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減肥神藥核心專利明年到期,中國藥企圍剿全球藥王

2025-09-29 10:06

來源:騰訊財經
作者:顧翎羽

2025年,在一場北上廣深的飯局上,你很容易會遇見這樣一位朋友:他也許曾經大腹便便,如今卻身材瘦削,即使頂着一張凹陷的臉也擋不住重拾自信的容光。而縱使對方宣稱全靠節食和運動,一個名字也幾乎不可避免地在你心頭盤旋:司美格魯肽。

這款由丹麥藥企$諾和諾德 (NVO.US)$研製的降糖藥,憑藉顛覆性的減肥效果,成為一種全球現象級的「生活方式藥物」 。2025年上半年,它以165億美元的銷售額,登頂全球「藥王」 。

市場教育已經完成,就像曾經的肉毒素和近視手術,使用它的人羣正在迅速「平民化」 。當你被朋友的變化所刺激,打開社交平臺搜索時,卻又發現一個新世界:依蘇帕格魯肽、瑪仕度肽、利拉魯肽……一大批名字拗口,但看起來藥效更長、價格更便宜,且同樣由正規廠商生產的「同款」藥物正在涌現 。

一座金礦里不可能只有一個淘金者,一場圍繞「減肥神藥」的圍剿已在看不見的地方佈局。司美格魯肽核心化合物專利將在2026年后在等多個國家到期,這意味着屆時一大批價格便宜得多的類似藥將迎來上市潮。

中國將是第一個專利到期的國家。內卷大戰看起來不可避免。根據騰訊新聞《潛望》的不完全統計,僅在國內申請上市的司美格魯肽類似藥就已多達八家,另有十幾家同類藥物處於關鍵的II/III期臨牀試驗階段 。

不難預見,接下來,就像曾經的中國智能手機,電動車或者是模擬芯片,本土玩家會用最中國化的規模化生產和價格戰,衝擊外資用專利和品牌建立的護城河。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商業競爭,這是一場千億財富分配。發令槍的倒計時已經開啟,誰能率先衝線,誰就能在這場競爭中,分得最肥美的一杯羹 。

GLP-1,一座金礦

要理解這場爭奪的重要程度,首先需要理解司美格魯肽屬於的GLP-1類藥物究竟是怎樣一座巨大的金礦。

GLP-1(胰高糖素樣肽-1)最初作為一種新型的降糖藥靶點進入人們視野。它是一種腸促胰素,能在進食后促進胰島素分泌,從而控制血糖,且引發低血糖的風險極低。更重要的是,它還能通過抑制食慾和延緩胃排空,帶來顯著的減重效果。

諾和諾德以生產胰島素起家,在糖尿病治療上擁有超過百年曆史。2017年和2021年,司美格魯肽的2型糖尿病和減重適應證先后在美獲批,從此銷售額接近每年翻倍。2024年,司美格魯肽系列產品的總銷售額達到292.96億美元,與當年的全球「藥王」——$默沙東 (MRK.US)$的K藥(Keytruda)294.82億美元的銷售額已是近在咫尺 。

諾和諾德的股價也在強勁的業績助推下一路飆漲,並在2024年7月躋身全球市值最高的藥企前三,一度超越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成為歐洲市值最高企業。

驅動這一飆升的,已不再是單一的降糖市場。2025年上半年的銷售數據顯示:司美格魯肽產品矩陣里的諾和泰 (Ozempic):用於2型糖尿病,銷售額為96.46億美元,同比增長15% 。諾和忻 (Rybelsus):口服糖尿病藥物,銷售額為16.79億美元,同比增長5% 。諾和盈 (Wegovy):用於肥胖症,銷售額54.58億美元,同比實現了驚人的78%增長率 。

Wegovy的狂飆表明,司美格魯肽的增長驅動力已經從糖尿病市場,轉向了對更廣闊的肥胖症市場的開拓。

隨着全球肥胖人口的激增,減重早已從一個關乎「美」的消費級需求,升級為一個關乎健康的公共衞生議題。司美格魯肽切中了這個從「可選」到「剛需」的痛點,也就打開了百倍於糖尿病市場的商業想象空間 。

這還不是終點。從脂肪肝、阿爾茨海默症、心血管獲益到腎病、睡眠呼吸暫停,GLP-1藥物的臨牀研究不斷拓寬其應用邊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積極數據公佈。市場普遍預測,GLP-1將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神藥」,更有可能成為一種覆蓋多種代謝類疾病的藥物。

各大投行紛紛上調預期,高盛預測,到2030年,全球GLP-1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美元。巴克萊銀行認為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增至1500億美元。

除了司美格魯肽之外,目前全球最新一代的GLP-1藥物中的另一個重磅角色是美國製藥巨頭$禮來 (LLY.US)$生產的替爾泊肽。雖然沒有先發優勢,但一系列臨牀數據顯示,替爾泊肽在減重效果上表現得甚至比司美格魯肽還要優秀。$特斯拉 (TSLA.US)$CEO馬斯克去年曾在社交媒體上稱,他已經用效果更好的替爾泊肽,代替了司美格魯肽。

2025年上半年,替爾泊肽的全球銷售額超過140億美元,緊隨司美格魯肽和K藥躋身全球最暢銷藥品前三。這也助推禮來登頂全球市值最高的製藥公司。

雙巨頭的競爭,共同推高GLP-1賽道的價值。而2026年的專利到期,意味着由外資巨頭壟斷的時代即將終結。一場關乎千億市場歸屬的本土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

賽道不僅擁擠,還不可預測

$諾和諾德 (NVO.US)$的焦慮,早已寫在了它的股價上。2025年9月,其股價在54-57美元區間徘徊,與一年前138.62美元的高點相比,市值蒸發已超過4000億美元 。

市場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近期,諾和諾德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9000人,並頗為諷刺地表示,裁員節省的資金將被重新投入到糖尿病和肥胖症。

太多競爭者在虎視眈眈。彭博2024年的一項分析報告稱,全球在研發減重藥物有90多家藥企,大部分是基於GLP-1的治療方案。有逾120種藥物處於臨牀開發階段,約30%為中資藥企。

摩熵醫藥數據顯示,中國GLP-1藥物市場從2019年12.49億元攀升至2023年87.38億元,其預測,2030年超重/肥胖適應症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3億元,2型糖尿病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5億元。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等適應症預計2030年起逐步貢獻收入。預計至2030年,中國GLP-1藥物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30億元。

而目前諾和諾德和禮來幾乎佔據中國GLP-1藥物市場95%的市場份額,國產藥物的市佔率僅有個位數。

中國的玩家背景不同、打法各異,至少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傳統藥企。這類企業以$華東醫藥 (000963.SZ)$、齊魯製藥等為代表,他們擁有資本實力、成熟的研發管線、商業化團隊,打法穩健而全面,追求的是集團軍式的整體推進。

以華東醫藥為例,其採取了「自主研發+外部引進」的兩條腿走路策略 。一方面,它通過仿製,成功拿下了諾和諾德上一代GLP-1產品利拉魯肽的生物類似藥上市資格,成為國內首批擁有合規GLP-1類減肥藥物的企業之一,搶佔市場先機 。另一方面,它在長效、口服等多個創新方向上加碼,其自主研發的司美格魯肽類似藥,進度也居國內第一梯隊。

第二類是新鋭藥企。這類企業以$信達生物 (01801.HK)$$銀諾醫藥-B (02591.HK)$$博瑞醫藥 (688166.SH)$等為代表,他們是中國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創新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的縮影。他們雖小,優勢在於機制靈活、身段柔軟,他們的邏輯是既然在規模和速度上難以與巨頭正面抗衡,就在「創新」上做文章 。

信達生物與禮來合作開發的瑪仕度肽是這個陣營中的明星產品 。它是一款GLP-1R/GCGR雙靶點激動劑,除了降糖減重,臨牀數據顯示其在改善脂肪肝方面也具有潛力。

而剛剛在港股上市的$銀諾醫藥-B (02591.HK)$,其核心產品依蘇帕格魯肽已在國內獲批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與國內多數企業不同,銀諾醫藥從一開始就將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場,計劃在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進行註冊申報和市場準入。

第三類是跨界玩家。這個陣營背景最多元。

有以原料藥起家的企業,如$九源基因 (02566.HK)$、諾泰生物。他們在多肽藥物上游生產環節擁有天然的成本優勢和技術積累,試圖通過向下遊的製劑領域延伸,完成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

有尋求「第二曲線」的藥企。例如,曾經的「胰島素茅」$甘李藥業 (603087.SH)$。在集採的壓力下,其胰島素業務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GLP-1賽道因此被其視為救命稻草 。其研發的博凡格魯肽甚至啟動了與替爾泊肽進行「頭對頭」比較的全球多中心臨牀試驗。

還有那些業務上看似毫不相關的闖入者。例如,憑藉代理默沙東的HPV九價疫苗而聲名鵲起的$智飛生物 (300122.SZ)$,通過收購宸安生物100%的股權,將兩款司美格魯肽相關產品收入囊中 。

甚至水泥大佬也來了。主營水泥建材的上市公司$四川雙馬 (000935.SZ)$在2024年10月通過收購多肽原料藥企業深圳健元醫藥,也跨界殺入戰局 。

整個賽道不僅可以用擁擠來形容,還變得不可預測 。

價格戰在眼前了

儘管各路玩家摩拳擦掌,但目前申報上市的8款國產藥物仍集中在2型糖尿病適應症,減重適應症多處於臨牀Ⅲ期階段,距離合規用於減重尚需時間。

但是,一個可以肯定的答案是,想要在內卷大賽中分得一杯羹,中國企業先要做到差異化。

目前各家交出的答案里,第一個方向是多靶點。單純的模仿之路正在越走越窄。司美格魯肽是單靶點GLP-1激動劑,而雙靶點的替爾泊肽在減重效果上更具優勢。替爾泊肽的成功已經證明,市場正在朝着多靶點療法的方向演進 。對於那些僅僅聚焦於仿製司美格魯肽的國內企業來説,他們面臨的風險是,產品上市即是技術落后之時。

第二個方向就是擴展治療領域。諾和諾德自己就正在這麼做,其正在努力向中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擴展。

考慮到中國人的肥胖以腹性肥胖為主,這也是多家中國企業在擴展的方向。

第三個方向是口服。儘管當前市場以注射劑型為主導,但口服劑型由於更方便,想象空間更大。一款高效口服藥物的問世,有望徹底改變現有市場格局。

第四個方向是給藥周期。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案已經由周製劑,拓展到雙周製劑甚至是月製劑,且這一周期還在探索繼續延長。

不過,儘管企業們努力創新,慘烈的價格戰也近在眼前。目前,用於降糖的司美格魯肽在醫保報銷后,年費用仍需數千元;而自費用於減重的年費用,則高達上萬元。可以預見,國產藥上市后,爲了迅速搶佔市場份額,「以價換量」將成為最直接、最普遍的策略 。

尤其是在中國集採政策背景下,當多家國產替代藥獲批上市,集採隨之啟動,企業利潤空間可能被進一步壓縮。屆時,誰的產品差異化更強、生產工藝更優、規模效應更大、成本控制能力更強,誰就更可能突出重圍。

資本市場也在屏息等待。目前,由於產品進度和表現不同,幾家已上市的GLP-1概念股表現已經分化:$九源基因 (02566.HK)$發行價為12.42港元/股,目前價格11.470港元/股;$派格生物醫藥-B (02565.HK)$的發行價為15.6港元/股,目前價格55.2港元/股。$銀諾醫藥-B (02591.HK)$發行價為18.68港元/股,目前價格41.6港元/股。

9月23日,同屬這一賽道的$先為達生物(臨時代碼) (810884.HK)$也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説明書,這家獲得騰訊和IDG資本青睞的公司,其核心GLP-1產品預計在2026年——也即是專利到期的關鍵年份——上市。

編輯/melody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