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18:44
(來源:廣州金融)
二十年前在浙江大地的山水間,一個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如種子破土。二十年后這顆種子已長成參天大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在廣州落地生根。以生態公益林為例,廣州持續完善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真正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全市超260萬畝的生態公益林,佔林地總面積60%以上,讓道成網、山連城,形成了真正的「綠滿廣州」、「綠美廣州」。
作為紮根本土的金融主力軍,廣州農商銀行緊扣「兩山」理念、「綠美廣州」戰略部署,深度聯動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首創推出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產品「金米林易貸」,這款產品以「生態資產變信貸資本」的創新邏輯,既破解了林農小微「融資難、缺抵押物」的痛點,更打通了「生態保護—資金注入—產業增收」的閉環,為「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注入綠色金融動能。
模式創新
「金融活水」喚醒「沉睡青山」
長期以來,公益林採伐和開發利用受政策因素影響較大,其木材不能進行商業性採伐利用,其林木資源不能進行轉讓、抵押、融資,導致大量公益林成為難以盤活的「沉睡資產」。林農手中最核心的「生態資產」無法作為傳統抵押物,即便每年能獲得政府發放的補償資金(廣州年投入超3億元),也因資金分散、周期固定,難以滿足擴大生產的即時需求。
廣州農商銀行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東廣清接合片區實施方案》《廣州市生態公益林補償實施方案》等政策為支撐,深入鄉村調研,創新推出以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作質押的「金米林易貸」融資模式,貸款手續簡便,無需林農提供房產抵押,僅需近2年公益林補償金收入賬單以及最近1年當地林業部門出具的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發放名單或者村集體出具的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證明即可申請貸款,最高可達50萬元。這一設計既利用了政策賦予的生態收益權,又充分發揮財政補償資金的槓桿作用,有效盤活「沉睡資產」,讓綠色金融真正「接地氣、惠農户」。
金融詮釋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在廣州市從化區東北部的青山翠谷間,國家級水利工程黃龍帶水庫正上演着「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這座國家級水利工程不僅承擔着灌溉、防洪的重要職能,更通過「生態+農旅」模式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當地村民徐女士就是受益者,其通過向當地遊客銷售荔枝干、龍眼乾等農副產品,家庭年收入顯著提升。今年9月徐女士急需資金用於經營擴張,但由於缺乏有效抵押物難以獲得融資。廣州農商銀行知悉后,結合徐女士生態公益林承包者的身份,為其推薦了「金米林易貸」,成功將每年8800元的生態公益林補償收入轉化為17萬元貸款資金,幫助徐女士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這種 「生態+農旅+金融」模式,實現了「生態保護—資金注入—產業增收」的閉環,成爲了「百千萬工程」中「保生態、促增收」的典範。
截至2025年9月,廣州農商銀行自2021年廣州市首筆「金米林易貸」落地以來,已在廣清接合片區、從化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百千萬工程」重點區域實現深度覆蓋,累計為41户林農及小微林企提供超300萬元信貸支持,以金融之力助力「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風輕日暖,萬木葱蘢,林城相依,山河滴翠。未來,廣州農商銀行將繼續秉承支農支小發展定位,不斷深化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持續提升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支持,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貢獻農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