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09:13
(來源:勞動報)
轉自:勞動報
9月26日,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上海地產的崇明清水蟹也是「膏滿黃肥」正當時。太湖、固城湖、黃河口、還有來自青藏高原的全國各地大閘蟹都將陸續抵滬。市民在中秋、國慶「雙節」可品嚐到最地道的第一口鮮甜。
陽澄湖大閘蟹「數字身份證」今年升級了
一年一度的陽澄湖大閘蟹開捕日,格外引人關注。據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介紹,目前陽澄湖大閘蟹品牌價值已達282.65億元,位居蘇州市農業品牌首位,帶動近十萬人就業,全產業鏈規模約350億元。
開捕推介活動現場,蘇州市農業農村局介紹,根據近日抽測數據分析,預計全年陽澄湖大閘蟹產量在1.035萬噸左右,其中圍網養殖區面積1.57萬畝,產量1550噸左右;沿湖周邊高標準池塘養殖面積6.79萬畝,產量8800噸左右。結合今年生產和往年銷售預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有2000噸左右成熟供市,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6000噸左右上市,11月下旬至12月有2000噸左右上市。
「今年風調雨順,沒有遇到強颱風等天氣,產量應該説是迎來豐年。」蘇州陽澄湖金澄蟹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俞三男是陽澄湖有名的「養蟹狀元」,2023年曾出品過9.2兩的「蟹王」、和7.5兩的「蟹后」。今年,前期試捕來看,蟹的品質普遍高於去年,達到6、7兩規格的公蟹母蟹還不少。
爲了確保消費者能品嚐到肥美的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前,蟹農們都在抓緊這段時間進行科學投喂和管理,確保大閘蟹肉質飽滿。
俞三男透露了一些養蟹的關鍵竅門,例如,養蟹先養水,可在水域內放入適量的伊樂藻,以起到淨化水質的效果。而在每年的清明前夕,就往湖中水域放入大量的螺螄,淨化水質的同時,螺螄也是大閘蟹的餌料,日常餵養中,還會加以煮熟的玉米和切塊的魚類,以增加營養。
開捕現場,2025年新版陽澄湖大閘蟹防偽標識(蟹扣、防偽標貼)成為關注焦點。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行業協會介紹,新一代防偽標識在延續「一蟹一扣」的機制上,今年還增加了「一箱一貼」的雙重防偽。湖區圍網養殖為「蟹殼紅」,高標準養殖為「蟹殼青」,標籤正面為鐳射材料,反面二維碼根據邏輯變色顯示。打開微信掃描防偽標識二維碼可查看防偽信息。從而構建起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防偽蟹扣和防偽標貼由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統一發放和管理。這意味着,每一隻正宗陽澄湖大閘蟹都將擁有統一製作的唯一「數字身份證」,實現從養殖水域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行業協會介紹,今年共有5577家養殖户被吸納為協會會員,其授權信息均在官網公示,可以實時查詢,基本實現環陽澄湖二市二區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516.04平方公里範圍內的養殖户、經銷商全面覆蓋。此外,今年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行業協會還首次引入「熔斷機制」,聯合執法部門與電商平臺、對網絡銷售實行三方數據共享、聯動監管,依據每家商户實際養殖水面覈定銷量,每畝不超過600只,售完即下架。
地產「崇明1號」河蟹亮相
去年上海舉辦的首屆河蟹產業博覽會上,作為東道主的上海地產「崇明1號」河蟹,就因高品質而備受滬上消費者青睞。
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介紹,崇明是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的發源地,早在20世紀80至90年代,崇明天然蟹苗從這里走向全國,開啟了全國河蟹人工養殖的先河,奠定了崇明作為全國河蟹種源基地的基礎地位。2022年以來,為進一步夯實崇明河蟹種源地位,根據崇明區委區政府大力發展河蟹種源產業的要求,崇明與上海海洋大學簽訂戰略協議,共同研發具有大長腿基因標記的河蟹新品系「崇明1號」,隨着2023年首批1.2萬斤的「崇明1號」新品系優質蟹苗問世,打破了崇明有種源無品牌的局面。
因「崇明1號」新品系具有生長速度更快、產量更高、規格更大的特點,深受全國河蟹養殖户的青睞。在崇明陳家鎮的「崇明1號」河蟹種源基地,蟹塘中種植着輪葉黑藻、伊樂藻等藻類。對河蟹來説,這正是有助於降温的天然「遮陽傘」。幼蟹至成蟹,需要歷經5次蜕殼。2025年10月初,河蟹新品系「崇明1號」成蟹即將上市。
據披露,「崇明1號」成蟹目前在崇明區的養殖面積約6000畝,這一地產大閘蟹更具有生長快、規格大、品質好等優勢。今年長勢情況良好,預計公蟹的最大規格可達到9兩以上,雌蟹的最大規格可達到7兩以上。再過不久,「崇明1號」就將從長三角「遊」向全國餐桌。
全國優質大閘蟹湧入上海
近年來大閘蟹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特別是中秋節期間,作為傳統的團圓節日,大閘蟹的需求量激增。相關數據顯示,大閘蟹的消費量也促進了我國大閘蟹產區的不斷擴容。2020-2025年間,中國大閘蟹產業呈現規模化擴張特徵。全國總產量從2020年的63.4萬噸增長至2025年的85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1%,顯著高於淡水養殖業整體增速(3.8%)。
正值「金九銀十」大閘蟹季,全國各地的優質大閘蟹湧入上海市場。
盒馬方面介紹,近幾年,其大閘蟹的銷售規模以及消費區域都在不斷擴大。從2022年到2024年盒馬大閘蟹銷售持續增長,其中2024年銷售同比增長了近20%。銷售區域上看,除了江浙滬外,大閘蟹的接受範圍越來越廣,除了西南、華中、華北2024年的大閘蟹銷售均呈現持續增長。
而爲了保障大閘蟹穩定供應,盒馬近年來已佈局多湖區產地。2022年,盒馬進一步擴大在江浙區域到產地佈局,例如當年最大產區江蘇鹽城大縱湖,盒馬在其中承包的大閘蟹基地面積超5000畝。2024年在江蘇、山東等大閘蟹主產區「承包」了8500畝養殖基地,還在全國挖掘了更多特色湖區的大閘蟹,比如有來自新疆阿勒泰、山東黃河口,還有湖北洪湖、湖南大通湖、江蘇固城湖、江蘇洪澤湖等區域本地有名的大閘蟹。
叮咚買菜方面介紹,9月上旬,在山東東營黃河口大閘蟹開捕儀式暨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場,叮咚買菜簽下超3000萬元直採訂單。作為「尋味中國」的首批落地案例,叮咚買菜將大閘蟹供應鏈升級列為今年重點。其中鹽鹼地養殖的黃河口大閘蟹肉質緊實鮮甜,帶有獨特的鮮甜風味。今年,叮咚買菜的黃河口大閘蟹銷量預計較去年實現翻倍增長。
在大閘蟹的產地版圖上,叮咚買菜不斷刷新行業認知。過往大眾印象里,大閘蟹多出自江浙水域,今年除了鹽鹼地養殖的黃河口大閘蟹外,叮咚買菜還將目光延伸至青藏高原。當地以獨特的高原冷水環境,孕育出了肉質細膩、鮮甜別具的「青藏高原大閘蟹」,產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柴達木盆地天然湖泊,打破了公眾對大閘蟹只能出產於低海拔水域的固有印象。
從洪澤湖「六月黃」、清水蟹,到黃河口大閘蟹、青藏高原大閘蟹、新疆天山雪蟹,再到陽澄湖大閘蟹,叮咚買菜通過多產區直採和供應鏈佈局,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的「地標蟹矩陣」,將各具風味的地域大閘蟹穩定送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上海人,這些地方能買到便宜好蟹
哪里可以買到正宗、優質的大閘蟹?滬上消費者想到開車自駕前往鄰近的陽澄湖。據悉,今年,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陽澄湖鎮)同步升級配套設施,全新的「陽澄湖·大閘蟹交易中心」將啟用。該交易中心設有原產地大閘蟹交易專區和全國高標準大閘蟹等優質水產品交易集散中心,強化溯源監管、淨化市場的同時,還將引入相關餐飲與配套產業鏈服務,力爭打造陽澄湖新的消費地標。
那麼,如果足不出滬,如何買到優質的大閘蟹呢?在「十一」長假過后,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蟹產業博覽會將在上海世貿展覽館拉開帷幕。本屆上海國際蟹產業博覽會匯聚全國核心蟹產區直供資源,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大閘蟹,都將閃亮登場接受喜愛大閘蟹的上海消費者的「評頭品足」。
而在日常消費中,諸如叮咚買菜、盒馬、本來生活等在線新經濟平臺,以及江楊水產品批發市場等線下渠道,也能夠買到各地的大閘蟹產品。
水產批發商正在扎蟹。勞動報記者貢俊祺 攝影
好蟹怎麼挑選?記住「十字標準」
市面上的大閘蟹那麼多,如何來挑選呢?
陽澄湖大閘蟹以「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壯體」為特點,大閘蟹肉質鮮嫩、膏黃飽滿。俞三男介紹,看蟹,一看腿,強勁有力似「鋼筋腿」纔算是達標,再看背和肚,除了常説的「青背」「白肚」外,其實肚上隱約微微發紅纔是好蟹,説明膏肥黃滿。
今年盒馬推出了首個大閘蟹分級企業標準,並首次啟用了與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合作研發的「電子驗蟹師」,幫助檢驗大閘蟹的「BMI」,將大閘蟹的肥滿度量化,只有肥滿度達到盒馬標準的大閘蟹才能走上貨架。
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子驗蟹師」的原理是通過視覺AI技術,快速識別大閘蟹的外殼長寬度,結合重量等參數,再利用一套專為大閘蟹設計的算法,計算出這隻大閘蟹的K值(肥滿度),然后根據K值給大閘蟹分級。這也是目前整個行業內首個可以量化螃蟹肥滿度的技術。
「蟹分三六九,價格自然就有顯著的高低之分。」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大閘蟹營銷品牌聯盟理事長葛錦海介紹,業內擬定了「中華好蟹」的相關參考標準,簡單來説,總結為「十字標準」,即:靚、健、硬、重、肥、紅、大、腥、鮮、甜。
「靚」指體表乾淨,無污洉。「健」指將蟹放在平板或玻璃上能迅速翻身后爬行,説明其靈活度高,身體強健。「硬」指蟹腳堅硬,説明此蟹已長足實。「重」則目測同樣大小的蟹,拎在手里有一種明顯的下沉感覺,輕飄者為次。
「肥」則指體厚,肥滿度足,膏脂豐富。「紅」指雌蟹腹部,雄蟹的腹甲三角處露紅色(俗稱一點紅),説明其為紅膏上品蟹。「大」即規格,蟹雄3兩(150克)雌2.5兩(125克)以上為商品優質蟹標準。活體蟹具一股濃烈的蟹腥味,無味者為次。
此外,「鮮」即肌肉中的遊離氨基酸等豐富,吃到嘴里的鮮的感覺飽滿。「甜」指蟹燒熟后,品嚐時蟹肉有股微甜的感覺,區別於一般蟹的淡水水腥味。
「這‘十字標準’中,前面八個字在買蟹時就可以用到,‘鮮’與‘甜’則需要吃到口里才能體會。」葛錦海如是説。
頭圖:陽澄湖大閘蟹試捕。受訪對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