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投證券-環保及公用事業行業周報:IMO淨零法案即將提交,綠色甲醇有望迎來快速發展-250928

2025-09-28 22:08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研報虎)

本周專題:綠色甲醇

  綠色甲醇需求驅動因素之一:航運業減碳需求迫切,綠色甲醇動力船舶成為消納助力。IMO於2025年4月提出的針對海運業碳排放控制的的IMO淨零框架將於10月提交,若順利通過,法案將於2027年正式生效。法案通過有望帶來的綠色甲醇需求的進一步增長。目前,航運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佔全球總量3%,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干預,預計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佔全球比重的約5%。疊加自今年1月起,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將航運業納入其監管框架,航運業減排需求迫切。採用清潔能源動力船舶是航運業減排的重要途徑之一,各大船東開始積極佈局甲醇動力船舶,截至2025年2月,全球已投入運營的甲醇燃料船舶50艘次,載重噸約304萬噸;新船訂單數量250艘次,當前投入運營的船舶對應甲醇燃料需求量約93萬噸,新船訂單陸續交付后,300艘甲醇燃料船舶對應年需求量將達693萬噸。

  綠色甲醇需求驅動因素之二:清潔能源非電利用緩解消納壓力。除航運業需求之外,在當前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背景下,加快清潔能源的非電領域利用能夠緩解消納壓力。近期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日前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重點強調拓展新能源非電利用途徑,以非電利用為突破,拓寬新能源利用途徑。力推以綠電制氫氨醇為代表的多能轉換技術正加速探索與示範應用。2025年1-7月,全國風電利用率為93.8%,同比下降2.5%,全國光伏發電利用率為94.7%,同比下降2.4%。目前,新能源非電利用規模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不足1%,隨着技術突破、產業成本下降,新能源非電利用路徑逐漸清晰。

  電制甲醇降本空間廣闊,綠電成本是關鍵。成本方面,當前主流技術路徑下綠色甲醇單噸成本約為4000元,展望后續降本空間,不同技術路線下具有差異,生物質制甲醇由於生物質原材料能量密度低、預處理難度大等問題,降本目的可實施性不強。電制甲醇工藝具備良好降本空間:按照當前綠電約0.3元kWh計算,制氫成本1.35元/m3,氫氣成本佔綠色甲醇成本比重超80%,單噸成本約為3950元。若綠電價格為0.1元/kWh、二氧化碳成本為200元/t時,綠色甲醇成本可下降至1618元/t,具備良好經濟性。我們認為隨着電解槽技術創新、綠電價格下降、電解水制氫有望迎來規模效益,有效降低氫原料成本。

  投資建議:國內綠色甲醇產能規劃增速較快,建議關注生產商:【金風科技】【嘉澤新能】【吉電股份】【中國天楹】【復潔環保】等。

行情回顧:

  9月13日-9月26日上證指數下跌1.1%,創業板指數上漲4.34%,公用事業指數下跌1.9%,跑輸上證綜指0.8pct,環保指數下跌0.37%,跑贏上證綜指0.73pct。

市場信息跟蹤:

  1)電價跟蹤:根據江蘇省電力交易中心數據,2025年9月,江蘇集中競價交易成交電價319.48元/MWh,較標杆電價下浮12.85%,環比上升6.66%。根據廣東省電力交易中心數據,2025年9月,廣東省月度中長期交易綜合價372.4元/MWh,較標杆電價下浮17.79%,環比上升0.02%。

  2)動力煤價格跟蹤:根據iFind數據,截至2025/9/24,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5500K)報收於677元/噸,較2025/9/10上漲2元/噸。國產煤方面,截至2025/9/10,秦皇島港動力末煤平倉價(Q5500,山西產)收報於680元/噸,較2025/9/10上漲5元/噸

  3)天然氣價格跟蹤:根據英為財情數據,截至2025/9/25,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報收於32歐元/萬億瓦小時,較2025/9/11下降3.68%。根據iFind數據,中國LNG到岸價報收於11美元/百萬英熱,較2025/9/11下降3.16%。

行業動態:

1)江西省電力市場規則試行4.0版發佈;

2)南方區域首個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政策正式落地實施;

3)湖南能源監管辦推進湖南電力市場信息披露實施細則編制工作;

  4)2024年全國碳市場成交額創市場啟動以來年度新高。

投資組合及建議:

  公用事業:1)綠電:「136號文」各地銜接政策持續出臺,建議關注兩大主線:(1)獨立儲能:《電力中長期市場基本規則(徵求意見稿)》中首次將儲能納入獨立市場主體,允許參與中長期交易,儲能正式由「配角」升級為「主角」,具備獨立盈利能力。風光發電佔比高增的背景下,儲能需求在配比提升+時長提升兩大驅動力下展現出高增長。建議關注【西子潔能】【林洋能源】【晶科科技】【天能股份】(2)電價市場化交易下對新能源企業管理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虛擬電廠有望迎來發展良機。建議關注【同力日升】【合康新能】【國能日新】等。2)燃氣:冬季供暖即將來臨,下游需求有望好轉,海外關注歐洲市場補庫情況及天氣變化,國內關注全國居民順價政策持續推進情況,建議關注居民氣量佔比較高的全國性燃氣公司【中國燃氣】,同時建議關注天然氣上下游一體化標的【九豐能源】、【新奧股份】。

  環保:1)垃圾焚燒:一方面,隨着化債政策的推進,現金流情況有望改善;另一方面,垃圾焚燒公司開始尋求新的產業趨勢,例如,探索與包括IDC在內的高耗能直接供電、拓展供熱業務等。近年國內垃圾焚燒新增項目減少,行業資本開支下降,在現金流好轉、盈利能力持續增強的背景下,作為穩健的運營商,預計后續分紅也有望持續提升。建議關注【偉明環保】、【軍信股份】、【旺能環境】、【瀚藍環境】等。2)水務:居民水價調整緩慢推進,水務板塊盈利能力有望增強,建議關注【中山公用】、【洪城環境】等;3)綠色液體燃料:航空業脱碳需求疊加新能源消納壓力,綠色液體燃料需求空間打開,國內產能快速增長。建議關注【嘉澳環保】【海新能科】【鵬瑤環保】【卓越新能】【金風科技】【嘉澤新能】【吉電股份】【中國天楹】【復潔環保】等;4)自主可控關注科學儀器和環衞兩大主線:一方面,化債背景下環衞公司應收賬款有望好轉;環保公司積極拓展環衞機器人方向,從傳統運營企業向高端製造企業轉型,建議關注【僑銀股份】、【玉禾田】、【盈峰環境】、【宇通重工】;另一方面,美國徵收對等關税背景下建議關注科學儀器&通用設備行業細分龍頭【聚光科技】、【皖儀科技】【沃頓科技】等。

風險提示:

  政策推進不及預期,項目投產進度不及預期,大額解禁風險,補貼下降風險,產品價格下降不及預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