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07:00
(來源:F金融)
當區塊鏈悄悄 「鏈」 上充電樁與葡萄藤,會碰撞出怎樣的資本魔法?本文藏着中國 RWA 的密碼 —— 從新能源到農田,看 「兩鏈一橋」 如何讓實體資產穿越信任壁壘,撬動全球資金暗涌。
從穩定幣到實體上鍊:RWA 十年進化暗線
2014年穩定幣誕生,這是最早的RWA形式。
2017年,證券型代幣起步,RWA標的逐步拓展至房地產等傳統非標資產。
2021年后,鏈上金融基礎設施(如MakerDAO RWA債倉)的成熟與高盛等傳統金融巨頭的入場推動了金融資產深度上鍊。
2023年開始,香港推出房地產基金STO。
2024年中國內地 RWA 聚焦實體資產,通過「區塊鏈+物聯網」的創新路徑,實現了鏈上交易。
全球 RWA 的市值暗戰
在RWA實踐上,國內外RWA實踐呈現出顯著的差異。
根據rwa.xyz平臺數據顯示,目前市值排名第一的RWA項目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推出的貝萊德美元機構數字流動性基金(BUIDL)。它主要通過美國財政部發行和支持的美國國庫券、票據和其他債務幫助投資人賺取鏈上收益。
整體而言,國際市場的RWA核心參與者是傳統金融巨頭,包括貝萊德、摩根大通、富蘭克林鄧普頓、高盛等。其代幣化資產類別集中於標準化的金融產品,涵蓋了美國國債、證券、房地產和大宗商品等。其核心驅動力在於利用區塊鏈提升傳統金融資產的效率和可及性。
與海外路徑不同,中國RWA實踐聚焦實體經濟賦能,其發展重心在於深入挖掘實體產業(特別是新能源、農業、高端製造)的痛點需求,將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錨定具有真實價值創造能力的實體資產(如充電樁、光伏電站、農產品、不動產、文化IP等)進行代幣化探索。這種 「重實業、強融合、促創新」 的發展模式,不僅有效規避了過度金融化帶來的虛擬經濟泡沫風險,更致力於通過科技手段解決實體經濟的融資難、流動性差、信任成本高等問題,探索構建一種 「技術賦能產業、價值迴歸實體」 的數字經濟新範式。
中國RWA市場實踐案例
中國 RWA 市場在賦能實體經濟的主線下,涌現出一批具有開創性和代表性的實踐案例,以下選取部分典型項目進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充電樁資產RWA項目-螞蟻數科×朗新集團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充電基礎設施提出了巨大的需求。然而,眾多中小型充電樁運營商面臨嚴峻挑戰:資產規模相對較小、長期融資授信困難、盈利周期長以及數字化改造成本高昂。這些因素限制了其規模擴張和服務能力提升,難以有效支撐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因此,為這些運營商建立高效、可信的融資渠道成為關鍵課題。
2024年8月,朗新集團與螞蟻數科合作,在香港成功落地了國內首單基於新能源實體資產的RWA項目,融資金額約1億元人民幣,由瑞銀作為承銷商。
在該項目中,朗新集團作為新能源資產運營方,以其新電途平臺運營的部分充電樁作為實物錨定資產,完成新能源基礎設施的RWA化轉型。螞蟻數科通過DT RWA平臺提供了以下核心功能:
建立資產上鍊機制:
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和IoT融合技術,將充電樁資產實時可信地映射到數字世界,奠定產業協同信任基礎。
打通全球資本通道:
依託跨境數字金融能力,打通港元、美元等多幣種結算通道,吸引國際投資者參與。
構建合規高效融資渠道:
在香港金管局監管沙盒框架下構建合規代幣平臺,支持資產碎片化處理,降低投資門檻並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同時採用貨銀對付(DvP)交易,實現資金與數字資產的同步交割,保障跨境融資全流程的安全高效。
案例二:光伏資產RWA項目-螞蟻數科×協鑫能科
中國光伏產業高速發展伴隨着大量的資金需求,但分佈式電站運營商長期面臨着融資困境:單體裝機規模小、資產分散導致風控難度大、傳統融資渠道成本高、跨境資本對接效率低下。這些瓶頸制約了光伏電站的規模化部署與綠電產能的釋放。
2024年12月,螞蟻數科與協鑫能科聯合完成國內首例光伏實體資產RWA化項目,這也是全球光伏行業首次實現電站資產鏈上通證化。
該項目以湖北、湖南兩省裝機總量82MW左右的"鑫陽光"户用光伏作為RWA錨定資產,將電站拆分為10萬份代幣,募集資金規模逾2億元人民幣,投資者預期年化收益穩定在6.8%-8%。此項目開創了綠色能源融資新模式。
螞蟻數科和協鑫能科在新能源生態體系的合作也在持續深化。2025年6月12日,在SNEC上海光伏展覽會上,雙方共同宣佈成立合資公司——螞蟻鑫能。
螞蟻鑫能將錨定能源AI應用的萬億級市場,通過整合行業數據與AI大模型技術,實現從電站運維、電力交易到虛擬電廠等各電力業務場景的智能化運營和決策。公司還將繼續探索能源RWA等新場景、新方案,打造能源即服務(EaaS)的開放科技平臺。
案例三:綠能換電資產RWA項目-螞蟻數科×Conflux x巡鷹集團
2025年3月18日,巡鷹出行成功完成基於換電實體資產的RWA,這是全球首個換電實體資產RWA,融資金額達數千萬港元。
該項目的底層資產為巡鷹出行在中國境內部署的兩輪車換電基礎設施,具體包括分佈於全國 6 個城市的596個換電櫃及配套電池資產。
巡鷹出行:提供分佈於6城市的596座兩輪車換電櫃及配套電池實體資產作為底層支撐。
螞蟻數科: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採集並確保換電設備運營數據的可信上鍊。
Conflux:通過在香港設立的實體公司以出資人(LP)的身份直接參與項目投資,同時其區塊鏈基礎設施(eSpace網絡)承載了資產代幣化過程並實現了與DeFi生態的對接。
案例四:馬陸葡萄農產品RWA項目
馬陸葡萄 RWA 項目是中國農業領域首個採用 RWA 技術的實例,由左岸芯慧(上海)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於2024年11月25日正式公開發行,併成功實現了 1000 萬元的股權融資。
該項目的底層資產為農產品及其全生命周期生產數據。實體資產錨定為馬陸葡萄,數據資產則涵蓋農產端實時採集的土壤濕度、温度、光照等環境參數以及作物生長狀況等信息。通過區塊鏈技術,這些數據經處理后生成數字代幣,為每串葡萄賦予了獨一無二的鏈上身份標識。
項目核心技術依託SwiftLink管理平臺實現,該平臺深度融合物聯網傳感數據與農業生產流程,構建覆蓋種植全環節的數字化檔案系統。
數字資產持有者可獲得多重核心權益:
基礎權益:
為馬陸葡萄專業合作社提供的價值200-300元葡萄實物提貨憑證;
成長權益:
為"馬陸星球"數字農業平臺的互動參與權限。
此外,項目設置激勵機制:
對限定期限內交易額排名前50的投資者額外贈予葡萄提貨卡作為驚喜權益。
從資產確權模式分析,馬陸葡萄項目呈現出與主流RWA實踐的差異,主流RWA實踐中,代幣持有者通常通過智能合約確權機制,實質性獲得底層資產的份額化所有權或結構化收益分配權,而馬陸葡萄項目的價值錨定於農產品的實物消費權與數據服務的使用權,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資產所有權或收益權,在技術實現層面更趨近於NFT(非同質化代幣)邏輯。
案例五:貨幣市場基金RWA項目-中國太保×HashKey Chain
中國太保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於2025年3月18日推出了代幣化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CPIC Estable MMF。該基金部署於HashKey Chain,私募基金僅針對專業投資者,運作的首日申購規模達1億美元。
該項目的底層資產為美元短期存款、優質貨幣市場工具。依託香港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框架,由渣打銀行託管。同時,依託於HashKey Chain實現了低交易成本和極速交易確認時間。
案例六:房地產RWA項目-綠地金創
2025年6月26日,綠地金創通過旗下綠地(亞洲)證券成功獲取香港證監會數字資產投資組織者牌照升級,成為首家同時持有數字資產諮詢與管理牌照的國資背景企業。
該項目以香港銅鑼灣核心商圈總值29億港元的寫字樓為底層錨定資產,通過ERC-721標準NFT產權憑證將不動產拆分為100萬份標準化數字權益,每份通證對應資產的等比例物權及收益權。散户投資門檻顯著降至1,000港元,開創了大眾參與核心地產投資新通道。
項目收益被設計為三級架構:
優先級投資者享有年化5.8%固定收益與租金現金流優先分配權;
權益層參與者獲取物業增值浮動收益;
風險層則錨定運營處置溢價,吸引專業資本對衝風險。
除上述領域外,文旅文創IP的代幣化探索也逐步興起。一批上市公司(如杭州園林、金一文化、奧雅股份等)正積極佈局,探索將文化資產、旅遊收益權、數字藏品等通過RWA方式進行價值釋放和流通。
螞蟻數科的「兩鏈一橋」實踐
在2024年香港科技周期間,螞蟻鏈推出"兩鏈一橋"RWA基礎設施,旨在賦能更多內地新能源資產赴港RWA。該架構包含三個核心模塊:
資產鏈(中國內地):運用物聯網與智能合約技術,將光伏電站、充電樁等實體資產轉化為可驗證的數字權益憑證,實現底層資產的結構化封裝;
交易鏈(中國香港):對接傳統金融機構的港元/美元資金池,將其通證化為鏈上支付工具,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資金的高效流轉和交易;
可信跨鏈協議:建立兩地鏈間合規數據傳輸通道,保障資產所有權與資金流向的錨定。
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區塊鏈業務總裁邊卓羣在與未盡研究的深度對話中,將螞蟻對新能源與高端製造RWA的投入稱為一種「執念」。這一表述源於螞蟻的堅定信念:中國領先全球的新能源產業與先進製造業,是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完美底層資產」。具體而言,這一「執念」體現為螞蟻致力於通過RWA技術解決產業核心痛點:
重構資產流動性,穿透主體信用直達資產價值: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數字孿生」,實時呈現分佈式新能源資產的運營數據與收益潛力,打破傳統融資依賴主體評級、流程宂長、時間滯后、信息不透明的瓶頸,實現資金與資產的高效與精準匹配,為企業打開融資新通道。同時藉助AI技術提升效率,輔助大眾及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
打造「信任機器」,構建全球化價值共識:通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結合零知識證明及隱私計算技術,在保護企業核心數據隱私的前提下,確保資產數據源頭可信、過程可追溯、結果可驗證,這有效解決了跨境合作中的信任壁壘,為全球資本參與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
通過「鏈上出海」通道,推動中國優質資產對接全球資本:以「兩鏈一橋」平臺及穩定幣結算體系為樞紐,將中國實體新能源資產轉化為標準化、可交易的鏈上數字資產,高效對接「萬億美金級」的全球鏈上資金,這不僅助力了中國新能源企業全球化發展,也吸引了國際資本支持中國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