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12:52
近期,中國Robotaxi頭部企業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宣佈進入新加坡、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加速全球「開城」,百度旗下蘿卜快跑也宣佈與Uber、Lyft合作,計劃在亞洲、中東及歐洲市場推出服務。北美Robotaxi服務也在快速推進,Waymo在穩固現有市場的同時,正通過網約車平臺Lyft擴大其服務網絡,Lucid與Uber、Nuro宣佈了在未來六年內部署多達2萬輛自動駕駛汽車,並在9月25日宣佈已經交付首臺工程車。
2025年作為「Robotaxi規模商用元年」,已經是行業共識。政策、技術和市場三個拐點在今年形成合力。Robotaxi的消息越來越多以「千輛」、「萬輛」為單位落地。
與此同時,Robotaxi車型在商業化運營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持續性,被拔高到了一個新階段:運營商和消費者希望,一切都「萬無一失」。
「全球Robotaxi公司中有90%都用上了固態Lidar,或已量產或正在進行數據採集測試,速騰聚創的E1在L4補盲中市佔率接近100%,」速騰聚創的全球自動駕駛總經理徐鈺濱對蓋世汽車表示,「搭載了E1的Robotaxi車型幾乎100%會想把主雷達切換成EM4這類500線的高線數lidar。」
除了注重高性能帶來的安全保障,Robotaxi規模商用對上游的量產交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鈺濱直言不諱:「客户最怕的是‘有方案沒產品’‘有產品供不上貨’。」
在Robotaxi從技術測試走向大規模商業運營的關鍵一躍中,產業格局正在被重塑,蓋世汽車也由此與速騰聚創全球自動駕駛總經理徐鈺濱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試圖更深入洞察Robotaxi規模商用背后的產品技術戰略趨勢。
1.2025年被定義為Robotaxi規模商用元年,您認為從此前的區域試點到全域開發,驅動Robotaxi行業變化最核心的因素是什麼?
徐鈺濱:我們認為,最核心的驅動因素是政策、技術和市場這三個拐點在2025年形成了合力。政策上,北京、上海、硅谷等城市地區在2025年出臺政策法規,支持自動駕駛的落地商用。技術上,像我們速騰聚創的EM4+E1這樣的數字化激光雷達組合實現了性能突破且成本大幅下降,讓大規模部署成為可能。市場層面,用户接受度提升,出行平臺也開始大規模投入,比如滴滴和Uber,通過自研或投資合作,計劃在年底到明年初會開始投放千輛級的車隊,未來幾年數萬台的規模,這意味着Robotaxi從技術驗證開始跑通商業模型了。
2.Robotaxi行業對速騰聚創來説是戰略業務嗎?之前好像提到不多,突然就在和大部分Robotaxi公司合作,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徐鈺濱:對速騰聚創來説,Robotaxi不僅是我們重要的戰略業務,更是公司發展的關鍵增長極。
我們做業務一直比較踏實穩健,速騰的M系列在過去幾年交付量ADAS行業第一。Robotaxi公司剛開始切換Solid-State Lidar(非機械旋轉式的,固態/半固態激光雷達)時,都是先用速騰的M1P,比如Pony跟如祺出行在廣州的L4項目,Weride的第一套固態lidar方案,百度的第五代蘿卜快跑,速騰的產品成熟度正好匹配了那一波客户的量產需求。
然后隨着Robotaxi規模化商用時代到來,速騰全固態補盲激光雷達E1作為行業唯一可量產的車規級補盲方案,率先滿足了Robotaxi規模上車的需要;而超500線的主激光雷達EM4又能滿足Robotaxi持續運營中遠距離高精度感知的要求。整個Robotaxi行業正在全面切換至EM4+E1組合方案。
可以説,全球Robotaxi公司中有90%都用上了固態Lidar,或已量產或正在進行數據採集測試,而速騰聚創的E1在L4補盲市場市佔率接近100%,是大幅領先對手的。同時,由於上一代128線主雷達在性能上已經無法滿足Robotaxi行業的使用需求,搭載了E1的Robotaxi車型幾乎100%會想把主雷達切換成EM4這類500線的高線數lidar。目前國內像滴滴、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海外的Uber,Lucid 等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當然還有一些海外量特別大的L4客户還不方便公開。
3.EM4+E1組合被多家頭部Robotaxi公司選為商業運營車型首選感知方案,您認為獲得這樣的認可,除了性能參數之外,最關鍵的決策因素是什麼?與競爭對手相比,客户選擇你們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
徐鈺濱:除了性能,客户最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量產能力」。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的決定性優勢在於產品成熟度和供應保障能力。
EM4是目前業內唯一可量產的超500線激光雷達,E1是唯一可量產的全固態補盲雷達,兩者均已進入規模化量產交付階段,是行業里獨一無二的。
行業內上一代產品線數低、性能不足,而其他友商的下一代產品大多仍停留在概念或樣品階段。Robotaxi公司要大規模部署車隊,最怕的就是「有方案沒產品」「有產品供不上貨」,我們的EM4+E1組合是當前市場上唯一能同時滿足高性能與大規模部署需求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客户看重的核心價值之一。
4.我們注意到這套組合中,EM4作為主雷達和E1作為補盲雷達。它們在協同工作時,如何實現「1+1>2」的效果?比如在點雲拼接、功能冗余、或是共同應對極端場景方面,有哪些獨特的系統級優勢?
徐鈺濱:這套組合的核心邏輯是「遠距精準探測+近場無死角覆蓋」,再通過技術融合實現感知能力的躍升。具體分工上,EM4作為主雷達負責「看得遠、看得清」,一般會在車輛前后左右各佈置一顆,覆蓋四周中遠距離區域,為自動駕駛預留了充足的決策時間。而E1專注於解決「近處盲區」問題,通過360°佈置形成近場防護網,提供高密度點雲。通過底層硬件同步和算法融合,實現點雲數據的高效拼接與時空同步,形成無死角感知場,並在極端環境下提供冗余,這種全場景覆蓋能力要超越單一激光雷達配置很多。
5.如果競爭對手也宣稱能達到類似的性能指標,速騰聚創的EM4+E1組合如何守住客户心目中的首選地位?您認為最難以被複制的核心壁壘是什麼?
徐鈺濱:最難以被複制的核心壁壘是我們通過長期投入建立的「芯片自研能力」和由此實現的「規模化量產」體系。這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巨大的資金投入,不是短期能突破的。
在芯片自研上,我們從2017年就開始佈局激光雷達核心芯片的研發,現在已經實現了從激光發射、掃描控制到信號接收的全鏈路芯片自研,並獲得了AEC-Q系列認證。更關鍵的是迭代速度——下一代芯片已經在研發中,預計明年就能推出,能持續保持至少一年以上的領先優勢。
其次是生態優勢。我們是全球唯一同時接入英偉達三大生態的激光雷達企業,EM4和E1都融入了NVIDIA DRIVE AGX計算平臺,現在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rora、Nuro這些企業都在用英偉達的平臺,這種「硬件+算力」的協同效應有優勢。
最后是場景Know-how。我們和客户一起深入場景,定義產品。這種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不是做幾個demo甚至只有空想概念,所能掌握的。
6.説到壁壘,自研芯片是否是實現高性能和大規模量產的關鍵?它具體為速騰聚創帶來了哪些代際級的優勢,如成本、性能、可靠性?
徐鈺濱:沒錯,自研芯片確實是實現高性能和大規模量產的關鍵,為我們帶來了代際級的優勢。在性能上,芯片化實現了信號鏈的全數字化,處理延迟能控制在10ms以內,比行業平均水平快了近一半。而且通過大面陣SPAD-SoC芯片的集成,點雲質量有了質的提升,比如EM4的原生高分辨率點雲,比那些用算法插值的「虛擬高線」 雷達或者轉加擺的二維掃描雷達,在細節識別上要穩定和準確得多。而且,在性能升級上,有明顯的pin to pin升級優勢,在不影響Robotaxi客户商業運營情況下實現性能逐步迭代。在成本上,用自研芯片替代外購芯片,顯著降低了物料成本;高集成度簡化了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在可靠性方面,芯片高度集成減少了外部元件數量,系統更穩定,壽命大幅提升。
我們的SPAD-SoC芯片相比傳統方案能大幅精簡系統、降低功耗,並讓激光雷達性能遵循摩爾定律不斷提升。這種芯片級的領先,直接轉化為產品的斷代優勢。
7.Robotaxi運營最關注極端場景的可靠性。EM4+E1組合在實際路測中,在面對10多釐米高的小物體、「低矮物體」穿插、強光/雨霧等場景時,有哪些讓客户印象深刻的性能表現或數據驗證?
徐鈺濱:對,這正是EM4+E1組合的價值所在。Robotaxi是運營車輛,任何一次因感知失敗導致的事故或運營中斷,成本都極其高昂。不僅安全上要萬無一失,還要考慮乘客體驗。比如10多釐米高的石頭,對Robotaxi底盤、輪轂等是會造成磨損或損壞風險的,壓到這樣石頭造成的顛簸也會造成不良的乘客乘坐體驗;類似的,乘客在Robotaxi上的時候突然下雨的場景、強光直射等攝像頭失效的場景等,也都要把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即使遇到Robotaxi客户非常在意的這些corner case場景,業內上一代128線是解決不了的,即使業內也有嘗試將用插值的方式模擬高線數,但是假的線數對解析力提升不大,並不能解決問題。
EM4的520線以上的超高線數,可最遠130米清晰探測13x17cm小物體,170米識別輪胎,規避小物體帶來的風險;EM4採用數字濾波技術,即使在極端雨夜對地面有效探測距離保持60米以上,相比之下業內上一代128線產品只有10米,同時EM4並能有效去除雨水噪點,提供清晰的環境信息,保證車輛安全行進。
補盲激光雷達方面也非常重要,之前Cruise的一起嚴重傷亡事故原因就是激光雷達沒看清倒在路上的行人,導致檢測失敗,發生嚴重的事故。類似的,這些在突然闖入車身附近的兒童、寵物、石墩、甚至倒下行人經常出現主雷達的盲區中,都需要高線數大視場角的補盲激光雷達覆蓋,客户對於E1的超大視場角、144線高線數的補盲效果、以及車規級固態設計都非常滿意,小巧的機身在RoboTaxi周圍無縫嵌入4~6顆,就可以實現近場無盲區無死角,很好地解決這類場景問題。
8.Robotaxi賽道正在全球快速拓展。EM4+E1組合在北美、歐洲、中東等不同市場落地時,收到了哪些差異化的反饋?速騰聚創如何應對這些全球化的挑戰,並進行了哪些提前佈局?
徐鈺濱:我們目前在北美、歐洲、中東的核心市場都已經有深度佈局,無論是場景、合規、環境可靠性,都有很多要求。我們在產品設計階段就考慮了全球不同市場的認證標準和要求,確保了產品的全球適應性;而且根據客户的需要,進行充分的測試,確保我們的產品能在當地良好地運行。Uber在歐洲和中東的運營網絡里,文遠知行、小馬智行這些搭載我們產品的車隊都能快速落地,這就是生態協同的優勢。
為應對這些全球化挑戰,我們提前佈局了與國際巨頭的生態合作,特別是與英偉達等的全球深度合作,比如接入其英偉達DRIVE生態等,這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在全球市場的兼容性和吸引力。
9.在發展Robotaxi業務的同時,EM4+E1組合,以及速騰聚創的其他產品,是否發掘出更多新興市場的機會,有哪些具體的行業或產品方案的佈局?這些業務未來可能佔據多大營收比例?
徐鈺濱:我們的數字化新品,以及產品組合,比如「EM4+E1」,「EMX+E1」等,確實正在向更多新興市場擴展。最典型的是Robotruck和L4無人配送領域。我們的方案已經獲得了北美頭部純電皮卡品牌、國內物流巨頭的定點,在無人配送領域更是和新石器、白犀牛,以及海外的COCO Robotics等頭部平臺建立了深度合作。另外在割草機器人領域,我們已經和全球Top5中的多家廠商達成獨供合作。
我們認為,未來可完全自主移動的交通機器人,無論是載人還是載物,都將成為公司的關鍵增長極。這個萬億級的廣闊市場,有望為公司帶來豐厚的回報。
總的來説,速騰聚創已經形成了「車載ADAS+Robotaxi+機器人」的三重增長曲線,而EM4+E1組合正是我們在這一發展階段的技術制高點。
10.原來速騰聚創在車載、Robotaxi領域都有率先佈局。這是怎麼做到的?率先佈局需要產品成熟度正好匹配規模上量的時間節奏,如何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把握這種節奏?
徐鈺濱:我們能夠率先完成車規級激光雷達的量產上車,並引領Robotaxi行業,這背后關鍵在於兩點:一是永遠堅持對客户需求的高度重視,二是我們就是一個非常務實「卷技術」的科技創新團隊。
以客户需求為核心,公司從管理層到前線業務人員,始終堅持在一線與客户交流,與客户共同探討技術方案並及時調整技術細節,非常重視客户提出的每一個需求,最終打造出最適合產業發展階段的每一代領先產品。
我們很早就判斷,激光雷達的終極形態將是「數字化」和「芯片化」,早期很多廠商還在拿現成方案模仿、拼裝雷達,而我們從2017年就啟動佈局激光雷達核心芯片的研發。我們深知創新的艱難,但更堅信創新帶來的巨大價值。
對於創新的持續投入,讓我們對繼續支撐Robotaxi衝擊千億級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