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通牒時間已過,中方開始算總賬,全球收到通告,對美打擊已經開始

2025-09-28 10:19

(來源:寰球財評)

2025 年 9 月,中國商務部發布一紙通告,將三家美國企業列入 「不可靠實體清單」。這三家分別是薩羅尼克科技、愛爾康公司和國際海洋工程企業。

消息一出,國際市場迅速反應,美股相關板塊波動加劇。很多人可能還沒意識到,這不是臨時起意,也不是象徵性 「敲打」,而是中方對外釋放的一個實質信號:過去的提醒説得夠多了,現在開始算賬。

三家美企的 「違規事實」 與限制措施

中國商務部在 9 月 15 日發佈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公告(2025 年第 1 號)》中,詳細披露了三家美企的違規細節,每一項指控均附帶具體時間與證據,並非籠統定性。

公告顯示,2024 年 3 月至 8 月,薩羅尼克科技作為全球半導體光刻膠核心供應商,在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突然中斷對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中國企業的供貨,同時將產能優先供應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等企業,導致中國多家芯片製造企業生產線被迫停工。

更嚴重的是,該公司還配合美國商務部,拒絕向中國企業提供光刻膠的技術維護服務,違反了 2022 年與中方企業簽訂的 「長期供應與服務協議」。

針對此類行為,中方的制裁措施包括:限制其在中國市場參與政府採購項目,為期 5 年;要求其向受損中國企業賠償經濟損失,總額約 2.3 億元人民幣;禁止其在華設立新的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

作為全球眼科醫療設備龍頭企業,愛爾康公司 2024 年 6 月被查出,其在中國銷售的白內障超聲乳化儀、角膜地形圖儀等設備,存在 「未經授權收集患者醫療數據並傳輸至美國服務器」 的行為。

涉及全國 28 個省市的 300 多家醫院,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與《個人信息保護法》。

中方制裁措施明確:責令其限期 3 個月內刪除違規收集的所有中國患者數據,並接受第三方機構審計;暫停其醫療設備進口註冊申請權限 1 年;對其在華子公司處以 8600 萬元人民幣罰款。

2023 年,該公司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簽訂協議,為南海某深水氣田提供水下生產系統及安裝服務,合同金額達 12 億美元。

但 2024 年 10 月,該公司以 「美國政府限制向中國出口深海油氣設備」 為由,單方面中止合同,導致氣田開發進度延誤至少 18 個月,給中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 5 億美元。

中方對其採取的制裁包括:禁止其參與中國海域的油氣開發項目投標,為期 10 年;將其違約行為納入全球信用體系,供國際合作夥伴查詢;要求其按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金額約 3.6 億美元。

中方的 「規則透明化」 操作

與以往不同,此次制裁並非僅針對企業個體,中方同步啟動 「全球通告」 機制,向國際社會清晰傳遞制裁的法律依據與標準,避免被誤解為 「單邊報復」。

9 月 16 日,中國商務部通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官網發佈《關於不可靠實體清單實施的説明文件》。

用中、英、法、西四種語言詳細解釋:此次制裁嚴格依據中國《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所有程序均經過聽證、調查、複覈等環節。

三家企業均已獲得充分的陳述與申辯機會,最終決定由商務部會同工信部、公安部、海關總署等多部門聯合審議通過,符合國際通行的 「程序正義」 原則。

同日,中國駐美大使館、駐歐盟使團等外交機構,分別向美國政府、歐盟委員會遞交書面通報,附上三家企業的違規證據清單與制裁措施細則。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王受文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強調,「中方的制裁不是針對特定國家,而是針對具體的違規行為,任何國家的企業,只要遵守中國法律、履行合同義務,都能在中國市場獲得公平待遇;反之,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只要損害中國企業權益,都將依法受到處理」。

這種 「透明化操作」 獲得不少國際組織認可。UNCTAD 貿易法律專家瑪利亞・羅德里格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此次公佈的證據鏈條完整,制裁措施與違規行為的關聯性清晰,符合 WTO 框架下的‘非歧視原則’,為全球跨境貿易中的‘實體清單管理’提供了可參考的透明化範本」。

市場連鎖反應

9 月 15 日製裁消息公佈后,薩羅尼克科技股價當日暴跌 27.3%,創該公司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約 48 億美元;愛爾康公司股價下跌 12.5%。

投資者擔憂其失去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眼科醫療市場;國際海洋工程企業股價下跌 19.8%,多家機構下調其評級至 「賣出」,理由是 「失去中國深海油氣市場將導致長期營收下滑」。

中國是薩羅尼克科技最大的光刻膠市場,佔其全球營收的 35%,其斷供后,中國半導體企業已加速與日本信越化學、韓國東進化學等供應商合作,同時國內企業如上海新陽、北京科華等的光刻膠產能正在快速爬坡,預計 2026 年國內自給率將從當前的 15% 提升至 30%。

愛爾康公司在中國眼科設備市場的份額約為 22%,其被暫停註冊權限后,德國蔡司、日本拓普康等企業迅速加大對華供貨力度,中國本土企業如愛博醫療歐普康視也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替代產品,搶佔市場空白。

在深海油氣領域,中國海油已啟動 「國產替代 + 國際合作」 雙路徑:一方面,聯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加速水下生產系統的國產化研發,預計 2027 年可實現 80% 以上部件的自主生產。

另一方面,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法國道達爾能源簽訂合作協議,替代國際海洋工程企業的服務,確保南海氣田開發進度不受影響。

這種 「供應鏈重構」 不僅是對中方企業的保護,也讓全球合作伙伴看到中國市場的 「韌性」—— 即便部分外資企業退出,市場需求仍能通過多元合作得到滿足。

中方制裁已引發美國企業內部的 「對華策略」 分化,部分美國企業開始主動調整策略,避免陷入 「違規」 境地。

這種 「本土化適配」 策略,反映出美國企業在 「配合政府政策」 與 「維護中國市場利益」 之間的權衡 —— 對多數企業而言,中國市場的規模與潛力,讓其難以承受被制裁的代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