢,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面、長期、深入服務四川發展,描繪出產業旺、農民富、鄉村美的生動圖景,彰顯企業社會責任與擔當。
從四川涼山到雷波、馬邊:持續助力四川大力發展優勢產業
鄉村振興的幫扶,並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五年前,中國平安結合四川涼山地區發展特點,幫助油橄欖等優勢產業「走出去」,通過「平安產業扶貧及鄉村振興基金」「媽媽的針線活」「平安健康守護者行動」等一系列三村工程幫扶項目,帶動三農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現如今,中國平安以綜合金融優勢和資源優勢,持續助力四川省雷波縣等地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圍繞農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平安已在四川地區多地投入助農資金,撬動5億余元產業發展資金,通過落地涼山油橄欖、綿陽生豬、攀枝花水果、廣元茶葉、資陽紅薯等產業振興項目,實現產業幫扶帶動農户增收致富。為四川省乃至全國範圍內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的成功經驗。
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黃寶新在四川省雷波縣調研時表示,鄉村振興幫扶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多維度的綜合性工程,中國平安在幫扶舉措中已構建起覆蓋產業全周期幫扶模式,以「產前謀篇佈局、產中提質增效、產后廣拓銷路」為核心策略,有效發揮金融「活水」作用,推動當地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中國平安在四川省雷波縣的幫扶為例,在產前,平安幫助村民做產品規劃設計、致富帶頭人培訓;產中幫助他們提升設備水平、改善產品設計和工藝;產后更是組織訂單消費幫扶,幫其拓寬線上銷路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主獲得訂單能力。
在四川省各級政府的指導下,中國平安以黨建為引領,以「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重優勢為依託,通過「三村工程」(村業、村醫、村教)和「三下鄉」(保險下鄉、金融下鄉、醫療健康下鄉)推動四川地區鄉村產業、人才、文化振興,全力支持農業強國建設,紮實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據悉,在近期調研中,中國平安還在馬邊、雷波兩地捐贈鄉村振興資金超300萬。
科技是助力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法寶」,中國平安擁有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五大核心科技」,運用科技力量,系統性構建多層次、全流程的科技興農、風險保障體系。以農險為例,平安構建了農險作業線上化、智能化、電子化、數據化的「四化管理服務模式」,先后開發了「平安愛農保」APP、「好幫手」APP、「核心業務系統」「三大工具」和「智慧雲平臺」「一個平臺」,實現了農險業務全流程無斷點的線上化作業服務。
近年來,平安持續升級「振興保」模式,深化「保險+科技+服務」的全產業鏈服務模式,為農户提供融資貸款、生產管理、產后協銷、風險保障等一站式服務,助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
四川省正是平安「振興保」模式的受益省份之一,為促進四川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平安以金融保險產品服務為基礎,助力拓寬農户增收渠道,激發農村經濟內生動力,形成良性循環,目前在四川省落地項目32個。
目前,「振興保」模式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截至2025年6月,平安累計已在全國落地682個產業振興項目,有效帶動約186.9萬農户增收約152.08億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平安已通過 「振興保」「助農貸」等金融服務提供鄉村產業幫扶資金328.09億元。
從翠雲廊到成都: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積極推進綠色發展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蜀道明珠」廣元市劍閣縣翠雲廊(劍閣段),保存着迄今為止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羣,其中不乏樹齡超2000年的古樹。
守護綠色「活化石」,積極推進綠色發展。
2024年,中國平安創新開發出古樹保險產品和服務,為翠雲廊(劍閣段)的7803棵古柏捐贈了總保額超5930萬元的古樹名木救治綜合保險。2025年9月24日,中國平安在成都舉行「平安古樹名木守護行動」,打造「保險+科技+文旅」服務模式,為成都市9452株古樹名木捐贈總保額超1.7億元的專屬風險保障。
據瞭解,通過「保險+服務」,中國平安將為古樹名木的救治、修復提供保險責任範圍內的保護救治賠款資金支持。同時,若因古樹傾倒、折斷等導致第三方人身或財產損失,平安也將依法承擔保額內的賠付責任,切實為古樹名木提供全方位風險保險。
從翠雲廊到成都,中國平安推動古樹保護從「事后理賠」向「事前預防」轉變,背后是平安科技實力的體現,給「蜀道古柏」披上平安「盔甲」。
據瞭解,平安自研鷹眼系統,可提供雷達氣象和地面站點等三位一體化氣象監測,可以通過短信推送災害預警信息,AI電話提示,提供災前精準預警服務並匹配防災指引,便於巡護員快速應對災害預防。
多年來,中國平安扎實推進綠色發展,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平安通過開發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擴大對低碳技術或企業的綠色投資、持續推進綠色運營、積極打造綠色建築等方式,積極把握氣候變化帶來的業務發展機遇。2025年上半年,平安銀行向全球鋼鐵龍頭企業提供綠色金融服務支持,助力客户推進綠色運營及綠色供應鏈建設。2025年2月,平安產險獨家承保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75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提供保險保障約37億元。
自2023年以來,中國平安在全國持續開展「古樹名木守護行動」,積極踐行綠色金融「大文章」。
2024年,平安啟動「我為古樹上保險」計劃,創新推出古樹名木救助保險,建立古樹名木保護常態化機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已在全國為超過2萬棵古樹名木提供風險保障超3億元,覆蓋廣東省江門市小鳥天堂、山西五臺山、四川廣元翠雲廊(劍閣段)等多個古樹名木聚集地。2025年7月,平安還啟動了古樹健康管理計劃,通過設立專家組、開展古樹體檢和風險預防,建立科學保護體系,持續踐行綠色金融理念。
截至2025年6月30日,平安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規模1444.82億元,綠色貸款余額2517.46億元;2025年上半年,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58.36億元。
發揮綜合金融優勢,為四川省高質量發展貢獻「平安力量」
平安集團是國內擁有金融全牌照的綜合金融集團,旗下銀行、產險、壽險、醫療、科技等核心成員公司,均是業內佼佼者。在綜合金融模式下,平安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依託自身 「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的業務優勢,在產業、健康、教育三個關鍵領域助力鄉村振興。
在醫療健康領域,平安堅持黨建引領,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揮「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戰略優勢,在全國多個地區創新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築牢共建實效」——醫療健康下鄉巡迴專項活動,以醫療設備捐贈、應急技能培訓、移動義診服務為核心賦能基層醫療、補足服務短板。
數據顯示,2024年,平安在全國各地累計落地380場醫療健康下鄉活動,其中,在四川地區落地35場醫療健康下鄉活動,在巴中、涼山、達州等地捐贈血壓、血氧、血糖檢測儀、AED自動除顫儀等醫療設備。
「平安將繼續堅持發揮醫療優勢,讓更多醫生走出去接受培訓,回到家鄉更好助力鄉村振興。」黃寶新在四川調研時表示,發揮醫療、公益優勢資源,助力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平安始終在路上。
中國平安持續為鄉村輸送醫療人才,顯著增強區域健康服務的可持續性與自主能力。近年來,中國平安發揮醫療資源優勢,持續組織基層醫務人員赴集團旗下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參加系統輪訓。迄今已成功舉辦三期醫務人員培訓班及一期醫務學習交流班,累計培訓超100人,為四川馬邊、雷波等偏遠地區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醫療隊伍。
在鄉村教育上,中國平安深知提升鄉村教育水平是一項長期性工程,高度重視鄉村教育與校園安全建設。2024年,平安聯合四川省紅十字基金會、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為馬邊縣民族小學捐贈地震預警系統,顯著提升仙緣安全。近期,中國平安鄉村振興調研工作組向馬邊縣小谷溪村小谷溪村小學捐贈一批體育用品、教學用具、書籍,切實助力改善當地教育條件。中國平安持續深耕教育公益,發起「與希望同行」1+1行動,對家庭困難、學習努力的鄉村學子進行一對一幫扶,發放助學金,同時面向平安希望小學等鄉村學校提供 「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系列情景大師課,課程覆蓋976.3萬人次。
在消費幫扶上,平安充分利用綜合金融模式優勢,通過「平安消費幫扶平臺」「平安好車主」、專場直播帶貨等渠道,鏈接30余萬內部員工、2.49億車主客户等豐富用户資源,提升幫扶質效。平臺搭建「安安甄選」「助農好物」等助農專區,創新「平臺引流+直播帶貨+政府聯動」模式,通過舉辦特色活動、發放會員禮券吸引員工及客户積極購買,助力農產品「出村入城」,讓身處深山、好而不貴的特色農產品直連各地消費者的餐桌,2016年以來累計消費幫扶金額已超10億元。與此同時,平安堅持以市場化、規範化、專業化為引導,堅持集團統籌,考慮員工多元化需求,增強幫扶企業的供給能力,推動價格隨行就市、做到產品有進有出,加大重點品類的宣傳力度。
中國平安將鄉村振興、綠色金融工作上升到戰略高度,內部已經形成完善工作流程和考覈方案。據瞭解,中國平安已將鄉村振興、綠色金融等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鍵績效指標表現,納入集團高級管理層考覈方案,接受定期達成檢視。展望未來,中國平安將繼續發揮綜合金融優勢,為四川省高質量發展貢獻「平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