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人工智能驅動中國旅遊市場轉型「超級十一周」

2025-09-28 10:28

TMTPost --今年史無前例的為期八天的「超級十一周」,中國旅遊業和本地生活方式消費激增,主要在線旅遊平臺報告需求有所上升。

截至目前,旅客人數已超過去年,反映出國內外旅遊業持續繁榮。據美團旅行透露,出行高峰預計將從9月27日持續至10月12日,而攜程的《2025年國慶出行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城際出行訂單較去年增長了45%。

然而,在旅遊活動激增的背后,中國各大平臺正在悄然將戰略重點轉向更具變革性的東西:人工智能(AI)。

攜程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增強其多語言客户服務系統,使酒店合作伙伴能夠吸引更多入境遊客。美團推出了名為「吉白」的人工智能工具,幫助酒店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JD.com正在採取更加綜合的方法,推出「AI +機器人+飲食+住宿」模式,將酒店住宿與餐飲場景相結合。與此同時,Fliggy(阿里巴巴旗下)與Amap的旅行助理「小高老師」合作,為用户提供涵蓋美食、酒店和景點的精確推薦。

這些發展反映了人工智能融入旅遊消費市場的更廣泛趨勢。平臺不再僅僅依賴流量和補貼來推動增長;相反,他們正在將人工智能技術嵌入到整個消費者旅程中--從預訂和服務交付到線下體驗。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人工智能能否帶來新的增長動力,重塑中國在線旅遊市場「7+2+1」結構。

中國在線旅遊市場的故事是一個持續的技術發展的故事。它已經從基於流量的資源壟斷驅動模式轉變為越來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來提高效率的模式。這一轉變分三個關鍵階段展開。

第一次重大轉型發生在2010年左右,當時攜程、藝龍、去哪兒等平臺以「呼叫中心+線下銷售」模式主導。這些公司控制着供應鏈,標準化航班和酒店等資源,並建立依賴佣金的閉環商業模式。他們競爭力的關鍵是對供應鏈的控制,因為「資源是障礙。「然而,這些平臺在依賴線下資源方面面臨侷限性,並且容易受到新玩家進入市場的影響。

第二次轉型發生在2014年至2018年,當時移動互聯網成為主要戰場。美團等平臺通過利用當地生活方式流量進入市場,而阿里巴巴旗下的旅遊子公司Fliggy則瞄準年輕用户和國際商務旅客。在此期間,行業開始從依賴資源控制轉向「生態系統協同」,將旅行服務嵌入到更廣泛的消費場景中,例如本地生活服務。這一轉變導致了當前「7+2+1」的市場結構的形成,市場由攜程、美團、飛獅和少數其他參與者瓜分。

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三次重大飛躍是由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旅行體驗的各個方面推動的。美團、攜程和Fliggy等平臺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來增強從搜索和推薦到平臺治理和客户服務的一切。例如,美團推出了人工智能搜索助手「小團」,幫助用户根據複雜的需求尋找和比較店鋪。同樣,攜程也使用人工智能來改善平臺治理,例如檢測和管理惡意評論。

新參與者也通過人工智能驅動的解決方案進入市場。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推出了「街頭排名」功能,該功能利用人工智能根據實際用户行為通過真實推薦來連接美食、酒店和景點。JD.com正在將其供應鏈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整合,以提供更綜合的旅行服務。

人工智能的應用正在從面向消費者的服務迅速擴展到B2B端,人工智能開始重塑行業結構。人工智能與平臺和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揭示了行業價值邏輯的根本轉變:從利用信息不對稱到專注於降低整個價值鏈的成本和提高效率。

隨着十一周的如火如荼,人工智能在重塑旅遊市場方面的力量顯而易見。根據途牛2025年國慶出行趨勢預測,出行者不再僅僅受價格驅動。情感價值、時間效率和成本效益已成為影響決策的三大關鍵因素。這一點反映在途牛的數據中,「十一周期間最不擁擠的地方」的搜索量比上一年激增了200%,凸顯了人們對獨特、高質量的旅行體驗的渴望日益增長。

隨着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這不僅僅是便利性或成本的問題;它還涉及提高體驗質量。美團的人工智能助手「小團」幫助用户找到省時且性價比高的休閒選擇,而Fliggy的「Ask Me」功能利用多模式技術提供沉浸式、人工智能驅動的旅伴體驗。例如,在解釋侯木屋丁等文物時,Fliggy的人工智能不僅分享歷史信息,還向用户講述村民在二戰期間如何保護這一國寶的故事。這種增強的客户體驗正在改變人們的旅行方式,使人工智能成為現代旅遊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

AI也在重塑企業的運營方面。例如,Trip.com通過使用其多語言人工智能客户服務系統減少了海外客人查詢的響應時間,而同程旅遊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正在通過智能客房管理和能源優化幫助小型酒店改善運營。

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旅行消費的新基礎設施。它不再只是提供服務的工具,而是越來越多地嵌入平臺和商户的業務運營中。因此,競爭的焦點正在從用户獲取轉向人工智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整體用户滿意度的能力。

隨着各大平臺之間競爭的加劇,人工智能應用的深度將成為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如今,平臺正在從提供精確的推薦發展到提供在用户需求出現之前對其進行預測的預測服務。

例如,美團的人工智能原生助手「小美」不僅幫助用户選擇餐廳,還可以實現直接預訂和下單。TMTPost推出了自己的AI驅動的度假規劃工具,該工具集成了航班和酒店預訂、預算管理和行程安排,所有這些都由AI驅動。阿里巴巴的另一個平臺Amap使用人工智能根據用户行為提供精確的推薦,例如去哪些餐廳或景點,從而增強本地消費體驗。

對於投資者來説,評估OTA平臺的核心指標正在不斷發展。交易量(GMV)和用户規模等傳統指標正在加入新的因素,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商户保留率和優化資源配置。

未來的競爭將不再圍繞流量獲取,而是圍繞人工智能如何重組整個行業價值鏈,提高效率和用户滿意度。能夠將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其生態系統並在廣泛的場景中提供預測服務的平臺將在人工智能驅動的競爭新時代獲得優勢。

總之,隨着旅遊業不斷擁抱人工智能,我們正在進入生態系統競爭的新階段,將人工智能集成到面向消費者和運營服務中的能力將成為長期成功的關鍵。這一轉變不僅有望改變我們的旅行方式,還有望改變平臺與消費者和商户互動的方式,為中國旅遊市場創造新的競爭格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