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萬豪酒店「循環拖鞋」背后:酒店拖鞋是否「一次性」成灰色地帶

2025-09-28 20:19

轉自:貝殼財經

近日,常州萬豪酒店因「拖鞋循環使用」引發輿論風波。

一段網絡曝光的視頻顯示,酒店客房內的拖鞋並非一次性用品,而是經過清洗后重復投放,迅速引發熱議。據報道,涉事的江蘇常州萬豪酒店迴應稱,其拖鞋為「可循環使用」產品,嚴格執行「一客一換一消毒」,並解釋「棉質材質機洗后出現起球屬正常現象」。

但這一解釋未能打消消費者對「衞生」的顧慮。在不少消費者心中,「一次性拖鞋」幾乎等同於「乾淨、安全」。「我一直以為除了塑料拖鞋,那些可以免費帶走的拖鞋都是全新的。」長期出差的商務旅客孫先生直言:「住五星級酒店就是爲了安心,如果連拖鞋都不敢穿,其他環節也會讓人擔心。」另一位受訪者林女士表示理解酒店的環保考量,但強調「前提是要告知和保障,如果酒店明確説明拖鞋為循環使用,我會考慮自帶拖鞋。」

常州萬豪酒店。官網截圖 常州萬豪酒店。官網截圖

北京一家萬豪酒店坦承部分拖鞋確為循環使用

一次性循環之間監管模糊

常州萬豪是個例,還是行業普遍做法?

9月26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諮詢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蘇州等多地的萬豪、希爾頓、雅高旗下酒店,多數前臺稱拖鞋「一客一換」,且保證「全新」。其中,北京一家萬豪酒店工作人員坦言,部分拖鞋確為循環使用,但「一客一換」並符合消毒標準,「像牀單、浴衣一樣經過清洗,一般循環1—2次,大部分仍是新的。如果客人有要求,可向前臺提出。」

記者致電萬豪國際集團客服,詢問旗下品牌是否有統一拖鞋使用標準。客服迴應稱無法提供相關信息,只能協助諮詢具體單體酒店。多家單體酒店也表示「只瞭解自家情況」,無法確認其他門店是否相同。

事實上,監管有關酒店拖鞋的「身份」一直模糊。國家標準雖對客房用品清潔、消毒提出要求,但未規定拖鞋必須一次性。《公共場所衞生管理規範》(GB 37487—2019)規定住宿場所的牀單、枕套、浴衣等公共用品「一客一換」,重複使用的拖鞋須清洗消毒,未經處理不得再次投放。《公共場所衞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亦明確,公共用品須保障衞生安全,可重複使用的須做到「一客一換」,並按規定清洗、消毒,一次性用品禁止重複使用。但從未有標準要求酒店提供的「拖鞋必須是一次性」。

此前針對酒店「六小件」,各地出臺的「限供令」也未覆蓋拖鞋。2019年起上海、北京等地陸續要求酒店不得主動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銼、鞋擦等一次性日用品,但均未涉及拖鞋。這使得拖鞋在「一次性」和「循環利用」之間,始終處於灰色地帶。

「近幾年酒店衞生頻頻亮起紅燈,令消費者對拖鞋消毒產生疑慮可以理解。」獨立酒店諮詢師鍾羅指出,拖鞋之所以引發爭議,一是因其與皮膚直接接觸,消費者天然期待「一次性」;二是緣於消費心理慣性。「過去二十多年里,一次性拖鞋被視為行業標配,與‘安全’綁定,如今循環使用的現實短期內難以被接受。」

300間客房的酒店使用循環拖鞋一年省下十幾

酒店循環拖鞋為何不敢明説?

業內人士認為,常州萬豪事件折射出酒店行業在綠色轉型、成本管控和消費者信任之間的艱難平衡。

在國際ESG趨勢下,減少一次性用品已成為大型酒店集團的戰略目標。萬豪、希爾頓等國際酒店集團及國內酒店品牌均在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承諾減少塑料製品,改用大瓶裝洗護,推廣可降解吸管、環保材質拖鞋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教授谷慧敏表示,早期酒店拖鞋確實為低廉的一次性產品。隨着酒店行業檔次提升,高端酒店普遍改用全棉、厚實的高品質拖鞋,並納入循環利用體系,而非直接丟棄,「它們和牀單、浴衣一樣經過高温消毒,只要確保一客一換,就符合法規要求。」

然而,從消費者角度看,缺乏透明告知帶來信任危機。許多消費者在社交平臺表示,如果酒店明確提示拖鞋為循環使用並説明消毒流程,自己會選擇接受,甚至願意支持環保;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使用,則容易被理解為「偷工減料」。

一位90后消費者小佳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出行時常會主動選擇「環保房型」,以獲得價格優惠或積分獎勵。但她強調,「透明」纔是關鍵,「如果要環保,可以放一個提示牌,告訴我拖鞋是循環消毒的,那我可以選擇;但不能讓我誤以為是全新的。」

除環保目標外,成本壓力同樣是推手。拖鞋作為高消耗品,佔據酒店運營中的重要成本。一位不願具名的酒店從業人士表示,包括洗漱用品、一次性拖鞋等在內的酒店消耗品成本佔比在10%左右。「品質好一點的一次性拖鞋每雙成本3-6元,以一家擁有300間客房的酒店為例,按每間客房每日配備兩雙拖鞋、年均入住率70%-80%計算,一年在一次性拖鞋上的支出約50萬甚至更多,若改為每雙拖鞋循環使用2-3次,則可節省十幾萬元成本。」

數據顯示,2024年高星酒店商旅客源佔比從60%跌至不足50%,一線城市高星酒店平均房價、入住率均下滑。「很多城市的傳統五星級酒店價格不足千元,甚至降至五六百元,和國內中高端品牌酒店價格差不多。」鍾羅指出,反而下沉市場的平價酒店備受追捧,「高端酒店在成本與市場需求夾擊下承壓更大,拖鞋、洗漱用品等成本細節,正在成為經營壓力的直接體現。」

「高端酒店的拖鞋處理標準與牀單被套相似,均通過專業洗滌與消毒保障安全。」在谷慧敏看來,消費者需要理解「一次性拖鞋」更多是歷史形成的消費習慣,而非強制規定。「這種認知差距導致誤解,酒店也因擔憂輿論不敢公開強調循環利用。」她建議,應引導消費者理性看待酒店用品,理解其衞生與環保並重的背景;同時酒店也應主動告知,讓公眾明白「循環利用」並非降低標準,而是綠色轉型的一部分。

鍾羅建議,監管層面應補齊制度空白,明確哪些客用品可循環使用,哪些必須一次性,並建立透明的消毒檢測標準。「酒店方面則需在ESG目標與顧客體驗之間找到平衡:既不能以環保之名行節約之實,也不能因過度追求體驗造成資源浪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