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9 07:09
核心內容一句話總結:
康特隆科技(公司)打算以10萬人民幣的「白菜價」,賣掉兩家常年虧損、資不抵債的子公司,目的是爲了「甩包袱」。
詳細解讀:
1. 交易基本信息
賣的是誰: 康特隆科技的一家全資子公司(賣方)。
賣的是什麼: 兩家在中國負責銷售芯片和電子元件的子公司(目標公司A和B)的100%股權。
賣給誰: 一個姓黃的獨立個人(買方),與公司無關聯。
賣了多少錢: 10萬元人民幣。
什麼時候籤的合同: 2025年9月26日(收盤后)。
2. 為什麼賣得這麼便宜?(關鍵原因)
這兩家要賣的公司是「爛攤子」:
常年虧損:
目標公司A:2023年虧了近1500萬,最近15個月又虧了2180多萬。
目標公司B:2023年虧了165萬,最近15個月又虧了656萬。
資不抵債:
目標公司A:到2025年3月底,負債比資產多2592萬(負資產)。
兩家公司加起來,總負債比總資產多出約56億元人民幣(公告中寫「負債淨額總額約為人民幣56億元」)。
簡單説,買下這兩家公司,等於要接手高達56億的淨負債。 所以10萬元的象徵性價格,其實是買方承擔了鉅額債務。
3. 這筆交易對公司有什麼好處?
甩掉鉅額債務: 這是最主要的目的。賣掉后,這56億的負債就不再並表到康特隆科技的賬上,公司的財務報表會好看很多。
賬面上「賺」一大筆: 公司預計通過這次出售,在賬面上能錄得約57億元人民幣的「利潤」。這個利潤是怎麼來的呢?就是甩掉的56億負債,減去幾乎為零的出售價,再算出來的會計處理。請注意,這57億是賬面利潤,公司並沒有真的收到57億現金。
停止失血: 這兩家公司一直在虧錢,賣掉它們可以避免未來持續的虧損和運營成本。
集中精力: 公司可以把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前景的領域,比如可再生能源、儲能、人工智能等方向的芯片應用。
4. 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應收款分攤
這兩家公司外面還有約1215萬元的欠款沒收回(應收賬款)。合同約定,賣掉之后,如果買方能把這些錢要回來,收回來的錢將按70%(買方)和30%(賣方,即康特隆)的比例分成。這意味着公司雖然賣了公司,但還能從舊賬中分一杯羹。
5. 對投資者意味着什麼?
短期利好: 甩掉不良資產,美化資產負債表,賬面出現鉅額利潤,這通常會被市場解讀為利好,可能刺激股價上漲。
長期存疑: 這也暴露了公司原有業務(在中國銷售芯片)面臨巨大困難。投資者需要關注公司未來在新業務上的轉型是否成功。
謹慎看待利潤: 要明白那57億的利潤是「紙面富貴」,不代表公司現金流改善。
交易未必完成: 公告提醒,交易還有條件(如買方付款、目標公司內部批准等),存在不確定性。
總結一下:
康特隆科技花了10萬塊錢,請人(買方)幫忙揹走了一個價值56億的「債務大鍋」。雖然沒拿到現金,但在賬上算起來白撿了57億的利潤,還順便把兩個一直虧錢的累贅給甩掉了。這對公司來説是一次財務上的「大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