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產壽險牌照價值大逆轉?

2025-09-28 18:27

  原標題:保契鋭評丨產壽險牌照價值大逆轉?

  來源:保契

  世易時移。

  短短几年的時間,曾經炙手可熱的壽險牌照已鮮有人問津,而曾經「門前冷落鞍馬稀」的財險公司,價值卻愈發被業內外認可。

  9月,產壽險各有一則關於公司股權的新聞。

  壽險方面,民生人壽705萬股股份於9月25日掛牌拍賣。起拍價1277.95萬元,較評估價1825.64萬元打了七折。遺憾的是,如此低價,阿里司法拍賣網仍顯示此次拍賣0人報名,再次未能成功拍出。

  財險方面,9月1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掛網《關於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股權的批覆》,同意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受讓中科恆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陝西佳樂紫光科貿有限公司、盤錦龍德實業有限公司持有的安華農業險166,000,000股股份。受讓后,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計持有安華農險346,00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為32.719%。

  從兩家公司保費收入、盈利能力以及風險評級等維度看,民生人壽或許更勝一籌。

  民生人壽發佈的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 2024年,民生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28.87億元,淨利潤為6.07億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1400.56億元。風險綜合評級為BBB類。

  安華農險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保費收入42.82億元,淨利潤0.99億元。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

  即便數據上存在明顯差異,但資本卻用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證明着其選擇。

  壽險為何不再是香餑餑

  要探尋其背后的邏輯,當然要回溯十余年來行業發展歷程,在這段保險業的高速發展進程中,壽險,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明星。

  中國保險業復業始於財險,股神巴菲特亦一直強調其看好的是財險。但在后續的發展進程中,壽險業卻憑藉着收益與保障兼具的優勢,快速做大規模,以至於無數資本打着向巴菲特學習的名義,卻一頭扎進壽險,並通過提升保單收益等方式,將壽險公司打造成名副其實的「現金奶牛」或「資金池」,潮水褪去時,留下的則是一個個風險機構。

  畢竟,無論曾經承諾了多高的收益,作為受法律保護的保險合同終需兑付,在一降再降的保險預定利率調整周期內,新單保費增長乏力則是必然的結果,而缺少新單保費支撐的壽險公司,現金流大概率陷入困局。

  一側是剛性的理賠支付和滿期保單利益的剛性兑付,一側是日趨下降的新單保費,讓壽險公司的風險加速暴露。儘管,近年來,為穩妥處置風險,風險機構多能獲准銷售較同業更具「收益競爭力」的保險產品,以維持穩定的現金流,但在內外部經濟環境未能有實質改善的當下,消費者顯然已更趨理性,在高收益和安全的天平之間,愈發傾向於安全。

  與此同時,在壽險業特有的久期錯配機制下,與需剛性兑付的保單成本相比,投資端的收益卻呈現下行趨勢。

  如此情形,接盤壽險公司,不僅意味着要承接沉重的歷史包袱,更意味着要接受未來漫長的周期中無法盈利的壓力。

  當然,壽險業並不是沒有機會實現再次突破。

  老齡化社會加速演進疊加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實施,從宏觀趨勢看,以人的健康和生命為保險標的的壽險業,顯然已進入較好的發展周期。

  當下的核心問題在於,今天的壽險業仍熱衷於比拼「收益」,很難從根本上回歸保障本身。換言之,壽險業並非沒有未來,而是需要絕對的耐心資本支持。但就當下而言,短則五年、十年,長則不可預期的背景下,可以耐下心來做壽險的新增資本註定不會太多。

  財險價值凸顯

  財險的商業模式與壽險有着質的區別。

  不同於壽險久期錯配機制下的諸多不確定性,財險的確定性極強,絕大多數險種都以年為單位承保理賠,保費收多少、理賠賠多少,成本是多少,財險公司清清楚楚。

  也正是基於此,與壽險公司複雜的估值邏輯不同,財險的估值邏輯極為清晰,簡化看僅需關注綜合成本率和槓桿率兩個指標。

  對此,有人總結稱,這兩個指標共同決定了 ROE(淨資產收益率),而 ROE 又直接與 PB(市淨率)掛鉤 ——ROE 越高,PB 估值就能給得越高。從這個邏輯看,財險和製造業 「盈利越強,估值越高」 的邏輯確實高度相似。

  進一步看,這也解釋了巴菲特為什麼對財險情有獨鍾——商業模式簡潔清晰,控制成本+短期投資能力,便可實現穩定盈利,且幾乎不受利率波動影響。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所有的財險公司都有價值或者説都有被投資的價值,原因之一就在於財險業中馬太效應極為明顯,強者恆強的格局難以被打破。這也就意味,要想獲得優質股東青睞,要不足夠大、要不足夠專。

  觀察我國財險市場,人保、平安、太保等頭部企業的市場格局愈發穩定,中小財險公司依靠車險等傳統大公司主導的業務很難有實質性突破,如此情形下,承保端盈利必將變得更加艱難。

  基於此,再觀察安華農險,其作為國內首批農險公司,20年來專注於農險業務,雖近年來呈現出農商並舉的發展態勢,但從業務數據看,農險的定盤星定位仍然穩固。此次股權變更獲批則有望從根本上改善其公司治理困局,進而改善風險綜合評級。

  更可期待的是,前述問題破局后,其曾多次流產的增資計劃亦有望落地,進而大幅提升承保能力。如進展順利,農險穩定盈利,商業險更的良性經營局面將進一步好轉,被資本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這個視角看,無論是行業還是具體機構,資本用腳投的票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對未來的精準預判。畢竟,在商言商。

責任編輯:王馨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