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你永遠不知道二手房交易藏了多少坑

2025-09-28 12:04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1885篇原創

1

這些年后台一直有人問我買賣二手房的問題,很多問題是關於要不要繞過中介的。

我只能這麼説,我自己買房賣房,只要是二手房,從來不會跳過中介。

更準確地説,從來不會跳過中介平臺去直接交易。

哪怕買家和賣家各種明示暗示,我都不會理會。

因為,我並不信任買家和賣家。

在這種一生也沒幾次的大額交易里,能坑你的,一定會坑你。

所以乾脆,不要給他們坑你的機會。

金融貸款都知道要找擔保方,這種大額交易,出一點點事情,都容易成為一生的坑。

再説一遍,我圖的,不是房源信息,不是跑前跑后,而是平臺能給整個交易流程兜底。

我不要我的余生,想起這種事情都要拍大腿后悔。

2

所以為啥要用中介交易?

第一,風險識別,風險過濾。

平臺在里面篩查對方,每一步都要覈驗后纔有下一步。

但凡有鬼,直接終止交易。

確保我是買了個房,而不是買了個坑。

第二,哪怕有坑了,給我填上。

我付中介費,買的不光是服務,而是他們的風控體系和兜底能力。

買房,太特殊。

幾十塊的交易,我會相信對方是好人,因為真的不值當的坑這點錢。

但幾百萬的交易,我第一反應絕對是,控制風險。

我過去是做風控的,與各類大小騙局天天打交道。

我唯一得到的經驗就是,只要金額稍微大點兒,但凡可以隱瞞的東西,對方一定會隱瞞。

這麼大額的交易面前,我要是相信對家不坑我,我小學都白上了。

我作為買家,絕對不信任賣家。

我作為賣家,絕對不信任買家。

因為客觀上這個交易金額太大,對方騙你的動力太足,ROI太高。

所以並不可信,雙方都可能互坑。

與其賭對方是好人,不如讓平臺替你防小人。

就像現在小偷少了不是人們素質高了,而是攝像頭多了。

所以大額交易,我必然走第三方擔保。

有一個完全中立的第三方在這,我是跟第三方進行資金上的流轉,確保了交易本身的合規和乾淨。

以及流程上,就是步步為營。

當我是賣家時,第三方保證我一定能收到錢,因為它收到錢才通知我過户。

當我是買家時,第三方保證我付了錢,房產證在辦成前,這筆錢不會到賣家手里。

它能確保我打過去的錢是安全的,這房子是沒有暗病的,房子是沒有被二抵給別人的。

再説一遍,在這種交易上我也不會信任何人,因為這真的是,我在付出成本,面臨風險。

你跟我説一萬遍沒問題沒問題,騙子都是小概率,我也不信。

我不信我的交易對手,也不信這個中介小姑娘或者小夥子,我信任的是中介平臺整個交易鏈條上的風險過濾機制。

因為這套機制,是無數糾紛和官司堆出來的經驗,是真正能讓我睡安穩覺的東西。

3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想摸清楚二手房里面的坑,是根本不可能的。

或許你懂交易,但一定不能識別出來房子的所有貓膩。

賣家有沒有在外頭欠了一屁股債,偷偷拿這房子借了高利貸?最后你買了被人找上來?

產權乾淨嗎?房產證上就他一個人名字嗎?

有沒有共有人?夫妻共同財產另一方偷偷瞞着賣的,咋辦?

户口清沒清?學區能不能用?

原業主、前業主、甚至八年前的業主,户口是不是還賴在這房里?

過户會不會卡殼?税費怎麼算?

新房還好,老房子是否滿五唯一?

賣家承諾的是不是真的?

萬一算錯了,過户當天卡在房管局,這錢誰出?

房子有沒有暗病?是不是凶宅?

樓上樓下漏水糾紛處理乾淨了嗎?

買房有風險,難道賣房就簡單了?

買家的錢哪來的?

萬一這錢來路不明,那我的賬户都可能會被凍結。

到時候房子已經過户了,名字已經是別人的了,我錢沒拿到全款,賬户還被凍着。

我去找誰?

買家會不會拖款?

需要貸款的買家,銀行審批會不會出問題?

貸款沒批下來,但合同已經簽了,户已經過了,他拖着尾款不給我,我怎麼辦?

我耗得起嗎?天天上門去堵他?

過户后跟我扯皮?

交房時,他指着牆上一條小裂縫説我隱瞞重大瑕疵,要我賠錢。

或者説原來的家俱品牌型號不對,要扣我尾款。

你去海鮮市場賣點閒置物品你就知道里面多少奇葩了,而房子金額那麼大,奇葩只會更離奇。

這種扯皮拉筋的事,沒有中間人鎮着,我能被他煩死。

你説打官司啊,怕什麼。

好,等立案、等開庭、等判決、等執行。

沒個一年半載甚至三五年,根本別想順利解決。

這期間,我錢、我房子,全吊在半空中。

我班不用上了,工作都不用搞了。

省下的那點中介費,夠我請律師的嗎?夠我治氣出來的結節嗎?

我不允許這件事情有差錯,比起我可能為此付出的代價和麪對的風險,這點中介費根本不重要。

4

看到這里,煩了沒。

這就是第三方經紀公司的價值。

確保我買房的時候,錢足夠安全、產權清晰、過户順利,最后我能安安穩穩拿到紅本,住進新家,而不是掉進一個萬劫不復的深坑里。

還是那句話,這種金額的交易以及房屋調查,你不能相信對家。

能坑你,一定會坑你一筆。

那,不找中介不行,亂找中介行嗎?

肯定也不行。

我是在買房,不是在買坑。

不找中介,掉坑里了。

但隨隨便便找個小中介,掉沼澤坑里了。

小中介不是靠信譽賺錢,是靠【跑得快】賺錢。

但中介平臺的生意邏輯是長期遊戲,它在乎的不是我一筆房款,是此時此刻和未來全國幾百個城市里無數筆交易的機會。

它沒這個必要就指着你這筆來跑。

這是其一,它不跑,也跑不了。

其二,你怎麼確定一箇中介能有幫你篩選房子,能有給你房子排雷的能力?

要關注的是什麼?

是,交易量。

這個行業金額過大,且每個案例都不一樣,評估風控兜底水平只有一個。

那就是交易要足夠多,要見過足夠多的奇葩。

只有交易量上來了,各種牛鬼蛇神的案例都見過了,這個中介設計出的這一套風險過濾流程纔是完善的。

或許我三個月后纔回過味兒説,這房東在那個環節應該是有隱瞞,是騙我了,我做夢都沒想到他能這麼搞。

但對於時間久規模大的經紀平臺來説,因為單子太多了,它一定見到過。

甚至一天能見幾百個。

什麼叫交易量大?

幾萬單夠嗎?

不好意思,你遇到的牛鬼蛇神還不夠多。

貝殼在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間約150萬單的二手房交易中,有1.6萬單潛在風險被識別出並阻斷。

這個數字,說明了兩件事兒。

一、交易風險不是你想的那麼小。絕對值數量來看,很多,別僥倖。

二、貝殼起碼一年就能見到並識別到1.6萬單風險案例。

凡事都講究一個但手熟爾。

如果你每年過手1.6萬個風險案例,我都願意花錢請你當我中介了。

經紀這個行業,核心就是見坑、識坑、鑑坑、排坑。

哪怕一個特別不常見的坑,只是1/10萬的概率,但我遇上了就是100%的人生。

這麼大宗的交易上,我要的是不出問題,而不是你告訴我大概率不會出問題。

因為,我賠不起。

5

這就是為什麼我買房仍然用貝殼的原因。

因為,在這個交易場景里,我就是極端厭惡風險,以及不信任對家,所以我願意為干掉風險而支付費用。

以及,如果我都肯出錢了,那一定要選專業的。

貝殼做得足夠久,體量是真的足夠大,見識的奇葩足夠多。

貝殼一年在二手房上的交易額是多少呢?

是兩萬多億的體量。

就是你想過的、遇到過的、聽説過的,甚至是夢中夢到過乃至沒有夢到過的,貝殼大概率都遇到過。

風控做得好,要用科技,要重建交易流程,要盯得緊,但最核心的還是見得足夠多。

光是案例庫都已經成千上萬了,那它還不能幫你過濾嗎?

只有貝殼這種一年交易幾萬億的平臺,我才願意相信它是真的見多識廣。

我知道它見多識廣,騙子也知道它見多識廣。

一個見多識廣的風險體系,第一是能識別,第二是能震懾。

大家在貝殼交易就會更收斂。

一些本來會在小中介那里搞的小動作,直接消失了。

因為知道貝殼能看出來,流程會約束,就不這麼干了。

最牛的交易保障,永遠不是出事兒了賠付很順利,而是直接能讓這個交易從一開始就不出事兒,讓交易雙方都沒有搞事兒的心思。

但即使如此,前段時間我還是被貝殼現在的風控措施給震到了,就,甚至讓我懷疑至於麼。

它流程不僅僅非常細,而是每個環節固定鎖死,如果上個環節不確認且核身,不允許進入下一個步驟。

且過程中大部分都是錄音錄像,對一切證據全部都留痕反覆確認。

做到什麼地步?

做到你的手機號都得跟你本人是一致,不匹配也不行。

非常非常規範,非常非常細緻。

跟我對接的中介小哥,簽約后要驗房,物業費、水電費要一項項覈對,到漏水檢查的時候卡住了。

當時空調有一點點小問題,所以系統識別了這算漏水,系統就愣是卡着不讓過。

雖然對我來説根本不是問題,我也不打算要這個老空調,這個風險點對我來説其實不存在。

但平臺系統那邊就是通不過。

系統提示中介小哥,這個房子有漏水,你必須解決,這個單子纔可以結。

我太清楚牆體滲水、管道暗漏這些毛病了,尤其是那種慢慢滲的,驗房時根本看不出來。

本來對這些檢查也沒抱太大期望,結果沒想到貝殼平臺現在已經到這個地步了。

平臺的AI系統能夠基於VR拍攝影像和漏水案例庫的歷史數據,識別出大多數漏水問題。

連漏水這種最難查的風險,都能識別、排除。

那房款全程監管、產權風險這些更基本的保障,自然也沒問題。

物業欠費,平臺墊付。

交易黃了,佣金無理由退。

貝殼連漏水都能AI兜底,那我要麼就不要中介來兜底,但凡願意用,那不用它,我用誰呢。

貝殼規模足夠大,所以天然就有更完善的風險過濾體系。

如果不完善,漏洞大,那麼賺的錢都不夠它賠的。

這是識別能力。

因為貝殼名聲在外,所以很多小動作壓根兒就不會在這里發生。

這是震懾能力。

因為貝殼做的是長期生意,所以哪怕真的出了事兒也會去退,去賠,去墊付。

這是善后能力。

從2001年到2025年8月,貝殼平臺服務承諾累計退/賠/墊付37.6萬單,共55.6億元。

什麼叫兜底?

就是有風險,能識別,能過濾,能排除。

排除不了,包賠,善后。

然后把這個風險納入到數據庫里,讓這個體系更牛。

6

還是那句話,房子的交易金額,太大了。

這或許是你人生中為數不多的幾筆大額交易之一。

弄不好就是三代人的積蓄,六個人的錢包。

這麼大的交易面前,我認為不該賭對方是好人。

賭他不騙你?

賭他是個老實人?

我為啥要賭?

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去賭,因為賭局兩端根本就配不平。

明明有個見過各種牛鬼蛇神、幫人避坑無數的專業第三方,我為什麼不用。

人第三方説到底,賺錢也是衝着中介費去,而交易對家弄不好是衝着你的本金去的。

況且一個已經成立二十多年的企業,一定是奔着持續賺錢,變得更牛去的。

它沒這個動機,也沒這個必要。

交易完我這單,還有下一單。

哪怕它因為給我兜底這單沒賺到錢,那這個兜底也能讓它的風險識別能力更準,它在接下來也是賺的。

它有這個動力,給我兜底。

最重要的,哪怕真出事了,別的不説,賣家買家我都不一定找得到,但平臺我是真的找得到。

這,就夠了。

在這樣量級的交易面前,安全,纔是唯一重要的東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