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14:24
傳統零售商超,沒有回頭路可走。
結合不同業務板塊,即時零售成了大潤發在危難之際的救命稻草,尤其是推出的自有APP「大潤發優鮮」的貢獻,使得2025財年線上業務的佔比高達36.5%。大潤發的即時零售業務具體體現在以門店為圓心,超20000+SKU覆蓋半徑5公里以內的消費者,手機下單、線下送達,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大潤發作為傳統商超界的知名品牌,無需從0開始去建立消費者信任,有數據顯示大潤發優鮮的用户復購率已經提升到45%。不可否認,即時零售是如今巨頭們紛紛爭奪的焦點,大潤發藉此也實現了困境反轉。只是如果細看財報不難發現,大潤發的扭虧為盈可能更多來自於對成本的極致壓縮。根據此前財報發佈后的官方迴應,營收下降主要是因為關閉長期虧損門店,淨利潤增長主要是對各項支出的壓縮。財報顯示,2025財年僅銷售及營銷開支這一項費用就減少了29.5億,同比下降16.2%,這還不包括縮減的5.4億行政費用和3.9億財務費用。「縮衣節食」帶來的效果的確相當明顯,截止到2025財年末,高新零售的總負債為355.45億,同比下降8.7%。大變動主要體現在組織架構上的調整,今年5月,大潤發把五大營運區調整為四個,力求整合提效。同時,大潤發關閉了多家經營狀況不佳的線下賣場,有消費者在線下甚至看到大潤發讓出了部分超市區域對外出租;不僅如此,大潤發還通過裁員2200多人來縮減開支,人事開支方面減少了9.81億。產品方面,大潤發主要側重於低價路線,陸續推出「加量不加價」等多個促銷系列。這一策略的優勢主要得益於大潤發長期以來對下沉市場的深耕,超500家門店中三四線城市的佔比近60%,對於這一價格更敏感的目標消費羣體而言,低價策略無疑能夠吸引來更大的客流量。只是這一策略所帶來的推動作用究竟能夠持續多久,目前還不好説。原因在於靠縮減開支所帶來的利潤回升只能管一時,況且低價策略雖然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但也直接影響了自身的利潤率表現,2025財年大潤發的經營利潤率只有2%。那麼,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大潤發如何把2025財年業績的「迴光返照」真正變成「明日朝陽」呢?未來還能靠什麼自救?據國家統計局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1~8月全國網上零售額為9.98萬億,同比增長9.6%;實物商品零售額近8.1萬億,同比增長6.4%。在此背景下,以大潤發為代表的零售商超未來又該如何自救?目前國內零售商超有以下幾種業態:以山姆為代表的會員制超市、美團和京東等巨頭扎堆湧入的硬折扣門店,除此之外還包括以胖東來為代表偏居一隅的小而美品牌。山姆會員店作為最近幾年表現最為亮眼的零售業態,截止到目前在國內的會員數量已經突破500萬,每年僅會員費的收入就超過13億,營收方面更是早已突破千億大關;進入到2025年硬折扣賽道的熱度開始飆升,京東連續開出了多家折扣超市、美團通過快樂猴來搶佔市場,除此之外還有物美超值等品牌,扎堆湧入的巨頭都在試圖通過高質低價的產品吸引消費者;更不用説還有名副其實的網紅超市胖東來,長期以來都是熱搜常客。或許是不想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又或者仍未看清未來的方向,大潤發在策略選擇方面選擇雙業態並行,在線下分別開出了大潤發Super和M會員店。結合所公佈的2025財年數據,大潤發旗下擁有33家大潤發Super和7家M會員店。先來看大潤發Super,從定位上來説屬於主打社區店的中型超市,門店面積普遍在1500~3000平之間。和傳統的大賣場模式不同,大潤發Super精選了5000多款商品,有20%左右的商品主打低價來吸引消費者,2025財年大潤發Super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5.9%,基本已經將該業態跑通。再來看主要位於華東地區二三線城市的M會員店,大潤發只用了兩年時間就開出了7家門店,會員數量超過36萬,會員費收入也高達3600萬元。儘管大部分的會員店都是由原本的大賣場改造而來,不過大潤發的優勢在於自有物業能夠更有利於擴張。雙管齊下的策略下,部分大賣場經過調改后已經開始步入正軌。9月21日,大潤發官方發佈數據稱,曾經在全國首屈一指的崑山店爆改后開業首日銷售額高達575萬,吸引了超過3萬人次到店。歸根結底,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通常更加註重產品性價比和服務。對公司而言要想做到這兩點,供應鏈端的努力必不可少,這也是為什麼包括京東在內的眾多巨頭切入零售行業時都會把供應鏈放在戰略高度上。從這個角度出發,反腐查高管只是大潤發的控股股東德弘資本邁出「不破不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