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慕思睡魔方,睡眠生態的「極簡」與「極智」革命

2025-09-28 15:42

AIoT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類生活圖景,「家」的邊界與內涵被持續重構。

當你頂着夏日的炙熱陽光走到家門口,無需翻找鑰匙,指尖輕觸指紋識別區,家門便應聲開啟;涼爽的冷氣在室內蔓延,客廳音響流淌出輕柔舒緩的旋律,燈光漸次亮起——這一切舒適體驗的背后,是雲端指令與終端感知的協同響應,至此,全屋智能雛形即有。

從單一智能家電的普及,到全屋智能的初步串聯,智能家居行業在短短數年間快速演進。據統計,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已逼近7000億元,但真正實現全屋智能一體化的家庭仍屬少數,多數仍停留在智能冰箱、空調、燈光等設備的獨立或有限連接階段。

然而,在智慧睡眠這一關鍵場景中,市場仍處於起步期。以智能牀為例,其國內滲透率不足1%,遠低於美國的14%,它恰是補齊全屋智能生態「拼圖」的關鍵一環。

面對預計超五千億的潛在市場,慕思作為健康睡眠領域的領軍者,率先發力。9月26日,深圳鴻蒙智聯夥伴峰會上,慕思攜手華為鴻蒙推出「睡魔方」智能睡眠產品,掀起一場以「主動關懷」和「無縫互聯」為核心的智慧睡眠生態革命。

睡魔方發佈活動現場

從單品到生態的新切口

睡眠市場,一片藍海。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睡眠經濟的市場規模超5300億元,到2027年,市場規模預計增長至約6500億元。在這一龐大市場中,AIoT、生物傳感等技術推動的「智慧睡眠」,憑藉對傳統睡眠場景的革新能力,成為行業競爭的核心焦點。

行業發展看似火熱的背后,產品功能零散、設備兼容性差等問題卻嚴重製約着「睡眠生態」的形成。比如不同品牌採用各自的技術協議與數據接口,消費者面臨「無法聯網、數據不通」 的尷尬,極大影響使用體驗;又或者智能牀墊等單品彼此孤立,無法與室內其他設備形成聯動。

當然,最核心的是所謂「智能」僅流於表面。市面上多數睡眠產品的智能化仍停留在「被動響應」層面。需用户通過APP或語音指令觸發操作,既未深入洞察用户睡眠中的潛在需求,也未能解決「如何睡得健康」的關鍵問題,與消費者更期望的「主動服務」 存在明顯差距。如此背景下,「算法+生態」驅動智慧睡眠升級的慕思,試圖打破當前困境。

以睡魔方來説,實現了從「感知」到「干預」的智能躍遷。比如針對睡眠中常見的打鼾問題,睡魔方給出一套「精準識別+温和干預」的解決方案。

當系統識別到鼾聲,牀墊將以一秒一度的緩慢速度,將牀頭抬升至15度,通過調整睡姿緩解打鼾;若30分鍾內未再監測到鼾聲,牀墊再以同樣平緩的速度恢復原位。整個過程近乎無感,而鼾聲識別準確率高達80%,最高可到90%。未來,慕思還會對其進行優化,最大程度避免干擾他人的深度睡眠。

睡魔方智能體驗

不止於改善睡眠,依託睡眠檢測儀與持有二類醫療器械證書的傳感器,睡魔方可實時捕捉心率、呼吸、體動等指標,結合算法生成符合行業金標準的睡眠報告。未來,睡魔方還將藉助大數據技術,對慢性病進行篩查和分析,對早期疾病予以警示,讓智能牀從家居品類升級為家庭健康監測的基礎設施,

在硬件交互設計上,睡魔方也進行了革新。以往智能睡眠開啟的方式,多聚焦在APP、語音、遙控器三方,而在睡魔方,慕思在原有三大操作基礎上更首創「拍一拍」方式,讓消費者不受年齡、不受心智,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實現「無感化智能」,詮釋了慕思「讓產品適應人」的理念主張。

所有智能功能的流暢運行,離不開高效的「網絡神經」支撐。睡魔方直接接入華為鴻蒙獨有的IOT連接技術——星閃互聯,傳統IoT設備配網通常需要3秒左右,星閃互聯將這一時間縮短至十分之一以下。毫秒級的響應速度,讓消費者智能體驗更上一臺階。

無論是無感止鼾的算法、醫療級的健康監測,還是「拍一拍」的交互創新,本質上都是工具,而睡魔方真正的核心價值,是借「聰明」的技術,讓卧室成為「更懂用户、更便捷、更舒適」 的智慧生活空間,化作感知需求、主動服務的「睡眠夥伴」,最終迴歸以人為本的智慧睡眠本質。

技術底座與生態合力的跨界邏輯

深耕行業二十余年,慕思早已成為國內中高端健康睡眠領域當之無愧的標杆企業,即使在當下軟體家俱行業整體承壓背景下,慕思去年營收高達56.03億元,且實現行業內少見的漲幅。憑藉穩定的盈利能力、前瞻性的AI生態佈局,慕思依然展現出行業「領軍人物」的魄力與實力。

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與持續投入,是慕思保持行業龍頭的關鍵。2024年慕思研發投入達 2.11億元,同比增長13.5%;專業研發團隊高達300余人,全年新增專利48項,同時參與制定行業標準60項。截至目前,慕思已累計擁有1800余項專利及著作權,既彰顯強大的科研創新硬實力,更為其后續構建智慧睡眠生態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智能的運用,不僅在於產品,還有生產過程。早在2015年,慕思就啟動了工業4.0數字化智造工廠建設,打開了行業生產的數字化轉型之門。由此,慕思工廠生產效率提升約40%,反過來又為產品智能化提供強大支持。

這樣的硬實力,正是華為選擇與慕思合作的核心原因。

對慕思而言,在加速推動產品向AI化深度升級的過程中,技術賦能與生態協同成為關鍵突破口。在這兩方面居於行業之巔的華為,可以説精準契合慕思發展所需,有能力為慕思智能化轉型注入關鍵動能。

華為的技術夥伴角色,慕思已熟悉,其「星閃互聯」已被植入慕思的「血液」。更為重要的則是那個「生態入口」。一是渠道生態,通過華為天貓、京東等線上及線下智慧生活館的渠道,唯一牀品的睡魔方,可精準觸達國內外中高端用户羣。二是空間生態,加入鴻蒙智選后,慕思睡魔方系統得以與鴻蒙系統內其他設備無縫聯動,構建真正「懂你」的睡眠場景。

這場「高端製造」與「科技平臺」的合作,實則是必然。未來,慕思在智慧睡眠生態的一次次突破性探索中,華為是能為其提供最優質支持的夥伴;對於華為而言,若想補齊智慧家居生態系統中的「睡眠場景」空缺,行業老大——慕思無疑是最優解。可以説,二者攜手,是為整個家居行業全屋智能「場景化落地」提供了新方向。

睡魔方發佈活動現場

在此次與華為合作之前,慕思在健康睡眠生態版圖的拓展中,已不乏跨界實踐。今年上半年,慕思與喜馬拉雅展開深度合作,以AI聲場引擎升級「慕思晚安電臺」,通過睡眠知識、古人AI詩詞療愈、治癒系白噪音等內容,為消費者構建一個「聽覺助眠結界」,讓大眾睡眠可以更好一點。

未來,慕思的跨界之路或將繼續。

千億賽道的商業新圖景

睡眠經濟的持續擴容,為智能牀賽道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在超五千億的睡眠經濟市場,單單寢具產品的規模將在2000億。這其中,智能牀也將從目前略顯小眾化,向主流消費跨越。未來,其在寢具市場的份額或將達到50%,2027年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200億元,邁入「千億賽道」之列。

擴張動力主要源自兩方,一是消費需求被持續釋放,據統計,25-45歲羣體中有62%的消費者表示 「願意為改善睡眠質量付費」,其中智能牀(含智能牀墊)的關注度,從曾經的28%提升到去年的57%,也是睡眠健康產品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另外,政策與技術雙重賦能。近年來,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中,「睡眠健康、消費品智能化升級」等方向被重點提及;傳感器、AI算法的愈發成熟,也推動智能牀實現從基礎功能向健康監測的升級,市場空間被進一步打開。

市場的突進,加上消費者對「全屋場景化體驗」的憧憬,智能牀行業的商業模式也發生根本性變革:從單純的硬件售賣,轉向「健康睡眠服務+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雙驅動模式。智能牀,隨之成為連接「人、睡眠場、健康數據」的智慧中樞,也將更以核心角色在智能家居生態圈中重塑產業未來。

如今,行業「領航員」慕思,以「睡魔方」為核心入口,加速生態擴容。

或通過APP平臺,根據消費者睡眠質量,提供相應的食譜、運動建議等,打通從睡眠數據到健康管理到生活服務的完整鏈路。

以此次聯手華為鴻蒙為契機,慕思未來將考慮接入更多鴻蒙生態設備,使消費者不只感受牀墊的智能化,更隨時體驗包含窗簾、温濕度等整個卧室空間系統的智慧化,讓睡眠不再是一個特定動作,而變成一種觸及精神的極致享受。

另外,還將向縱向延伸,如與高校、體檢機構、醫院合作,或為用户建立「睡眠健康檔案」,提供從監測到干預的全流程服務;或共同攻克智能睡眠中的醫學技術難題,為健康睡眠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慕思,以用户睡眠需求為出發點與落腳點,不僅重新定義「睡得好」的深層內涵,更為智能家居的未來發展圖景,寫下了至關重要的一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