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建設銀行: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暢通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2025-09-29 15:42

來源:環球網

近年來,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一攬子政策,逐步搭建起全周期、多層次的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注入強勁動能。2024年1月,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明確提高小微科技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並鼓勵銀行構建以科技人才和研發能力為核心的專屬評價體系。2025年5月,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推出《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的若干政策舉措》,創新設立債券市場「科技板」。同步,中國人民銀行新增3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總額度提升至8000億元,利率也從1.75%降至1.5%。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共同鋪就科技企業低成本融資的「高速路」。

在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下,科技金融生態快速擴容,服務覆蓋面與支持力度顯著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突破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連續三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全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超過6.3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在資本市場,A股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已突破1900家,成為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也實現跨越式增長,2024年全年發放貸款2555.7億元,同比增長33.4%,惠及企業超2.6萬戶。科技金融不再是口號,而是化作實實在在的信貸資源、融資便利,成為科技企業從 「實驗室」 走向 「生產線」 的重要推手。

在新時代新徵程中,面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內在需求,中國建設銀行積極踐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以服務升級迴應市場痛點:推動「專利」替代「磚頭」,將「技術流」納入信用評價核心,打破傳統「現金流」單一標準的侷限。通過科技賦能金融、金融反哺創新的良性循環,中國建設銀行讓資金精準流向研發一線,助力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截至2025年6月末,建行科技貸款余額達5.1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81%,

評價體系升級:從「看磚頭」到「看專利」

走進寧夏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砂型3D打印設備正吞吐着原材料,電子屏上的鑄件生產參數實時跳動,這座依託3D打印技術改造的工廠,正朝着「行業最先進智能鑄造基地」衝刺。「堅持創新難,但沒創新就沒未來。」公司董事長彭凡的話,道出了科創企業的共同困境:技術迭代需要金融的支持,可「輕資產、重技術」的特點,讓融資成了「絆腳石」。

2025年,共享裝備啟動高端裝備零部件效率提升改造,計劃通過統一數據平臺、實現設備自動調度,讓鑄件年產量增加 9600 噸。就在項目急需資金時,建行寧夏銀川西夏支行找上門來,用 「星光 STAR」 科創企業評價體系,把企業的知識產權、技術專利轉化為 「信用憑證」,創新推出 「跨境代付通 + 專利質押」 服務,貸款及時到賬。企業負責人難掩激動:「沒想到實驗室里的發明,真能變成生產線的‘燃料’。」

同樣在寧夏,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的車間里,耐 1700℃高温的控制閥正下線,這款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產品,讓中國在燃氣輪機燃燒室領域有了 「國產替代方案」。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 「小巨人」,這家有 65 年底藴的企業剛入選國家首批 「卓越級智能工廠」,卻被擴大產能的流動資金難住了。

「你們的技術實力,就是最好的抵押物!」 建行寧夏吳忠分行的客户經理表示。在吳忠儀表入選建行 2024 年首批科技白名單后,「科技易貸」 方案迅速落地;今年 3 月,看到企業技術持續突破,建行又果斷追加 5000 萬元,讓融資總量達到 1 億元。「從 5000 萬到 1 億,是信任,更是我們敢闖敢試的底氣。」 企業負責人表示。

從推動專利轉化為 「資金流」,到依據技術實力評定 「信用級」,建行通過科技金融創新,為寧夏科創企業打通了 「從技術突破到產能升級」 的發展閉環。截至 6 月末,建設銀行寧夏區分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已突破 108 億元,用實際行動印證了評價體系升級的實效。

全周期陪伴:從「初創幼苗」到「龍頭領航」

對科創型小微企業而言,發展初期的「資金活水」是突破規模有限、市場佔有率低等成長瓶頸的關鍵。西安華科光電有限公司從一家從事户外用品製造的小微企業,逐步成長為國內中高端激光瞄準器領域的產量領先者,其背后離不開建設銀行始終如一的金融陪伴與精準支持。

2010年,華科光電尚處於起步階段。建行高新區支行在深入調研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后,精準識別其融資需求,提供了首筆關鍵信貸支持,為企業這株「初創幼苗」注入了第一股成長動力。

2018年,受國際形勢變化影響,華科光電海外訂單受限,發展面臨挑戰。建設銀行並未退縮,而是通過綜合分析企業生產銷售數據、研判行業發展趨勢,並整合海關物流、出口退税等多維度信息,堅定做出繼續支持的決策,再次提供信貸支持,幫助企業穩住了經營基本盤。

2022年,企業接到一筆緊急海外訂單,卻因流動資金不足陷入困境。企業負責人孫先生原計劃將其名下美元存款結匯以應急,遂前往高新區支行諮詢。客户經理基於對外匯市場走勢的專業判斷,認為年后美元匯率有望上行,此時結匯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匯兌損失,隨即推薦了更優解決方案——流動資金貸款。孫先生採納建議后,企業順利獲得建行2億元融資,如期完成備貨。至2023年6月底,美元匯率較2022年底累計上漲超過5%,孫先生專程致謝表示:「多虧建行當時的專業建議,避免了資金損失!」

截至2024年,華科光電經過數年穩健發展,已先后獲評陝西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多項榮譽,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在全球户外光電產品製造領域佔據重要一席。「有了建行全周期的專業服務,我們開拓海外市場的底氣更足了!」孫先生感慨道。這正是銀企攜手、相伴成長、共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生態型賦能: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重構」

走進我國第二大、北方最大的保税區——天津港保税區,歷經三十余年的快速發展,這里已形成以高端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為引領,貿易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集聚區。

「當前市場對綠色能源設備的需求激增,我們作為風電機組傳動設備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訂單量也迎來大幅增長。眼下正是公司擴大生產的關鍵階段,我們對產能和技術都有信心,但受制於下游回款周期較長的行業特性,目前正面臨增量備料資金不足的難題。」某企業負責人曹總坦言。

這一需求,在建行天津河東支行與天津港保税區管委會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開展的企業走訪中被及時捕捉。河東支行第一時間向市分行匯報,在總行的大力支持下,分行成功獲得「開業(入園)進階貸」試點資格。隨后,支行攜手園區管理部門深入企業,精準分析金融需求、研判市場動態、解讀扶持政策。通過綜合評估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園區背書強度以及知識人才與科技稟賦,僅用不到兩天時間,便高效完成信用額度審批。

「科創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園區的政策支持、人才梯隊的支撐,也離不開金融的精準灌溉。建行為園區企業‘量身定製’金融服務,以更貼合需求的產品助力我們在科技創新賽道輕裝前行。我對公司未來的進階充滿信心!」曹總對前來回訪的河東支行客户經理張寅這樣表示。

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由建行天津市分行與天津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公司聯合打造的「創業者港灣」聯盟店,正以開放輕松的辦公氛圍和功能齊全的空間佈局,吸引着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新企業築夢前行。目前,園區內已匯聚近500家企業。

「我們‘生於北京,長於天津’,如今在‘創業者港灣’中一天天‘長大’。卡雷爾在北京與天津的雙城佈局,既保障了市場信息與高校技術資源的對接,又充分藉助了天津作為製造強市的政策、區位與人才優勢,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卡雷爾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通過構建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新舞臺,實現銀行與社會資源的多元賦能、互利共生。」建行天津市漢沽支行負責人表示。

從評價體系的深度重構,到全生命周期的精準金融陪伴,再到產業生態的協同賦能 。中國建設銀行正以紮實行動,重新定義現代銀行的核心角色。它早已超越 「資金提供者」 的傳統定位,更成為創新徵途上的同行者、產業升級中的深度共建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