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18:03
好消息~
大家期盼已久的
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
正式開通運營啦!
這條全長4.9公里、設碧眼站、虹橋公園站、光明城站三座地下車站,標誌着光明區軌道交通網絡實現關鍵性跨越,為光明科學城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線路採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模式,配置4列(24輛)4動2拖6輛編組B型車,最高運行時速達120公里。南接在建13號線光明城站,北連6號線支線一期光明站,形成貫通南北的交通骨干。
光明城站為6號線支線二期與在建13號線二期(北延)的雙島式站臺換乘站,採用不對稱鴛鴦設計搭配專屬導向照明,採用雙島式站臺設計,空間開闊。
值班站長温仲權介紹:「車站採用‘鴛鴦設計’天花與專屬導向照明,未來13號線開通后,乘客可跟隨燈光指引輕松換乘。」從A、C出入口步行約5分鍾即可抵達光明城高鐵站,通過300平方米風雨連廊實現無縫銜接,便捷換乘廣深港高鐵、贛深高鐵,未來還將接入深莞增城際線路,構建高效聯動的「高鐵+地鐵」交通樞紐。
創新動脈貫通科學城發展主軸
作為支撐光明科學城「一心兩區」空間構想的關鍵交通動脈,6號線支線二期南北貫通,串聯起大科學裝置區、光明中心區和產業轉化區,有效激活沿線創新資源。
中山大學·深圳、深圳理工大學等高校資源與光明生命科學園、國家生物製造產業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通過軌道緊密相連,形成一條「創新走廊」。這條動脈不僅便捷了科研人員通勤,更促進了知識流動與學科交叉,為科學城建設提供持續支持。
交通樞紐暢聯灣區高校生活圈
軌道交通的延伸,有效彌補了光明東部縱向軌道交通空白,並通過在光明站與6號線、在光明城站與13號線及高鐵樞紐實現無縫換乘,構建起「地鐵+高鐵」的複合交通體系。
自此,光明區與深圳核心區的時空距離大幅壓縮,更可快速連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這一交通閉環極大提升了光明區域交通便捷性,真正實現了區域內循環暢通與對外輻射力強的雙重目標,強化了其作為灣區科創門户的樞紐地位。
價值引擎激活產業發展新空間
作為支撐光明科學城「一心兩區」空間構想的關鍵交通動脈,6號線支線二期串聯光明湖、光明中心區、鳳凰城等總部集聚區,顯著提升沿線區域可達性與土地價值。
線路將加速人才、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流動,增強區域對總部企業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為光明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這條「黃金走廊」將成為推動光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融合畫卷:串聯人文生態科技新名片碧眼站鄰近生態綠地,虹橋公園站對接城市休閒地標,光明城站銜接高鐵樞紐與科創平臺——三座車站恰似三顆珍珠,串聯起光明「人文、生態、科技」融合發展的新形象。
市民可便捷抵達虹橋公園、光明湖等生態景點,也可快速通達科技館、創新園區等科創地標,親身感受科學城的獨特魅力。這條軌道不僅是一條交通線,更是一條展示光明城市形象的風景線。
科技列車:智慧綠色引領出行未來
本次上線運營的全自動駕駛列車滿足GoA4級全自動運行標準,具備自動化運營、自主化決策、故障自愈等功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地鐵」。列車同時充分踐行綠色理念,採用永磁牽引系統,較傳統系統節能20%至30%,結合輕量化設計,整車減重3至4噸,預計每年可節約用電9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0噸。在乘客體驗方面,通過優化氣密性和加強隔音材料鋪設,車廂內部噪音顯著降低,為市民營造了更為安靜、舒適的出行環境,全面體現了「深圳質量」與「雙碳」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
6號線支線二期三站的佈局正以「一站一特色」的方式
巧妙呼應了
光明區「人文、生態、科技」
融合發展的城市新形象
6號線支線二期的開通,標誌着光明區軌道交通網絡實現關鍵升級。隨着列車飛馳,一個創新活力迸發、交通便捷高效、產業集聚發展、人文生態和諧的世界一流科學城正加速駛來。
來源:光明區發展和改革局、深圳光明、六號線PLUS
(偉祿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