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十天前的31億元壓單哪里去了?中信證券上演「魔術秀」,券商板塊能複製去年「924」行情嗎?

2025-09-29 15:4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還記得9月17日神奇的一幕嗎?「券商一哥」中信證券最后半小時幾乎走成了一條直線,而「賣一」壓單高達31億元之多,乍看以為跌停板,實際跌幅不足1%。

  而僅隔了十余天,今天(9月29日),證券板塊從10:00左右開始直線拉昇,國盛金控華泰證券漲停,中信證券14:00之后漲幅一度超過9%,收盤時漲幅為5.88%,全天成交額180億元。

  這火爆的一幕與9月17日「匍匐不動」形成鮮明對比。中信證券9月17日那31億元的鉅額「賣一」壓單,魔術一樣,彷彿從未出現過。

  與此同時,港股市場中資券商股全線飆升。其中,華泰證券H股一度漲近18%,中信證券H股、廣發證券H股一度漲超14%,東方證券H股、中州證券一度漲超12%。

  臨近三季度末,又正值國慶中秋長假前夕,券商板塊選擇在此時異動,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也正是國慶前夕,去年「924」新政后,券商板塊帶動A股放量大漲,中信證券連續漲停。而去年國慶節以后,由於上衝過猛,券商板塊出現回調,A股也一度迎來新政后首次震盪調整。

  去年「924」,今年「929」。這一次,券商板塊的大漲,會有持續性嗎?

  從近期賣方研究觀點來看,絕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經歷了一年資本市場活躍后,證券行業基本面相較熊市,已出現了很大改善。

  華龍證券指出,證券行業整體估值與業績改善趨勢形成背離,具備較強的修復空間。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投資生態優化,以及監管對流動性支持的明確態度,均為券商板塊提供了有利環境。在當前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長期資金入市加速的背景下,券商行業基本面改善趨勢明確,維持行業「推薦」評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券商行業也在積極參與火熱的資本市場行情中。

  9月24日,浙商證券最新公告顯示,為促進信用業務發展及做好融資類業務規模管控,董事會同意調增融資類業務規模,將融資類業務規模由400億元提高至500億元。2025年內已有華林證券興業證券山西證券等至少四家券商,先后上調融資類業務規模上限。

  今年以來,兩融市場持續火爆,兩融余額持續創出新高。截至9月26日,A股兩融余額達到24245億元。

  對此,中航證券指出,券商紛紛上調融資類業務規模,是對兩融市場持續火熱需求的直接響應。其背后藴含着雙重意圖:一方面是及時滿足投資者的融資需求,提升客户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則是藉此機會擴大市場佔有率,在行業競爭中確立優勢,最終實現信用業務收入的最大化。儘管兩融業務持續升溫,但市場整體的槓桿水平仍處於穩健可控區間。具體來看,當前融資余額佔流通市值的比例(2.54%)顯著低於4.72%的歷史峰值,單日融資買入額佔A股成交額的比重(11.80%)也處於歷史中樞水平,遠未觸及19.26%的歷史高位。此外,市場平均維持擔保比例持續處於高位,充分表明當前的火熱態勢建立在相對穩健的基礎之上。

  中航證券認為,綜合來看,目前監管明確鼓勵行業內整合,在政策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併購重組是券商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有效手段,券商併購重組對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同時行業整合有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形成規模效應。建議關注國泰海通國聯民生、浙商證券等,以及頭部券商如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