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9 13:02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聶國春)人在家中坐,賬單巴西來。9月9日至11日凌晨,多位浦發銀行萬事達無價世界信用卡(卡友俗稱「紅沙宣」)持卡人在社交平臺上反映,遭遇境外盜刷。這些盜刷交易均發生在巴西,單筆金額從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萬事達卡多次出現境外被盜刷事件,且涉及不同銀行的不同卡種。此次浦發「紅沙宣」被批量盜刷,更是將萬事達卡推上了風口浪尖。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卡被盜刷?作為連接全球商户與發卡機構的核心樞紐,萬事達卡又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支付安全。
用户萬事達卡遭盜刷
9月12日,李先生通過微信推送得知,自己名下的「紅沙宣」有3筆6463.1元的入賬,分別是一筆用餐和兩筆汽車配件消費,但並未收到短信和電話。他趕忙致電浦發信用卡客服,得知這3筆消費均於9月10日發生在巴西。「我沒去過巴西,而且9月的可用額度只有600多元,卻被盜刷了近兩萬元,消費當天也沒有收到銀行的任何提示。」李先生説。隨后,他向客服反饋遭遇盜刷並進行了掛失。
此前一天,哈爾濱的楊女士也接到微信提示,告知其浦發信用卡有3筆源於巴西的交易入賬,合計近1.3萬元。楊女士登錄APP查詢發現,早在9月9日,這3筆交易已經發生,但交易當天她並沒有收到任何短信提示。
「紅沙宣」萬事達卡被盜刷一事在社交媒體上刷屏。李先生於9月12日在社交媒體上掃碼進入了一個微信羣,里面已經有200余位持卡人中招。
9月13日,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萬事達卡及萬事網聯發佈緊急公告,稱監測到部分萬事達卡發生「未經授權的交易」,證實盜刷事件。
綜合多位持卡人的講述,記者發現,此次「紅沙宣」萬事達被盜刷,除了盜刷地點統一為巴西外,在其他多個方面也存在相似之處。首先,時間高度集中,大批用户的交易時間發生在9月9日至9月11日之間,而入賬時間在9月11日至9月12日,更有部分用户的入賬時間完全一致。其次,作案手法類似,不法分子先嚐試盜刷一筆2元至5元的小額交易,成功后再盜刷3筆金額不超過5000巴西雷亞爾(巴西的法定貨幣)的大額消費,總計人民幣1.9萬余元。再次,通知明顯滯后,用户均未收到過消費通知,僅收到了入賬通知。
據瞭解,浦發銀行和萬事達卡均在公告中明確承諾,此次事件中所有遭受盜刷的持卡人無需承擔任何損失。
技術性盜刷可能較大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就有不少萬事達卡持卡人遭遇盜刷,涉及的銀行包括浦發、工行和匯豐等。據部分匯豐銀行用户反映,他們報名了萬事達的境內返現活動,在活動相關網頁上填寫並提交了信用卡CVV號碼,在這之后沒多久,其信用卡就被盜刷了。
在此次大規模批量盜刷事件爆發前,另有一家銀行推出的「暗黑破壞神」主題萬事達借記卡,也出現了多起用户被盜刷的情況,不同的是,盜刷發生地點集中在印度尼西亞。
記者9月16日在某社交平臺看到,有郵儲銀行用户發帖稱,9月15日突然收到境外交易短信確認,登錄APP查看,發現有一筆1000美元的消費因為額度不足失敗了,而這張萬事達卡「只在國內線上用過,從來沒有帶出國用過」。萬事達卡用户阿朱在該帖子下回複稱,9月12日遭遇了境外盜刷,交易顯示的盜刷商户和這位郵儲銀行用户一致,幸好她設置了鎖卡,交易失敗。
對於此次批量盜刷事件,浦發信用卡和萬事達卡均未明言原因。前者稱,已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及時發現並阻斷了風險,並會將客户用卡安全置於首位。后者表示,已與發卡銀行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調查,併成立專項小組追溯風險源,阻斷潛在風險。9月16日,萬事達卡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由於牽扯的方面比較多,又是跨境行為,具體原因還需要梳理,暫時沒辦法提供。
專注於數字化安全的威脅獵人撰文分析,大規模同步盜刷的前提是攻擊者已批量掌握了「紅沙宣」信用卡的關鍵信息(如卡號、有效期、CVV號碼等),具體而言,可能的信息獲取途徑有3種:一是黑客攻破了某些包含信用卡信息的數據庫,批量竊取了持卡人信用卡資料;二是黑灰產從業者利用釣魚鏈接、木馬程序等手段,從用户手中獲取了信用卡信息;三是攻擊者通過非法渠道收購了這些信用卡的信息。從盜刷手法來看,先用小額交易「探路」,再在短時間內最大化盜刷金額,説明盜刷團伙摸透了銀行和卡組織的風控規則,能夠比較精確地避開交易驗證和額度限制。選擇巴西作為盜刷地點,很可能是不法分子已在當地構建好了盜刷通道。由此可見,這是一起典型的黑灰產有組織攻擊:攻擊者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信用卡數據,並摸索出風控規則后,利用境外不規範支付渠道實現規模化資金盜取。
某信用卡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按照當前的情形看,有組織的技術性盜刷攻擊的可能性更大。這意味着黑客可能找到了相關信用卡產品安全防火牆的某個漏洞,最終造成了集中盜刷。防範這類盜刷的唯一方式,就是銀行信用卡中心和卡組織不斷強化自身安全防火牆,進一步提高信用卡資金的安全性。
共建平臺避免監控盲區
記者瞭解到,事件發生后,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已於9月16日至9月19日對相關係統進行了升級。
為保障支付安全,萬事達卡於2014年開始在全球支付網絡內推行支付標記化服務。該服務應用支付標記化技術,替代銀行卡卡號、卡片驗證碼、支付機構支付賬户等敏感信息,通過設置支付標記的交易次數、交易金額、有效期和支付渠道等約束規則,從源頭控制信息泄露和欺詐交易風險。
然而,層出不窮的盜刷事件讓公眾對萬事達卡的支付安全產生懷疑。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跨境支付安全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跨境風控斷層、應急響應迟緩,以及銀行與卡組織風險數據共享不及時等方面。王蓬博建議,卡組織作為結算方,須履行技術風控義務,應通過系統漏洞追溯、跨境風險攔截阻斷盜刷。針對跨境支付風險,銀行和卡組織應共建全球化的風控平臺,實時共享高風險地區和商户信息,避免出現監控盲區。
另外,作為普通持卡人,該如何防範信用卡盜刷?北京市高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郭金輝建議,持卡人在非必要時可關閉境外支付、磁條交易、免密免籤、單筆和單日高額交易功能,啟用境外、夜間、異地安全鎖功能,同時,保護好卡片信息,不在公共Wi-Fi進行支付,在小商鋪或流動返點刷卡時應注意遮擋實體卡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不讓卡片遠離視線。
萬事達卡及萬事網聯也提醒,持卡人要定期通過發卡行APP、短信通知或賬單核對交易(重點關注非本人消費、異常小額扣款),儘快開通每筆交易的實時提醒,線下用卡不脱離視線、線上交易保護卡號及驗證碼安全;若發現未經授權交易,立即撥打發卡行客服熱線覈實情況、凍結賬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