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9 13:16
轉自:揚子晚報
一份由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發佈的《2025年中國人幸福感報告》指出,中國人的社交幸福感得分明顯落后於身心健康。而遠在蘇州觀前街,一家剛剛突破百店的西餐廳里,人們正圍着非遺年畫、崑曲和一塊披薩,自發地聚攏、交談、分享——一場關於「如何重建社交聯結」的探索,正在這座城市的煙火氣中悄然上演。
9月27日,蘇州觀前街。必勝客的第100家蘇州門店在這里慶祝其「百店慶典」,但現場最吸引人的卻不是商業慶典常見的鑼鼓喧天,而是一幅剛剛揭幕的《姑蘇繁勝圖》。
這幅作品是品牌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工作室「喬麥年畫」聯合打造。畫中,大運河流水化作嫋嫋煙靄,連接着古典園林與現代地標,而那家開了20多年的必勝客觀前店,也作為「煙火食堂」被繪入其中,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這不像我印象中的快餐店了,」一位帶着孩子來體驗木版年畫拓印的市民陳先生説道,「它更像一個可以坐下來,慢慢感受點什麼的城市客廳。」
社交幸福感的缺失與商業空間的迴應
就在同一周早幾天的9月23日,北京清華大學的報告發布現場,lululemon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山燕的發言與蘇州的景象形成了奇妙的呼應:「一直以來,lululemon的願景是激發潛能,提升人們的幸福感。這份對幸福感和好狀態的共同倡導,把我們與清華的學術研究聯結在一起。」
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人的社交幸福感得分(66分)顯著低於身體幸福感(72分)和心理幸福感(71分),僅有24.3%的受訪者將社交幸福感放在首位。
這一發現讓蘇州觀前街正在發生的場景顯得更具深意——當人們在非遺講堂前駐足,在崑曲《遊園驚夢》的演出下合影,在套色明信片打卡區交流時,他們正在不知不覺中實踐着報告所倡導的「有效社交,回饋社區,感受真實生活中的聯結」。
從商業空間到社區樞紐的轉型
這份由lululemon支持的學術研究,為觀察商業空間的演變提供了新的視角。報告指出,Z世代的內卷感知最為強烈,但隨着年齡增長,內卷感知減弱,幸福感呈現上升趨勢。
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必勝客在蘇州的門店要從單一的「家庭聚餐」場景,拓展出融合蘇州園林風格的標準店、吸引年輕人的WOW潮流店,以及滿足資深愛好者的PIZZERIA店。
在觀前店,夜幕降臨后,一場「清音雅集」慶典演出正在這個「全國夜間經濟示範街」上演。摺子戲《遊園驚夢》在粉牆黛瓦的背景下婉轉開腔,吸引了八方遊客駐足。這一刻,商業空間不再只是交易的場所,而成爲了報告中所描述的「社區互動的情感聯結」平臺。
創造幸福:從學術理論到商業實踐
「幸福不是被動等待的禮物,而是主動創造的過程。」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在報告中的這一觀點,在lululemon與清華的合作中得到了理論層面的印證,而在蘇州的街頭,則看到了具體的實踐。
從支持學術研究到打造社區活動,商業品牌正在探索其在現代社會的新角色。正如lululemon通過「一起好狀態」主題活動在全國開展的社區熱汗活動,以及必勝客通過非遺體驗、主題空間打造的「可感知的城市温度」,這些嘗試都在迴應着同一個命題:在數字化日益深入生活的今天,實體空間如何成為修復社交紐帶、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場域。
這份跨越北京與蘇州的對話提醒我們:當學術研究與企業實踐形成合力,當商業空間主動承擔起聯結社區的功能,我們對「幸福感」的追求,就從抽象的概念變成了可觸摸的現實。而這,或許正是應對「社交幸福感短板」這個時代命題的多元解答之一。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