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15:38
(來源:藥研網)
又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向港股IPO發起衝刺。
9月26日,英派藥業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財務數據隨之浮出水面:2022年及2023年,公司年內虧損分別達到2.62億元及2.59億元。與此同時,其股東陣容中的兩大巨頭——騰訊與藥明康德也格外引人注目。
這家持續虧損的公司,憑什麼吸引產業與資本巨頭的聯手押注?其衝刺港股的底氣又來自何方?
聚焦合成致死,核心產品對標國際巨頭
英派藥業的核心故事,圍繞「合成致死」這一前沿抗癌機制展開。
英派藥業成立2009年,致力於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靶向抗癌藥物,其研發管線核心是一款名為Senaparib(IMP4297)的PARP抑制劑。該藥物已於2025年1月正式獲批用於中國卵巢癌「全人羣」一線維持治療,並開始商業化,標誌着公司迎來關鍵的「自我造血」轉折點。后續研發管線還有ATR抑制劑、WEE1抑制劑、ATM抑制劑等。
PARP抑制劑賽道早已巨頭雲集,先驅者奧拉帕利(阿斯利康)在BRCA突變患者中療效卓越;在卵巢癌全人羣一線維持治療這一領域,海外有尼拉帕利(再鼎醫藥/GSK)、魯卡帕利(Clovis Oncology)等產品,國內也有氟唑帕利(恆瑞醫藥)等佈局。
然而,英派藥業的Senaparib憑藉其優異的臨牀數據試圖實現差異化競爭。根據發表於《自然醫學》的III期註冊臨牀研究數據,其核心優勢體現在兩方面:
卓越的療效數據:在FLAMES研究中,塞納帕利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57%,風險比低至0.43。在所有獲批用於卵巢癌「全人羣」一線維持治療的PARP1/2抑制劑中(非頭對頭研究),展現出最大無進展生存期(PFS)獲益,具體如下表所述。尤為突出的是,其在所有患者亞組中均展現出相似的PFS獲益,包括通常更難治療的BRCA野生型患者,這在此類藥物中非常獨特。
優異的安全性特徵:與已上市的其他PARP抑制劑相比,塞納帕利的非血液學不良事件發生率數值更低、程度更輕,且未觀察到相關的高血壓風險。這使得其因不良事件導致的停藥率僅為4.4%,有助於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
塞納帕利在與同類藥物的非頭對頭比較中的優勢地位(基於各藥物關鍵III期試驗數據)
塞納帕利憑藉其卓越的療效和更佳的安全性,已在激烈的PARP抑制劑賽道中建立起強大的差異化優勢,為其后續的商業化成功及更多適應症的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財務數據摘要
據招股書,英派藥業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2.35億、3355萬;研發開支分別為2.15億、1.95億;期內虧損分別為1994萬元、2.55億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英派藥業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1億元。
背后資本版圖
英派藥業並非「孤軍奮戰」,其背后的股東陣容包括LAVUSD(持股15.62%)、上海禮頤(13.91%)、德誠資本(10.06%)、騰訊持股(6.6^%)、華嶺(5.34%)及無錫藥明康德(1.2935%)等。其股東背景不僅為英派藥業提供了資金保障,更帶來了寶貴的產業資源和戰略視野。
儘管前景可期,但英派藥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其核心在於能否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成功,從而實現扭虧為盈。PARP抑制劑市場已呈紅海態勢,除國際巨頭外,國內亦有多家企業產品獲批。作為后來者,塞納帕利需憑藉卓越療效、差異化定位以及強大的商業化能力,方能在激烈競爭中搶佔市場份額。
創新葯的上市僅是企業發展的起點,后續包括適應症拓展、聯合療法開發等均需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在實現自我造血之前,公司仍將依賴融資以支撐運營與研發。此外,當前港股生物科技板塊估值趨於理性,投資者更為關注企業的商業化潛力與盈利路徑,英派藥業也需向市場清晰證明其銷售能力,才能獲得持續資本支持。
「騰訊+藥明康德」的組合,為其編織了一個從研發賦能到商業化的美好藍圖。在資本與產業的雙重加持下,英派藥業能否突圍成功,成為中國創新葯企的又一典範?市場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