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常州新增兩家「燈塔工廠」 國際化智造名城再進階

2025-09-28 14:44

轉自:新華財經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梅特勒託利多中國常州太湖路工廠、常州伊頓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入選,成為此次名單中唯二入選的江蘇企業。至此,常州已擁有3家全球「燈塔工廠」,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邏輯重構,從「定製難題」到「智能範式」

「燈塔工廠」概念由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諮詢公司共同推出,代表着工廠擁有工業領域頂級的智能製造能力、技術可破解行業共性痛點、像「燈塔」一樣指引行業向智能化製造方向前進。此次,兩家工廠憑藉在「以客户為中心」領域的卓越實踐,為精密製造與電力設備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常州方案」。

(梅特勒託利多中國常州工廠) (梅特勒託利多中國常州工廠)

梅特勒託利多中國常州太湖路工廠的突破,始於對「定製化與高效率矛盾」的攻堅,以提供極致的客户體驗。作為全球領先的精密儀器與稱重設備製造龍頭,該廠35%的訂單為單件定製,傳統生產模式下交付周期長、品控難度大。為此,工廠將49項工業4.0技術嵌入全流程:AI系統驅動產品選型與配置,客户需求與產品配置精準快速對接;柔性工作站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從「單一產品流水線」到「多規格混線生產」的靈活切換;焊接質量控制系統依託機器學習,實時識別焊接缺陷並自動調整參數,形成質量控制閉環。一系列技術組合下,工廠準時交付率達98.4%,交付周期縮短22%,成為行業「小批量、多品種」製造場景的標杆。

(伊頓中國常州電力設備製造工廠) (伊頓中國常州電力設備製造工廠)

常州伊頓電力設備有限公司聚焦「柔性生產」與「低碳運營」多維發力。面對16.4萬個庫存單位、年均超5000項定製設計的複雜需求,工廠系統性構建數字化解決方案,廣泛引入人工智能輔助設計、仿真模擬技術和先進機器人系統。最終在未增加員工數量的情況下,訂單交付周期縮短39%,整體運營效率提升50%,營業收入實現129%的大幅增長。同時,工廠通過部署伊頓自有EMS能源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各類設備能耗情況、建立碳排放管理系統等,達成温室氣體減排90%的「近零碳工廠」目標,為行業提供了「效率與環保雙贏」範本。

梯度培育,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協同」

這並非常州企業首次獲此殊榮。早在2023年12月,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便已入選「燈塔工廠」,成為常州智能製造「先行者」。從江蘇時代到梅特勒託利多、伊頓電力,常州正以「燈塔工廠」為牽引,構建從「智能工廠」到「產業生態」的完整升級鏈條。

為發揮「燈塔工廠」示範引領作用,2022年常州開展「燈塔工廠」培育專項行動,對標世界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領先水平,進一步聚焦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產業鏈「頭部」企業,遴選有「燈塔工廠」創建基礎和意願的企業,建立並完善「燈塔領航培育庫」,通過財政補貼、税收優惠、技術研發等多種措施,為企業打通從「智能工廠」到「燈塔工廠」的升級路徑。

截至目前,常州已形成以燈塔、卓越、先進等為代表的多級智能工廠梯隊:3家「燈塔工廠」示範引領,2家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緊隨其后,167家省先進級智能工廠全面鋪開。智能工廠實現「龍頭引領、梯隊跟進」的同時,產業生態也在常州發生蝶變——江蘇時代落户以來,吸引100余家動力電池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梅特勒託利多常州工廠大部分精密零部件來自本地供應商,通過實施「啟明星計劃」,將數字化能力向產業鏈上下游輸出……

向新提質,從「製造底藴」到「智造未來」

「燈塔工廠」涌現,背后是常州製造業底藴積澱的「水到渠成」,更是夯實產業根基、佈局未來製造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常州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前瞻佈局,從「製造重鎮」向「智造高地」加速躍遷。

常州的製造業基因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憑藉農機、機牀、變壓器等產業起步,逐步形成「門類齊全、配套完善」的工業基礎,隨后培育出一批深耕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產業積累為製造業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常州出臺多輪推動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計劃,併疊加實施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等多個專項行動,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體系。今年4月發佈的《江蘇省製造業數字化發展指數報告(2024)》中,常州製造業數字化發展指數得分為158.33,位列全省第二,高於全省平均值22.66。

「數實融合」打開了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共生共榮的新空間。近年來,常州破立並舉,聚焦新能源、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培育氫能、石墨烯等未來產業,重點打造10大先進製造業集羣、28條重點產業鏈,構建「1028」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截至2024年底,常州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已超5400家,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2家,製造業單項冠軍39家。

面向未來,常州將以「全域智聯、全鏈賦能」為目標,持續推動智改數轉網聯向更深層次滲透,助力建設「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沈璇)

編輯:趙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