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23:37
(來源:伯虎財經)
就把
本以為,二手電商的市場格局早已塵埃落定——閒魚穩坐頭把交椅,轉轉緊隨其后分一杯羹。可這份看似不變的平衡,恐怕要被打破了。
近日,轉轉宣佈關停旗下C2C模式的「自由市場」,全面轉向C2B2C模式的「官方驗」業務;小紅書也悄悄上線了「快捷售賣」功能,允許用户在沒有開設店鋪或交保證金的情況下銷售商品。
在這個萬億規模的二手交易市場中,有人黯然退場、有人躍躍欲試,但閒魚卻始終穩立潮頭。可是,當老玩家轉型、新玩家入局,這場二手江湖的博弈,也有望迎來新的變數。
轉轉「不玩了」
轉轉的退場並非毫無徵兆。早在今年7月,轉轉已開始限制自由市場可發佈的商品種類,「自由交易」僅剩手機、明星周邊、興趣玩具、遊戲交易、票務卡券五個品類可以選擇。
不少用户認為,轉轉此舉是在「勸退」個人賣家,將用户都導流到平臺官方的「回收」或「寄賣」渠道,用户即便不情願,也必須接受。
這也正是轉轉的現狀,轉轉CEO黃煒在今年接受採訪時表示,「(關閉C2C)是一次戰略性的撤退。」 但這種戰術后撤,也是無奈之舉。
回顧二手電商市場的發展歷程,閒魚跟轉轉纏鬥已有十年。最初,兩大平臺都聚焦於C2C模式,走同一條賽道,只是論背靠的資源,閒魚和轉轉的差距就很明顯了。
閒魚背靠阿里,能讓消費者在淘寶交易閉環內實現「一鍵轉賣」,交易閉環非常順暢。而從58同城二手頻道孵化而來的轉轉,雖然能借上微信「九宮格」的流量,卻沒法像閒魚那樣打造出完整的商品交易閉環,引流效應並不明顯。
轉轉意識到單純C2C模式存在的侷限性,開始嘗試轉型。2016年,轉轉推出了「驗機服務」,並在2020年合併了B2C交易平臺「找靚機」,走起了C2B2C的中間商路線。
從這時候開始,轉轉開始聚焦於3C品類的二手交易。只是,其避開了跟閒魚的正面交鋒,卻又要直面背靠京東的「愛回收」,后者在3C交易的用户心智層面,顯然更佔優勢。
2022年前后,轉轉再次調整定位,成為「綜合型二手電商平臺」,Slogan也從「買賣二手手機上轉轉」,變爲了「二手拯救世界」。2024年,轉轉收購了紅布林,進一步拓展奢侈品二手商品的C2B2C業務。
不過,儘管轉轉多次調整戰略,但二手電商市場的競爭對手並不多,其難免還是會跟閒魚、愛回收等頭部平臺正面碰上。
比如閒魚在2019首次嘗試B2C模式,推出了「閒魚優品」頻道;2024年,閒魚推出「閒魚奧萊」,進一步擴張B2C業務。
愛回收也在2019年收購拍拍平臺,從B2B模式向 C2B2C模式發展;這些年,愛回收持續完善全產業鏈閉環,目前已覆蓋3C、箱包、腕錶、名酒等多品類。
儘管幾大二手電商平臺的業務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在閒魚這一「流量巨頭」的虹吸效應之下,轉轉缺乏平臺生態支持的短板也變得越發突出。
最明顯的莫過於流量難題。二手電商屬於「低頻生意」,流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閒魚、愛回收、轉轉這三大平臺中,唯獨轉轉背后沒有電商巨頭的支持,其只能花大力氣投放廣告。但這套打法成本高、效果難持續,一旦不燒錢就很容易沒有流量。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2025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截至2025年3月,閒魚用户規模2.15億,同比增長20.8%;愛回收用户規模為1555萬,同比增長2.2%;轉轉用户規模3588萬,雖然比愛回收要高,但同比減少5.3%,這些年用户規模一直在萎縮。
除此以外,盈利困局依然待解。對二手電商平臺而言,C2C模式也被調侃為「為愛發電」,商品價值不高,用户的交易行為也比較分散,閒魚一直到去年9月才向全體賣家收取0.6%的基礎軟件服務費。但這點佣金跟運營平臺的成本相比,顯然是杯水車薪。
轉轉CEO黃煒在2022年時曾提到,公司對C2C業務補貼力度已接近兩億,C2C業務一直要靠C2B2C業務來覆蓋支出,這也是轉轉選擇轉換賽道的原因。
不過,轉轉想要佈局的C2B2C模式,也是一門成本高、利潤薄的生意。愛回收創始人陳雪峰曾算過一筆賬,一家簡易門店每月運營成本約為3萬元,按轉轉的千店規模來算,每月運營費用就高達3000萬元。
除此之外,還有回收、物流、倉庫、運營等各種費用,難怪愛回收在2023 年之前一直都在虧損,2018–2022年五年累計虧損46億。
最后,信任問題始終是二手交易的軟肋。特別是電子產品和二手奢侈品等高價品類,信任鏈建設成本高昂且流程宂長。
這些年來,儘管各大平臺都致力於通過優化交易規則、設立先行賠付、引入專業鑑定機構等方式來加固信任體系,但交易糾紛和投訴仍層出不窮。
新玩家「躍躍欲試」
因此,二手電商實在算不上是一門性感的生意,不僅面臨着商業模式拷問,想要成功建立用户心智,還要跟早已佔據市場的老玩家拼口碑、搶流量,生存與發展的難度遠超想象。
可儘管如此,新玩家仍在不斷湧入這片紅海。早在2021年前后,抖音、快手已經開始通過二手商品直播間的形式佈局二手電商市場。
抖音將焦點放在二手奢侈品商家和主播上,並有計劃地向二手交易傾斜流量;快手小楊哥曾跟轉轉合作,在快手直播間中出售二手手機,1小時銷售額便突破1億元。
近日,小紅書也宣佈正式入局,上線了「快捷售賣」這一新功能,用户可以通過發佈筆記或私聊發送商品卡片進行交易,並自行設定可售數量、交貨方式、運費等。
甚至在更早以前,小紅書已經是二手交易的新陣地。在小紅書上搜索「二手閒置」,相關詞條的瀏覽量超過了15億。
為什麼這門「難做」的二手生意,對新玩家而言依然具有吸引力?答案在於持續火熱的二手經濟本身,以及Z世代「邊省邊花」的新消費敍事。
從市場規模來看,2024年,中國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6450.2億元,同比增長17.56%。行業滲透率從2020年的24.5%增長到了2024年的38.9%,用户規模也從2.52億人增長到了6.6億人。
在這背后,是年輕消費者越來越熱衷於環保消費,以及愈發理性的消費觀念。對Z世代來説,不是全新的買不起,而是二手更有性價比。
其中,手機、電子產品、奢侈品等高價值商品,二手交易需求更為旺盛。根據轉轉數據,2025 年第一季度,二手奢侈品市場規模突破 1.3萬億元,同比增長28.6%。
另外,Z世代把興趣當作「社交貨幣」,直接點燃了二手交易的引擎。比如二次元文化背后的「吃谷經濟」、潮流愛好者背后的「潮玩經濟」等,這些圈層內的用户具有高度的粘性和活躍度,他們旺盛的興趣交易需求,進一步催生了多元化的二手交易平臺生態。
最重要的是,二手交易也是大廠補充生態的重要一環。以閒魚為例,其主打的C2C交易模式,既能承接淘寶閒置交易的流量,又能通過社交屬性留住用户,為電商業務反哺流量。
除了自帶流量,閒魚所在的二手賽道也恰好踩中了消費降級的脈搏,成為大廠在不同消費周期下,穩定用户基本盤、保障生態流量持續運轉的關鍵后手。
得內容者得天下
從轉轉的退場,到抖音、快手、小紅書的入場,可以看出二手交易的邏輯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從單純的商品買賣,逐漸轉向以興趣圈層為核心的「內容驅動交易」新模式。
一方面,社區歸屬感能夠有效推動交易行為。內容平臺能夠吸引更多同頻用户,再讓用户吸引用户,這種以興趣為紐帶的天然流量池,恰恰是二手交易最需要的催化劑。
除此以外,這種基於共同身份和需求的信任,能夠大大降低了二手交易的心理門檻,比如在母嬰羣體中,媽媽們更願意相信其他媽媽的推薦和經驗分享。與其説他們在交易物品,不如説他們在分享生活方式,讓交易成為一種社交體驗。
另一方面,內容平臺更精準的算法優勢,能讓二手需求實現高效匹配。以小紅書為例,目前平臺上已經有超過2500個細分興趣標籤,甚至包括囤紙袋、收集種子等小眾愛好。
根據用户的內容偏好和地理位置等信息,平臺就能將二手商品精準推薦給高意向用户。有用户反饋,「小紅書對流量的分發會更準確,90%都是住在附近能自提的」。
閒魚也在順着這股興趣消費熱潮持續發力,其早在2020年上線了「會玩」社區,覆蓋潮玩、漢服、露營等200多個垂直興趣圈層。根據官方數據,閒魚45%的交易都與興趣相關。
這種社區氛圍不僅提高了用户黏性,也為交易提供了更豐富的場景,內容社區也因此成爲了二手交易的最佳載體,這也是小紅書敢於入局二手電商的底氣所在。
近期,小紅書正在努力圓「電商夢」,推出了區別於傳統貨架電商的「市集」,通過有感染力的內容勾起大家的購買慾,讓消費者在市集中「邊逛邊買」。
這種既可信又好逛的社區氛圍,天然適合做二手交易的土壤。而且,相較於閒魚通過電商主業給二手電商引流的打法,小紅書還能反向藉助二手電商增強平臺的「交易心智」,進而推動整個平臺的商業化,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電商解法。
然而,二手市場看似是「藍海」,並不等同於這是一條容易賺錢的賽道。C2C模式雖然能快速起量,但信任問題始終是無法完全解決的「羅生門」。
而那條看似被跑通的C2B2C路徑,則更像一場重資產、高門檻的「軍備競賽」,在運營成本、信任背書與規模效應的重重圍困下,參與者亦是四面楚歌。
因此,對於新入局者而言,轉轉的轉型也成爲了重要的參考,到底是將二手交易作為生態補充,還是指望其獨立盈利,平臺都需要明確「下注」。
過去幾年,二手江湖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水下早已是暗戰連連。當轉轉轉身離去,小紅書揚帆而來,閒魚這座城池能否永遠固若金湯,勝負仍待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