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18:39
晶圓製造環節數百道工藝,每一層都離不開電子化學品的精準作用,電子化學品雖僅佔芯片總成本10%-20%,但直接影響芯片性能與良率,是中國半導體突破技術封鎖的核心環節。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確提出聚焦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需求,支持電子化學品等領域的關鍵產品攻關,行業「突圍戰」已悄然打響。
2025年上半年,AI算力、數據中心、智能駕駛等終端需求不斷增強,推動全球半導體行業在2024年復甦基礎上繼續增長。美國半導體協會(SIA)數據顯示,2025年1-7月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1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1.1%。
在需求的帶動下,上游材料市場也迎來擴張期。TECHCET預測,2025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將達700億美元,同比增長6%,並將在2029年突破870億美元。中國市場表現尤為搶眼,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關鍵電子材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40.8億元,同比增長21.1%。
這一增長得益於晶圓製造端的產能擴張。在AI高性能計算需求推動下,全球晶圓廠擴產加快,SEMI預測到2028年全球12英寸晶圓月產能將達到1110萬片,2024-2028年複合增長率約7%。
更為關鍵的是,7nm及以下先進製程月產能預計由2024年的85萬片增至2028年的140萬片,複合增長率高達14%。這些先進製程對電子化學品的純度要求極為嚴苛,為技術領先的企業創造了巨大機遇。
格隆匯研究院在2024年初發布的半導體材料系列策略中明確指出:中國晶圓產能的快速擴張將帶動電子化學品需求呈現倍數級增長。我們當時提示,2025-2027年將是中國電子化學品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和客户導入的黃金窗口期,這一判斷正在被當前產業數據所驗證。
電子化學品涵蓋領域廣,光刻膠、濕電子化學品、電子特氣三大賽道,算是產業增長的「主力軍」。每個賽道都有獨特的技術門檻,也對應着不同的國產替代空間。
光刻膠被譽為半導體制造的「精密畫筆」,直接決定芯片電路的精度與密度,是三大賽道中技術門檻最高的領域。
CEMIA(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預測,2025年中國大陸光刻膠市場呈「結構分化」:集成電路光刻膠規模68.02億元(同比增4.49%),雖增速慢,但長期被國外壟斷,替代空間最大;新型顯示、PCB光刻膠規模分別達67.13億元、43.84億元,國產化程度已較高。換句話説,現階段集成電路光刻膠更具潛力。
如果説光刻膠是「畫筆」,濕電子化學品就是芯片的「專業清潔工」——負責晶圓清洗、蝕刻等關鍵工序,直接影響芯片良率。
2025年中國大陸濕電子化學品總需求預計達468.5萬噸(同比增3.9%),其中高附加值領域增速亮眼:集成電路應用需求同比增23.1%(規模86.0億元),顯示面板應用需求同比增10.1%(規模80.1億元)。
隨着7nm及以下先進製程擴產,濕電子化學品對純度、雜質控制要求更高,手握高端產品的企業將持續受益。
電子特氣是半導體制造的「隱形氧氣」,廣泛用於離子注入、薄膜沉積等工藝,全球市場規模龐大。智研諮詢預測,2025年全球電子特氣規模達64億美元(同比增6.7%),中國大陸規模達279億元(同比增6.3%)。
更值得關注的是,電子化學品應用正拓展至新領域:比如高純度電子級磷酸還能用於鋰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應用多元化不僅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更給行業增長添了新動力。
從產業屬性看,電子化學品作為半導體制造的「核心耗材」,對比一次性採購的半導體設備,有着更穩健、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一特性也進一步放大了行業的成長價值。
半導體設備是「重資產、長周期」採購品:晶圓廠按產能規劃一次性買設備,單台設備單價高(數千萬甚至上億元)、壽命長(5-10年),採購需求高度依賴下游擴產周期,一旦行業進入擴產淡季,設備企業訂單易大幅波動,業績周期性強。
而電子化學品是晶圓製造的「日常消耗品」:光刻膠、濕電子化學品、電子特氣,都要隨生產持續消耗、定期補充,只要晶圓廠正常生產,就會有穩定的耗材採購需求,不受短期擴產節奏波動的劇烈影響。這種「高頻復購」屬性,讓電子化學品企業有更穩定的營收結構與現金流。
反映在業績上,安集科技、上海新陽等頭部耗材企業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3.17%、35.67%;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60.53%、126.31%;盈利增速遠超營收,盡顯耗材業務「量價齊升」的韌性。而半導體設備行業則易受單廠擴產節奏影響,業績波動更大。
此外,耗材的「技術迭代粘性」更強:電子化學品企業一旦通過驗證進入晶圓廠供應鏈,后續更換供應商需重新開展複雜驗證(耗時6-12個月),還可能面臨良率波動風險。這種「綁定效應」不僅保障營收穩定,更給國產企業替代后鞏固份額提供了優勢。
中國電子化學品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與技術的「雙輪驅動」:政策指明方向、提供保障,技術推動行業向高端化、綠色化進階,共同助力國產企業從「跟跑」向「並跑」甚至「領跑」轉變。
2025年9月,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確「增強高端化供給」,聚焦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需求,支持電子化學品關鍵產品攻關,並以「揭榜掛帥」推動協同創新。
這一政策將大幅加速電子化學品從「實驗室研發」到「規模化量產」的轉化。結合產業鏈調研,預計2026-2027年將有多個關鍵電子化學品實現國產化突破,進一步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
隨着半導體工藝向5nm、3nm甚至更先進節點邁進,電子化學品的技術方向也更清晰:
1、高純化:雜質控制需達「ppt級」(萬億分之一),EUV光刻技術更對光刻膠精度提新要求;
2、功能化:為適配鈷、釕、低k電介質等新型材料,CMP研磨液、蝕刻后清洗劑需持續升級,滿足複雜工藝需求;
3、綠色化:「雙碳」目標下,行業加速綠色轉型——比如電子級N-甲基吡咯烷酮(NMP,鋰電池電極關鍵溶劑),市場正開發先進回收技術降環境影響,契合全球可持續發展趨勢。
QYResearch預測,2031年全球先進製程電子化學品銷售額將增至19.84億美元(年複合增7.0%),先進製程將持續成為行業增長核心動力。
對於國產替代廠商而言,當前產業正迎來「需求擴張+技術突破+政策支持+耗材屬性加持」的四重利好。
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這類企業:高端領域已實現客户突破、研發投入持續、產能前瞻佈局。它們不僅是行業增長的受益者,更是中國半導體自主可控的「中堅力量」。
這場決定半導體產業鏈命運的「破局戰」,勝負手或許就藏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化學配方里。
格隆匯研究院持續跟蹤電子化學品產業發展脈絡,多次前瞻性地把握了技術演進、政策變革和投資機遇的關鍵節點。我們不僅僅關注技術層面,更從商業模式、產業鏈格局和投資時點等多個維度為投資者提供決策參考。
想把握國產半導體的投資機會?
想了解更多電子化學品產業鏈的深度分析?
想知道哪些公司正在悄然崛起,哪些只是曇花一現?
歡迎掃碼加入格隆匯研究院,獲取最新行業報告、公司解讀與投資策略,與我們一起,在科技變革的浪潮中捕捉真正值得長期陪伴的成長股。
注:文中所涉公司僅為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決策前請務必結合獨立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