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汽車經銷商的新能源戰局

2025-09-28 17:53

轉型,一個被汽車經銷商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在部分先行者身上產生化學反應,並給這個正在經受殘酷洗禮的行業帶來些許慰藉和希望。

近年來,國內汽車經銷商持續承壓,面對業績的「跌跌不休」,是金蟬脱殼還是另闢蹊徑,勾勒企業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成為行業人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其實早在幾年前,一些經銷商集團就預判到汽車電動智能化時代即將到來,未雨綢繆地在新能源產業鏈上進行了縱深佈局。而今,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節節攀升,一些經銷商集團副業的增長性已遠超主業,併爲其構築了一道抵禦行業風險的牆。

傳統經銷模式遭遇瓶頸

燃油車佔比大幅下降,還賣一輛虧一輛;賣電動車能保證銷售利潤,但長遠看,售后產值和整體利潤不盡人意。汽車4S經銷模式在中國高效運轉了30年后,遭遇了瓶頸。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汽車經銷商發展報告》,2024年百強經銷商的營收總產值同比下降了2.5%,為17213億元;資產投入同比減少6.7%,為7876億元;受到燃油車銷量下降的影響,累計新車銷量為652萬輛,同比下降0.2%。值得欣慰的是,雖然百強經銷商新車毛利率同比下降了22.6%,不過總毛利率則同比上升了3.2%,達到6.7%。

2024年,百強經銷商的數據亮點體現在新能源轉型提速、加速店面調整和降本增效、推動毛利提升。百強經銷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23%,同比增長31.1%;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大幅增長,達到1502萬輛,同比增長30.9%。

時至2025年,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依然嚴峻。《202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汽車經銷商虧損比例已攀升至52.6%,較2024年同期的50.8%擴損比例擴大1.8個百分點,不僅超半數經銷商陷入經營虧損,並且行業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

上半年,港股汽車經銷商財報與行業調查報告形成了相互印證。在營收表現上,9家在港上市的經銷商集團中,有8家企業出現同比下滑,僅3家經銷商集團實現盈利,2家經銷商集團出現虧損同比擴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文思婧直言,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汽車經銷商運營能力兩極分化愈發嚴重,未來汽車流通行業將是「剩」者為王。在這場新舊動能轉換的浪潮中,經銷商能否逐浪前行,順利完成新舊動能的轉換,成為決定企業優勝劣汰甚至生死存亡的關鍵。

記者發現,除了佈局新能源汽車銷售、挖掘售后市場潛力、重視開拓二手車業務等常規轉型舉措外,還有汽車經銷商另起爐灶,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他們在智慧能源網絡、電池檢測養護、電池製造和回收拆解等領域均已有所斬獲。

鋪設基礎設施   

 反哺主業

8月28日,萬幫星星充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星充電」)第八屆「828低碳節」在全國範圍內落下帷幕,科技充電成為本屆低碳節的最大亮點。例如,依託AI大數據技術,充電託管服務實現了全自動智慧充電。該服務能夠根據電網負荷、電價波動以及車輛使用習慣等因素,智能規劃充電策略。

不過,很多人不瞭解星星充電這家充電樁十年累計銷量全球第一的公司,其背后的母公司是位列2025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第8名的江蘇萬幫金之星車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幫車業」)。

2014年是中國新能源車爆發元年,但全國充電樁僅3.1萬台,車樁比高達24∶1。為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民間資本入場窗口逐步打開。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星星充電創始人邵丹薇向記者回顧,2014年,時任萬幫車業總裁的她從燃油車換成純電動車,並且不止一次陷入「充電5小時,找樁2小時」的困境。不過,這一經歷讓她和公司管理層深刻認識到,充電設施短缺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核心瓶頸,而佈局這一領域與經銷商主業相輔相成。

於是,當年萬幫車業在常州武進區創立了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星星充電品牌。邵丹薇辭去萬幫車業總裁,帶領星星充電開始創業。起初,由於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可以借鑑,星星充電需要從零定義充電樁的運營邏輯。比如,要將充電樁從單一設備升級為能源網絡的一部分,星星充電創造性地摸索出了「硬件+軟件+服務」的「雲-管-端」高效協同模式,即在任何場景下的交付。

2019年成立開邁斯,標誌着星星充電從單純的充電樁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提供商轉型,從聚焦樁的建設拓展到構建整個能源與交通融合生態。星星充電打造的「三網融合平臺」(智能充電網、場景微電網、虛擬電廠網)實現了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全鏈路優化調度,標誌着融合式智慧能源平臺的成功落地。

星星充電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萬幫車業的4S經銷網絡和服務基礎為充電業務鋪設了「快車道」。在資源層面,經銷網絡帶來兩大核心優勢:一是現成的線下觸點,門店可快速轉化為充電示範站點,省去選址、場地談判的時間成本,在城市級範圍內能形成自然廣告效應;二是精準的用户觸達優勢,經銷商長期積累的車主資源,能助力更快速、直接觸達有充電需求的用户,避免盲目拓客。另外,經銷商多年深耕汽車后市場,在客户服務體系和線下運維能力上也具備成熟經驗,比如24小時故障響應機制、標準化服務流程,這些可直接複用到充電站點的運營中;同時,經銷商對車主的服務需求理解更深,比如更懂用户在充電時需要休息區、應急維修等配套服務需求,這讓充電站點設計也更貼合實際需求。

如今,星星充電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收入中,預計將有一半來自海外市場。同時,星星充電還率先提出了超充三大標準,並實現單槍960kW、電流800A的全球頂尖水平,支持「充電3分鍾,續駛400里」。

開放合作

    探索新能源服務增長點

9月8日,永達汽車旗下炬匯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發佈新一代智能電池養護設備。相比市場上以檢測為主的設備,該產品具備三大差異化優勢,一是檢養一體:不僅檢測電池健康狀態,還能通過主動均衡技術對電池進行精準調理,改善電芯一致性,延緩衰減;二是高精高效:15分鍾內完成一次全面「體檢」,壓差控制精度可達10mV以內,可大幅提升電池工況;三是數據連通:數據沉澱與生態連接,每次養護生成數據報告,可為主機廠、保險公司、二手車平臺、回收企業提供數據支持,形成產業閉環。

永達集團副總裁、炬匯電科總經理陶衞介紹,永達集團早在2018年就開始系統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戰略重心除了延續「銷售+售后」的傳統經銷模式外,單獨成立了炬匯電科團隊,尋找行業痛點,探索新能源服務方向。

據瞭解,炬匯電科是一家科技公司,成立於2022年初,是永達在新能源后市場領域的關鍵落子。定位為集團新能源后市場的「技術引擎」,聚焦「檢測、養護、保障、維修及循環」四大核心環節。本次發佈的電池智能養護一體機是在「養」環節中比較重要的一員」;從「智能電池養護設備」切入,是因為永達看到電池健康管理存在三大痛點:狀態不透明、養護手段缺失、資產價值折損。市場缺乏標準化、前置化的電池保養方案,而永達希望通過技術手段,把「被動維修」變成「主動養護」,解決用户焦慮,延長電池壽命,提升車輛殘值。

陶衞表示,目前在推進計劃中有將近300多個服務網點,其中包括永達集團體系內的4S店與非永達體系的友商,為炬匯電科提供了天然的落地場景和客户基礎。網點不需從零開始建設,所以可實現設備的快速部署與調試,實現服務標準化、流程化、可複製。

「在合作方面,炬匯電科一直是比較開放的狀態,這款設備不僅能夠賦能B端提升客户的黏性與服務體驗,同時依託集團過往在用户服務上的經驗與沉澱,我們也在佈局一些C端客户的體驗服務網點,為客户提供更標準化的服務。目前設備在B端市場,包括永達集團旗下及非永達的4S店、保險公司、維修連鎖、主機廠服務體系、二手車交易平臺、異業合作等。」他説。

炬匯電科的盈利模式為「設備銷售+服務分成+數據增值」三重結構,包括設備銷售與租賃;每次養護服務收取服務費,與合作伙伴分成;長期數據沉澱后,向主機廠、保險公司、二手車企業、回收企業輸出數據增值服務。

陶衞透露,炬匯電科作為集團在新能源戰略佈局中的一環,目前包括全面介紹的「檢、保、修」業務已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業務落地,累計服務車輛超1.5萬輛,客户滿意度達99%以上。他強調,雖然業務尚在成長期,但在集團內部已被視為未來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永達從「傳統經銷商」向「新能源服務商」轉型的標誌性項目。

藉助以舊換新東風

    佈局電池回收拆解

8月22日晚,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汽車經銷商——湖南德眾汽車銷售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眾汽車」)披露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業務營業額較上年同期增長299.92%,動力電池循環再生項目已進入建設快車道。與此同時,公司新籌建的10萬噸級動力電池循環經濟項目已完成多項行政審批,包括項目備案、節能報告批覆、環境影響報告書批覆等。

據瞭解,德眾汽車總部位於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鴨嘴巖物流產業區,主營業務為汽車銷售,售后維修保養,二手車交易,汽車檢測,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以及汽車后市場多項服務,業務分佈湖南、貴州等省份的多座城市。

半年報顯示,德眾汽車營業收入實現同比3.64%的增長,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期末相比下滑了190.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淨利潤下滑了1156.4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增長了1359.51%。

德眾汽車的10萬噸級動力電池循環經濟項目規劃構建「梯次拆解-破碎分選-再生提純」三位一體的循環體系,計劃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工程聚焦年處理5萬噸三元/磷酸鐵鋰退役電池的智能拆解線、高精度破碎分選線及碳酸鋰再生系統建設;二期工程在深化電池處理能力基礎上,增設年處理5萬噸退役電池的柔性產線,並同步構建動力電池拆解與貴金屬萃取系統。該項目預計於今年12月試運營,建成投產后將通過全流程閉環再生模式,打造覆蓋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價值鏈。

今年上半年,德眾汽車應繳税費期末余額302.33萬元,較上年末減少53.79%,主要是本報告期公司經營出現虧損,導致應繳所得税減少。本報告期營業利潤-126.8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68.27%,主要原因在於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公司業務綜合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7.76%下滑至本報告期的7.69%,毛利率下降,同時由於獲客成本增加,用於廣告促銷費等銷售費用大幅增長,導致營業利潤下滑。

半年報顯示,德眾汽車今年上半年報廢車輛回收拆解業務營業收入為4566.5萬元,毛利率為9.46%,比上年同期增長299.92%,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9個百分點。整體看,德眾汽車整車銷售毛利率為-2.7%,報廢回收拆解業務的毛利率雖然遠低於增值服務、其他業務和售后維保,但其毛利率增長幅度是最高的,顯示出一定的潛力。

不止於造電池   

 還要造車

在2025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上,恆信汽車集團憑藉近785.1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41萬輛新車銷量的業績,位列全國第4名,較去年提升1位。

據瞭解,恆信汽車經銷網絡在全國17個省、超過60座城市都有佈局,4S店及汽車市場超過300余家,合作品牌包括奔馳、奧迪、寶馬、凱迪拉克、雷克薩斯等30多個品牌。

2024年,恆信汽車集團營業收入785.12億元,而2023年其營業收入為796.28億元,2022年為798.07億元,2021年為802.14億元。就像是預見到了國內新車零售市場將會出現增量不增收的情況,恆信汽車在2022年果斷開始尋求在電池製造業務上取得突破。

2022年,恆信汽車投資450億元,在湖北孝感臨空區開工建設楚能新能源鋰電池產業園。項目由恆信汽車集團依託全資子公司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項目將分五期建設,全部建成投產后,將集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能源管理系統的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成為年工業產值過千億元的大型新能源產業基地。

作為儲能行業的新興力量,楚能新能源積極佈局液冷技術領域,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浸默」電池安全系統。同期,公司已完成武漢、孝感、宜昌三大鋰電池生產基地的規模化投產,一期項目總設計年產能突破100GWh。

由於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強手如雲,不具備基礎和先發優勢的楚能新能源進軍電池製造產業,最初曾受到不少質疑。「針對新能源及鋰電產業,我們關注了10年,研究了5年,當下時機成熟,於是果斷決策,傾其所有、全力以赴。」恆信汽車集團掌門人代德明在接受採訪時説。數據顯示,楚能新能源2024年已衝到全球儲能電池出貨榜前十。

不滿足於只做動力電池,楚能新能源還有野心成為第二個「比亞迪」。2025年7月,據多家媒體報道,楚能新能源已經正式佈局整車製造業務,計劃推出增程SUV,首款車或將對標問界M5。

此前汽車經銷商造車,鮮有成功案例。最廣為人知的包括2011年龐大汽貿創始人龐慶華意欲聯合青年汽車掌門人龐青年,收購瑞典薩博實現造車夢,但最終交了6500萬歐元后宣告失敗。2015年,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革聯合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兩大巨頭,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和諧富騰公司,推出了拜騰汽車品牌,曾規劃2020年推出高端電動車型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但拜騰前后共計燒光84億元造車經費后,於2021年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由和諧富騰主導的造車項目就此終止。

顯然,造車難度比造電池上了不止一個臺階,如今車市競爭的殘酷更不亞於電池行業,楚能新能源會以怎樣的戰略戰術殺出一條血路,令人期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