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NBA球星們的家庭教育

2025-09-28 15:36

  ▌孫彥川

《喬丹法則》(美)薩姆·史密斯 金城出版社

  擁有巨星喬丹的芝加哥公牛隊在1990-1991賽季奪冠壓力巨大,同時NBA聯盟和公牛隊又通過一些「潛規則」給喬丹特殊待遇,以至於球隊內部關係錯綜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角色球員丟了飯碗,有些角色球員卻適應良好、大展宏圖,這是為什麼?芝加哥公牛隊的跟隊記者薩姆·史密斯基於採訪和深入觀察,在他撰寫的《喬丹法則》一書中,從側面給出了一些無心插柳的答案。

  在大學期間就技驚四座的喬丹於1984年加入NBA,但直到1990年他還沒有獲得總冠軍頭銜。公牛隊的老對手活塞隊更是以涵蓋多人包夾、肘擊、推搡等手段的「喬丹法則」,全力遏制他的運動表現。儘管一再受挫,喬丹的父親詹姆斯卻總是給兒子打氣,並經常隨隊去觀看比賽。

  由於長期關注喬丹打球,詹姆斯對比賽的理解很有高度。1992年NBA東部季后賽半決賽,前六場比賽戰至3比3平的公牛隊和紐約尼克斯隊要在第七場一決勝負。喬丹對此感到很焦慮,詹姆斯告訴他要先發制人,喬丹接受了這個建議后,僅在上半場就得到29分。最終,喬丹幫助公牛隊以110比81的比分輕松贏下這場搶七大戰。

  「雙親經常勉勵我,全力支持我、幫助我。我今天能站在這里是父母的功勞。」如日中天的喬丹如是説。

  公牛隊后衛約翰·帕克森的父親老吉姆也是一位好父親。他也曾是職業球員,作風硬朗。在父親的影響下,小兒子約翰·帕克森同樣鑄就了鋼鐵般的強硬意志,這種強硬使他得以從地板上一躍而起,帶着可能讓其他隊員休息一周的傷病去比賽,從而彌補了自己身體素質方面的不足。作為球員,他贏得三枚總冠軍戒指,退役擔任助教后,帕克森又幫助公牛隊奪得一個總冠軍。再后來,他成為公牛隊副總裁。

  但老吉姆也有柔情的一面,大兒子出生時,他太太身體不太好。老吉姆想對家庭給予很好的照顧,於是在兩個賽季之后放棄了光鮮的球星生活,做了一名不必經常出差卻默默無聞的保險經紀人。

  帕克森在這一點上也將父親奉為楷模。在他打球的年代,很多球員都去夜店,即便在主場打比賽時也如此。但深受父親影響的帕克森卻從不混跡其中,而是經常做家務、帶着兒子瑞安逛商場、帶着妻兒郊遊。

  在帕克森的影響下,瑞安在4歲時就成為鐵桿籃球迷。於是帕克森就機智地把籃球比賽作為親子溝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當瑞安調皮時,帕克森會叫暫停,這時瑞安就不得不坐下。當瑞安無法無天時,帕克森會對他吹「技術犯規」,給他教訓。

  喬丹的隊友B.J.阿姆斯特朗同樣深受父母影響。他在艾奧瓦大學讀大一時,雖然在訓練中表現優異,卻得不到首發機會。在廚房的餐桌前,他從父母那里獲得了有益的建議。

  「你必須有耐心,」父母教導他,「你的機會迟早會到來的。」

  從此,他開始變得更有耐心。他認真觀看比賽錄像,在賽前儘量集中注意力。

  阿姆斯特朗的母親因病失能后,仍堅持為以前服務的醫生工作。受母親影響,阿姆斯特朗也非常勤奮。從加入公牛隊伊始,他就努力訓練,在夏季訓練營練習了公牛隊所有的戰術。同時,他還積極開展力量訓練。他認為隊友比爾·卡特萊特最具有職業水準,於是他就悉心研究卡特萊特的球商。他認為喬丹是籃球天才,於是他就借閱了很多關於天才的書,瞭解這些天才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並瞭解他們怎麼與其他人溝通,以及其他人怎麼與天才進行交往。

  1991年2月,公牛隊對陣活塞隊比賽的前天晚上,阿姆斯特朗針對那個階段優柔寡斷的心態向母親求教,母親建議他不要膽怯,而是要果斷,要敢於突破。阿姆斯特朗聽從了母親的建議,在后面6場比賽中的3場,他都得到了高分,且場均貢獻5次助攻,越打越自信。他曾三次獲得NBA總冠軍,1994年他還入選NBA全明星陣容。

  與之相反的一個例子是霍普森。在大學校隊以及在實力比較差的籃網隊期間,霍普森都是球隊王牌,是頭號得分手。但到了公牛隊之后,他一度能做的卻只是揮舞毛巾給隊友加油。終於,在一場球賽之后,他坐在更衣室羞愧難當,哭了起來。然而,當他給母親打電話訴説這件事時,他母親在電話的另一端沉默了很久,卻沒説什麼建設性的話。1991年霍普森隨公牛隊奪得NBA總冠軍,但隨后他很快被球隊交易到國王隊。1991-1992賽季結束之后,霍普森便在NBA聯盟徹底消失。

  喬丹的重要臂膀斯科蒂·皮蓬是兄妹12個人中最小的,從小到大,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對他照顧有加,家對他來説總是一個擁有甜蜜回憶的地方。皮蓬初中時,父親因病失業,他的兩個哥哥也患上致殘的疾病。他加入NBA之后,開始定期往家里寄錢,並很快給母親買了一輛新車、給家里建了一幢大牧場式的房子。儘管他很快就適應了快節奏的NBA職業生涯,有了新車和豐富的夜生活,但夏天的休賽期他總是喜歡回到漢堡市的家里度假。

  「我家很窮,但我擁有的愛並不少。」皮蓬堅定地説:「大學畢業之后,我決定只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賺錢幫助家人。我想給媽媽一些我希望她能擁有的東西。」

  優秀父母養育出優秀孩子的事例有千千萬萬,但運動員作為在聚光燈下追求巔峰運動表現的卓越羣體,其故事更加扣人心絃。建議讀者在閲讀《喬丹法則》講述的籃球故事之外,也用心看看其中家庭教育故事的「側枝」,以從中獲得些許啓發。作者為本書譯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