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強勢霸屏!連續兩天「20cm封板」,長川科技預計前三季度利潤同比翻倍|掘金百分百

2025-09-27 18:05

  華夏時報記者謝碧鷺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半導體板塊強勢崛起,資金密集湧入推動板塊內掀起漲停熱潮。在行業風口之下,長川科技(維權)9月23日至24日連續兩日收穫「20cm漲停」,股價從66.89元/股飆升至96.32元/股,引發投資者關注。此后兩個交易日,該股小幅震盪,26日收漲約1%,至95.6元/股。

  就在9月22日晚,長川科技對外發布了前三季度的業績預告,歸屬淨利潤預計達8.27億至8.77億元,同比實現翻倍。此前披露的一則收購信息,亦強化了投資者的信心。不過,仔細剖析不難看出,長川科技近幾年來的業績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存在波動,而且應收賬款不斷攀升。

  多名受訪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處於周期復甦階段,需求端逐步回暖;其次,政策層面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旨在提升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可控能力,這極大地增強了市場對半導體行業長期發展的信心;再者,技術創新不斷涌現,如先進製程工藝的突破、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研發進展等,為半導體企業開闢了新的市場空間和增長點。

資金密集湧入半導體行業

  2025年下半年的A股市場,半導體板塊成為絕對主角,各路資金湧入該賽道,板塊內更是直接掀起漲停潮。9月24日當天,深科技通富微電誠邦股份等均收穫「10cm漲停」,神工股份江豐電子、長川科技等均實現「20cm漲停」。

  這輪行情絕非偶然,而是多重利好共振的結果。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本輪半導體板塊行情由政策紅利、需求復甦、估值修復三重邏輯共振驅動。政策端,國家大基金三期注資及税收優惠強化產業扶持預期;需求側,AI算力芯片、汽車電子等領域訂單回暖提供業績彈性;資金面,機構配置比例處於歷史低位疊加主題投資偏好催生估值修復。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其預期發展目標包括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鋰電池、光伏及元器件製造等相關領域后,電子信息製造業年均營收增速達到5%以上。

華泰證券預計,2026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收入同比增長8%至153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490億美元。展望2026年,華泰證券認為,海外方面,AI相關先進邏輯和存儲仍然是資本支出的主要驅動力。隨着中芯國際、華虹近期募集資金,長鑫啟動上市輔導,因此看好2026年中國先進邏輯和存儲投資持續,以及看好設備國產進展。

市值已突破600億元大關

  在行業風口下,長川科技的近期表現堪稱「現象級」。9月23日至24日,公司股價連續斬獲「20cm漲停」,從66.89元/股飆升至96.32元/股,市值直接突破600億元大關,創上市以來最高紀錄。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其股價飆漲的背后,是超預期的業績支撐。9月22日晚,長川科技對外發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7億元至8.77億元,同比增長131.39%至145.38%。其業績顯著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半導體行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公司客户需求旺盛,產品訂單充裕,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使得利潤同比大幅上升。

  此前的9月9日,長川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根據發展戰略需要,爲了優化整合產業資源,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擬通過自有資金及銀行併購貸款的方式,以1.19億元收購科為升視覺技術(蘇州)有限公司部分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持有科為升100%的股權。

  長川科技稱,通過科為升的核心視覺軟件平臺和視覺算法,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對AOI設備的研發水平;同時,科為升的視覺研發和應用團隊,可以為公司AOI設備的開發、應用和業務拓展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撐。本次交易完成后,有利於公司進一步加強對科為升的整體經營管理,提升其經營決策效率。

經營業績呈現波動

  亮眼的業績預告與精準的戰略佈局,為長川科技股價飆升築牢了根基,但這份高增長背后,公司財務「健康度」究竟如何?

  Wind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長川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77億元、17.75億元和36.42億元,其中2023年營收同比大幅下滑31.11%,2024年又實現顯著回升;同期歸母淨利潤則呈現更大幅度波動,分別為4.61億元、0.45億元和4.58億元,2023年淨利潤同比驟降90.21%,2024年才恢復至接近2022年的水平。

  在現金流方面,2022年至2024年,長川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24億元、-7.44億元和6.26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1.67億元和4.27億元,同比增長41.80%和98.73%。但同期長川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0.8億元。

  儘管近年來長川科技的經營業績呈現出較大波動,但其應收賬款規模卻在不斷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至2024年末及2025年6月末,長川科技的應收賬款分別為9.52億元、10.21億元、15.16億元和16.50億元。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應收賬款持續增長且高企也帶來諸多風險。一方面,大量的應收賬款佔用了公司的資金,降低了資金的周轉效率,進一步加劇了現金流的緊張局面。另一方面,應收賬款存在壞賬風險,若客户出現財務困難或經營不善,無法按時償還貨款,公司將面臨資產損失,影響利潤水平。

  此外,作為高度依賴技術創新的半導體設備企業,研發投入既是驅動業績增長的核心動力,也是應對行業競爭的關鍵籌碼。2022年至2024年,長川科技的研發費用為6.45億元、7.15億元和9.67億元,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授權專利數量超1000項。

  9月25日,《華夏時報》記者給長川科技年報披露的郵箱發送了採訪郵件,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