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9 07:55
財聯社9月29日訊(編輯 黃君芝)隨着標準普爾500指數接近歷史高位,估值接近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水平,在警告美股泡沫風險的同時,華爾街策略師們似乎正在重新思考當今市場的一種「新常態」。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股票策略師Savita Subramanian在一份客户報告中寫道:「也許我們應該把今天的市盈率作為新常態,而不是期望均值迴歸到過去的時代。」
這種思維轉變反映出,在人工智能(AI)應用加速和盈利強勁增長的推動下,整個華爾街正在進行更廣泛的重新調整。
CFRA Research首席投資策略師Sam Stovall在接受最新採訪時表示,儘管與長期平均水平相比,估值仍處於高位,但與過去5年(這5年的特點是大型股領先,基本面強勁)相比,估值似乎更為合理。
「在過去20年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預期交易價格較其長期平均水平高出約40%。但以五年的時間跨度來看,當大型科技股開始主導市值和盈利增長時,這一溢價就會縮小至較高的個位數範圍。」他説。
換句話説,從過去幾十年的角度來看,價格昂貴的東西在今天由科技驅動的市場結構中可能更為合理。有關估值的爭論也已經超出了華爾街的廣泛爭論,並蔓延到了更廣泛的投資者羣體。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上周承認,市場看起來「估值相當高」,這一言論讓人將其與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發表的「非理性繁榮」演講進行了比較,后者是在互聯網泡沫實際破裂前三年多發表的。
iCapital首席投資策略師Sonali Basak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了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並分享了資產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Barry Ritholtz的警告。Ritholtz指出,試圖把握頂部時機可能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
在格林斯潘發出著名警告后,「市場最終反彈了數年,」 Basak寫道,並引用Ritholtz的觀察,即在最終崩盤之前,袖手旁觀的投資者錯過了納斯達克指數五倍的上漲。
Ritholtz表示:「如果你是一個試圖猜測頂峰在哪里的投資者,你的勝算非常小。」
華爾街的其他人也認為,雖然估值似乎過高,但目前的情況並不意味着存在泡沫。
華爾街老將、投資諮詢公司Yardeni Research的總裁埃德·亞德尼(Ed Yardeni)也指出,儘管目前的估值很高——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接近22.8,略低於1999年科技股崩盤前25.0的峰值,但企業盈利基本上與股價保持一致。
這位策略師還指出,未來盈利和收入將不斷上升,第三季度業績將再創歷史新高。
金融服務提供商Cetera Financial Group首席投資官Gene Goldman也表示:「市場經歷了一段美妙的歷程。2025年是非凡的。我們確實看到了某種類型的市場回調……也許是3%,也許是5%,但就像我們一直告訴顧問和客户的那樣,任何回調都是逢低買入的機會。」
高盛則指出,強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強勁的消費者支出,以及閒置的場外資金是股市的關鍵支撐。該行指出,「我們沒有看到熊市,因為只有經濟衰退纔會出現熊市。經濟看起來相當不錯。」
而在高盛看來,更大的風險可能是「融漲」(melt-up),而不是崩盤。
高盛表示:「我們確實面臨着融漲的風險,即所有人都跳入並大舉買入。」該行還補充稱,隨着對2026年的盈利預期依然強勁,以及美聯儲降息繼續擴大市場參與度,股市可能會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