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9 20:30
巴菲特一度鍾愛的股市估值衡量標準已攀升至歷史最高點,重新引發了人們對投資者正再次試探市場狂熱極限的擔憂。
這個被稱為「巴菲特指標」的量規,衡量的是美國公開交易股票的總價值(Wilshire 5000指數)與該國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率。在2001年《財富》雜誌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巴菲特稱該指標「可能是衡量任何特定時刻估值水平的最佳單一指標」。包括著名投資者保羅·都鐸·瓊斯在內的其他人也曾引用過該指標。
「如果這個百分比關係下降到70%或80%的區域,買入股票對你來説很可能會非常奏效,」巴菲特在2001年的一篇演講中説,「如果該比率接近200%,就像1999年和2000年部分時間那樣,你就是在玩火。」
目前該指標高達驚人的217%,遠高於互聯網泡沫時期以及2021年疫情時代反彈時觸及的190%以上的高峰。按照這個標準,今天的股市正處於未知水域,因為股票價值的擴張速度現在遠遠快於美國整體經濟的增長。
市場反彈一直由大型科技公司推動,這些公司已在人工智能開發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並因這個新時代的承諾而獲得了豐厚的市盈率回報。
其他估值指標也閃爍着類似的信號。根據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數據,標普500指數的市銷率最近攀升至3.33,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峰值為2.27,新冠疫情后的繁榮在估值降温前達到了3.21。
儘管如此,一些人認為「巴菲特指標」可能已不再具有其曾經的意義。在過去二十年里,美國經濟已發生巨大變化,不再是以前的所謂「資產密集型」驅動,而是越來越多地由技術、軟件和知識產權驅動。GDP和GNP可能低估了一個建立在數據網絡和創新而非實體工廠之上的經濟的價值。因此,對於這個仍然是世界上生產率最高、最具創新性的經濟體來説,更高的股票估值可能是合理的。
巴菲特多年來未對該指標發表評論。但過去兩年,在他準備將首席執行官的權杖交給格雷格·阿貝爾之際,他一直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建立一座「現金堡壘」。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現金儲備高達3441億美元,並且該集團已連續11個季度成為股票的淨賣出方。
即使這個指標已經過時,但再加上這位「奧馬哈先知」目前的倉位佈局,該指標處於如此極端的水平肯定會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