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18:25
9月28日,吉林省白山市——這座坐落在長白山腹地的中朝邊境城市,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對遊客來説,沈白高鐵的全線貫通無疑是一大利好。白山市與沈陽的通行時間壓縮至1.5小時,與北京也僅需4個小時左右。即便是遠在長三角的遊客,如今也能實現「朝發夕至」,輕松前來感受林海風光、品嚐地道人蔘、體驗冰雪樂趣。
而對城市管理者而言,高鐵帶來的不僅是機遇,也有挑戰。白山提前部署遊客服務保障機制,通過多部門聯動落實應急處置方案,力求在提升遊客體驗的同時,守護好城市旅遊的金字招牌。
更深層次看,高鐵將加速人口、資金、技術等經濟要素的跨區域流動。白山的眼光不止於「留客」,更着眼於「引資」與「興業」。依託交通升級,城市將圍繞全域旅遊、醫藥健康、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積極對接新興產業與未來賽道,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
在白山黑水之間,一場以高鐵為契機的城市服務升級,正全面展開。
激活全域旅遊,文旅產業迎來利好
白山是近年來旅遊人氣攀升的邊境旅遊城市。2025年上半年,白山市接待國內遊客957.7萬人次,同比增長41.13%。
「白山坐擁世界級的生態與冰雪資源。」白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副局長付夕桐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白山市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擁有長白山萬達國際度假區、長白山華美勝地旅遊度假區兩大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是滑雪和冰雪旅遊的熱門目的地。目前全市已打造出「避暑休閒遊、冰雪奇緣遊、親子研學遊、森泉康養遊、G331邊境自駕遊」五大精品線路,構建了四季皆宜的旅遊格局。
隨着沈白高鐵開通,白山市將按照「一軸串兩核,兩帶聯四環」的總體佈局,系統推進全域、全季、全體、全景文旅融合發展。「一軸」即高鐵軸,打造全域旅遊發展主軸;「兩核」即渾江、江源中心城區旅遊集散核和長白山旅遊集聚核;「兩帶」即鴨綠江旅遊經濟帶和松花江旅遊經濟帶;「四環」即冰雪旅遊大環線、避暑旅遊大環線、康養旅遊大環線、紅色旅遊大環線。
為吸引遊客留下,政府層面還在積極豐富旅遊產品供給並且提升服務環境質量。目前白山市已推出「百區百景」旅遊打卡攻略和「乘着高鐵遊白山」特色精品線路,為遊客提供多種出行選擇;開發「一機遊白山」小程序,實現預訂景區門票、酒店住宿等「一站式」服務。
政策利好疊加交通紅利,讓一些文旅企業看到了更多的經營機會,從而順勢推出了具有本地化特點且有趣味性的引流活動。
「今年‘十一’假期,我們的房間預訂量已經超過去年同期,部分酒店早早滿房,大部分酒店的預訂率都已達到80%以上。」長白山華美勝地度假區市場總監類雁文介紹。結合往年經驗,度假區的酒店及民宿客羣主要來自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隨着高鐵開通,陸路交通時間大幅壓縮,例如沈陽至長白山最快旅行時間縮短至約1小時53分鍾,北京至長白山也僅需約4小時33分鍾,這將為南方遊客前來白山旅遊帶來顯著便利。
類雁文説,華美勝地在沈白高鐵車廂內、高鐵站公共區域投放了很多廣告,也借勢推出了一些特色活動。比如,在9月28日到10月8日期間,乘客在車站或車廂內,能找到帶有「長白山華美勝地」標誌或畫面的元素,文案帶一句「乘沈白高鐵,遊華美勝地」並@長白山華美勝地官方賬號,就可以在長白山西站出站口的長白山華美勝地接站處領取一份特色禮品,「我們做這種趣味活動一方面是爲了吸引遊客,也是爲了讓外地遊客更喜歡長白山地區的旅遊服務。讓大家乘高鐵而來,滿載驚喜而歸。」
位於長白山西麓的松花江生態旅遊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目前主打遊船、避暑、康養、度假、研學、水上婚禮、冰雪娛樂、VIP定製旅遊產品,形成四季多元文旅業態。白山松花江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副書記馮宇説:「沈白高鐵開通,拉近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我們誠邀全國各地遊客,特別是遼寧老鐵,乘着高鐵遊白山,來到松花江生態旅遊風景區,體驗松花江山水奇觀,感受渤海千年漁村的歷史文化,品嚐地道的松花江生態美食。我們的口號是:心往長白山,松花江上游。」
發揚人蔘文化,讓康養注入經濟動能
乘客從白山東站一走出來,就會看到欄杆上插着一串醒目的旗幟,上面寫着「林海蔘鄉,生態白山」。健談的出租車小哥,油門一踩,一臉自豪:「白山的人蔘老好了,沈陽人都上俺們這兒來吃。」
巍峨連綿的長白山,孕育了珍貴、奇特、神祕的人蔘。白山被稱為「中國人蔘之鄉」。市域內的萬良長白山人蔘市場,更是全國最大的人蔘集散地。每年交易季,來自全國的客商匯聚於此,紅紅火火的交易場景常常持續到凌晨,年交易量佔全國總量的80%。
據白山市人蔘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白山市大約有10萬人從事和人蔘相關的產業,佔全市常住人口的將近八分之一。他進一步闡述了發展人蔘產業的深遠意義:它不僅是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的重要一環,涉及多個行業領域,市場潛力巨大;更是弘揚千年人蔘文化的載體,通過講好人蔘故事,能極大增強產業的文化影響力。
目前白山市在全力構建包含標準、工業、科技、數字、文化、品牌、平臺「七項興參工程」以及市場監管、品質監管、營商環境監管「三項機制」的「7+3」人蔘產業發展體系,目的是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沈白高鐵的開通,無疑為白山市人蔘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助力。白山市人蔘產業發展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首先,高鐵開通會極大提升了長白山人蔘的知名度和科普覆蓋面,讓更多人能夠便捷地深入瞭解這一瑰寶;其次,顯著帶動相關消費,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人蔘文化、享受康養服務;此外,交通便利性也促進了技術交流與合作,有助於吸引更多專家和企業前來,共同推動產業升級。
市場已經敏鋭地捕捉到這一信號。白山市一家人蔘企業的市場負責人趙先生表示,高鐵開通后,他計劃更多前往長三角等南方地區進行品牌推廣和客户邀約,讓更多人親身感受人蔘基地的魅力。他的企業每年收購加工大量人蔘,並設有觀光基地,年接待遊客已達2萬人次,高鐵無疑將為其帶來更廣闊的客源市場。
「白山這種城市,有豐富的人蔘資源而且生活節奏慢、自然環境好,很適合養老。高鐵開通后,來自外地大城市的客流量增多,企業也會考慮加大在康養方面的投入。」趙先生説。據悉,白山市擁有野生動植物2850余種,藥用植物1000余種,是世界三大黃金水源地之一;尤其是作為長白山人蔘的核心產區,其資源種類之豐富、品質之一流,奠定了發展康養產業的堅實基礎。
便捷的高鐵讓「説走就走」的旅行成為現實。以此為契機,白山市正深入實施人蔘三產融合振興工程,推動標準化種植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同時,圍繞大健康產業,發揮長白山道地藥材優勢,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攻關,開發温泉療愈、森林康養等特色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康養旅居需求。
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自高鐵問世以來,人們對其的期待便不止於傳統空間便利的提升。其深層價值體現在於,它促成了技術、資金與經驗跨地域的高效流通,並由此引領了以知識為核心的進步。
近年來,白山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構建具有白山特色的高質量綠色產業體系,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優勢產業壯大和新質生產力培育,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沈白高鐵的開通,毫無疑問將對白山的產業升級起到新的促進作用。
據白山市工信局介紹,目前白山市已形成以煤、林、鐵「老三樣」傳統產業為基礎,醫藥、礦泉飲品與長白山特產加工、新材料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為主體的新型工業體系。目前這三大新興產業規上工業產值已佔全市的54.3%,后續還會持續加大培育力度,進一步優化新型工業化產業格局。
在礦泉水與特產加工方面,白山市工信局組建了白山市長白山天然礦泉飲品行業協會,為產業集羣發展搭建服務平臺;同時推動六個縣市區入選國家傳統優勢食品產區重點培育名單。在產能建設上,農夫山泉(撫松)年產37.33萬噸飲料生產線、長白山天泉年產20萬噸含氣礦泉水等5個項目已竣工投產,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在產品創新上,「人蔘元液、白樺樹原汁」等創新產品已成功打開市場,后續會持續鼓勵企業研發,挖掘長白山特產的附加值。
在新材料領域,白山市支持吉林遠通併購多家硅藻土企業,推動負載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等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目前高端產品比重已從10%提升至30%;聯合中科院院士團隊、行業專家組建研究院,謀劃玄武岩產業發展路徑,推進玄武岩纖維實驗車間、配套儲能電站等項目,還與一汽富晟合作佈局鎂合金汽車零部件項目。在新能源領域,白山市裝機180萬千瓦的靖宇抽水蓄能電站已啟動,靖宇新能源鄉村振興風電等5個項目成功實施,泰源新能源LNG項目也已竣工投產。
「此外,我們還將依託山東理工大學技術,推進尾廢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目前已完成產品實驗,未來將進一步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白山市工信局副局長劉春玲説。
劉春玲介紹,白山市作為全國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之一,已制定出台《白山市2025年「北斗+」產業項目專項推進機制》,為北斗產業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啟動了白山市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務CORS系統項目,通過設立北斗應用中心、構建覆蓋全域的高精度CORS地面增強信號系統等措施,加速推進形成具有白山特色的北斗應用生態體系。在場景應用上,已應用於智能交通、精準農業、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現已新增北斗應用設備180台(套),其中,智能交通領域71台(套),精準農業領域39台(套),環保監測70台(套)。
「我們將依託白山豐富的生態資源稟賦,因地制宜重點打造北斗技術在林業、生態監測等領域的應用場景,通過北斗+技術應用實現高效轉化,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為白山市數字經濟和綠色轉型注入強勁的時空智能新動能。」劉春玲説。
優化營商環境,城市服務質量迎來升級
在白山市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副局長劉志斌看來,沈白高鐵的開通,讓這座藏身長白山深處的城市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聯繫愈發緊密。
當前,白山已明確「以營商環境優化為突破口,帶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導向,持續聚焦政務服務、市場活力、要素保障、法治環境等關鍵領域,以一系列既務實又亮眼的舉措破堵點、解難題、優服務,為企業發展與經濟繁榮注入強勁動能,營商環境建設持續向好。
據白山市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介紹,走進白山,「極簡審批、極優服務」不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辦事體驗:1794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率高達99.1%;80.7%的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61項集成服務精簡材料61.99%。企業、羣眾辦事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辦結所有事」。
在涉企服務與惠企支持方面,白山市設立涉企服務專區,推動部門聯動辦公,推行「免申即享」政策,通過數據比對、主動推送,實現政策「精準滴灌」;推行「告知承諾+容缺辦理」,審批周期壓縮70%以上;「信易貸」全鏈條融資服務體系為中小微企業打開「資金大門」,推出「專精特新貸」等41款金融產品,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85.52億元;立足資源稟賦,「長白山之夏」「長白山之冬」等文旅品牌聲名遠揚。
今年上半年,白山市電商交易額增9.1%。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吉林紅參製品入選工信部特色產業培育名單。2000畝道地藥材數字化示範基地助力醫藥產業騰飛。
「政府的服務能力,終究要體現在細節與行動上。」劉志斌進一步介紹:白山聚焦企業「急難愁盼」,推出一系列精準化、差異化舉措築牢制度根基。
他説,以《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行動方案》為核心,白山市細化34條具體舉措,構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工作格局,清晰錨定全年攻堅方向;以《常態化開展「我為企業辦實事」實施方案》《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專項攻堅方案》為抓手,推行「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説到做到」的「四到」服務體系,把服務精準送到企業心坎上。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高鐵時代跨區域服務新需求,白山市制定了《高鐵時代訴求應急處置工作方案》,建立與長白山管委會的「一鍵轉接」「三方通話」機制——既實現跨域訴求協同處置,更為跨區域投資企業搭建起服務橋樑,讓制度覆蓋從「本地服務」延伸至「跨域協同」。
這座以生態風光和歷史底藴著稱的邊境城市,正依託高鐵駛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鐵的開通,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的跨越式提升,更是區域發展格局的重要轉折——它加速了白山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進程,也為本地營商環境的系統性優化注入強勁動力。白山市在以更為積極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共築合作空間。
澎湃新聞記者 趙木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