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88天,從申報到過會,國產英偉達真要IPO了

2025-09-28 06:30

行情圖

查看最新行情

  周末,一則消息震撼市場。

  國產GPU明星企業摩爾線程以「申報不足3個月即上會」小小刷新了科創板的上會速度。

  摩爾線程於2025年6月30日申報科創板,2025年9月26日,上交所官網披露,摩爾線程科創板IPO申請順利通過上市委會議審議。

  從摩爾線程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到上會,僅僅過了88天的時間。

  太快!

  這家由前英偉達中國區總裁張建中創立的公司,憑藉「蘇堤」「平湖」四代架構,在AI智算領域狂攬7億元半年營收,毛利率飆升至69%。

  但光鮮背后是53億累計虧損的「流血狂奔」,其招股書坦承「2027年纔可能盈利」。

  作為「國產GPU四小龍」之一,摩爾線程與沐曦集成競速IPO,背后是紅杉、騰訊等資本豪賭國產替代——中國GPU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達895億美元,但英偉達仍壟斷80%份額。

  這場「燒錢換技術」的冒險,能否在資本加持下突圍?監管問詢中「持續虧損風險」的警示,為這場豪賭蒙上陰影。

  國產GPU的急先鋒:

  摩爾線程的崛起與IPO之路

  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這家成立於2020年10月的年輕企業,自誕生之初便肩負着「打造全功能GPU,直接對標英偉達」的宏大使命。

  其創始人張建中,曾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在GPU領域擁有深厚的行業積累和廣泛的人脈資源。

  在他的帶領下,摩爾線程迅速集結了一支堪稱豪華的「英偉達系」創業團隊,從芯片設計到軟件生態,全面鋪開全棧佈局,旨在打破國外巨頭在GPU領域的壟斷。

  摩爾線程的發展史,是一部與頂級資本深度綁定的融資史。自成立以來,公司在短短几年內完成了多輪融資,累計金額超過71億元人民幣。

  其股東陣容星光熠熠,幾乎囊括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半壁江山。

  其中包括紅杉中國、五源資本、GGV紀源資本等一線美元基金,為公司提供了充裕的早期發展資金;

  同時,深創投、國盛資本等實力雄厚的國資平臺也積極入局,體現了國家層面對於國產芯片產業的戰略支持;

  此外,騰訊、中國移動、聯想等產業巨頭的投資,不僅為摩爾線程帶來了資金,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豐富的產業資源和潛在的市場渠道,為其技術落地和商業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資本的強力助推下,摩爾線程的估值一路水漲船高。

  根據公開信息,2024年底的Pre-IPO輪融資,其投前估值已達到246.2億元人民幣。而在《2025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中,摩爾線程更是獲得了31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顯示出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高度期待。

  正是憑藉着這樣的背景和實力,摩爾線程在國產GPU的賽道上跑出了驚人的「加速度」。

  2025年9月19日,上交所發佈公告,宣佈將於2025年9月26日召開上市審覈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議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2025年9月26日,上交所官網披露,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申請順利通過上市委會議審議。

  這意味着,從其提交科創板IPO申請到上會,時間不到三個月,這一效率在A股市場中實屬罕見,也充分體現了監管層對硬科技企業,特別是對國產替代關鍵領域企業的支持力度。

  在此之前,摩爾線程於9月5日更新了其科創板招股説明書,並回復了首輪問詢,上市進程再進一步。

  在兩輪問詢回覆過程中,監管機構對摩爾線程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其持續盈利能力、核心技術先進性、市場競爭格局以及可能存在的退市風險等方面。

  公司預測最早將在2027年實現盈利,但同時也強調這一預測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這無疑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摩爾線程在IPO過程中需要向市場充分解釋和證明的關鍵問題。

  IPO對於摩爾線程而言,不僅是募集資金以支持后續研發和市場拓展的關鍵一步,更是對其商業模式、技術實力和未來發展潛力的一次全面「大考」。

  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

  虧損與增長並存的摩爾線程

  摩爾線程自成立以來,便確立了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專注於GPU芯片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公司採用Fabless(無晶圓廠)模式,將芯片製造環節外包,自身則將資源集中於高附加值的芯片架構設計、IP開發以及軟件生態構建。

  這種模式使得摩爾線程能夠輕資產運營,快速迭代產品,但也對其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產品佈局上,摩爾線程展現出驚人的迭代速度和多元化策略。自2021年起,公司幾乎每年都推出一代新架構芯片,至今已形成「蘇堤」、「春曉」、「麴院」、「平湖」四代GPU架構,以及一款名為「長江」的智能SoC芯片。

  這些芯片構成了其三大核心產品線:

  AI智算產品:這是摩爾線程當前的戰略重心和主要收入來源。該產品線包括用於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GPU板卡、一體機,以及可擴展至萬卡規模的KUAE智算集羣。

  圖形加速產品:該產品線細分為面向工業設計、數字孿生等專業領域的專業級顯卡,以及面向遊戲和辦公市場的桌面級顯卡。

  智能SoC產品:主要面向AI PC、邊緣計算、具身智能等新興場景。

  正是憑藉這一快速迭代和多元化的產品矩陣,摩爾線程的營收實現了指數級增長。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46億元、1.24億元和4.3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超過200%。

  進入2025年,其增長勢頭進一步加速,僅上半年就實現了7.02億元的營收,一舉超過了過去三年的總和(約6.08億元)。

  然而,營收的狂奔伴隨的是同樣驚人的虧損。2022年至2024年,摩爾線程歸母淨虧損分別為18.39億元、16.73億元和14.91億元。

  進入2025年上半年,儘管虧損面大幅收窄,但仍錄得2.70億元的淨虧損。三年半時間,累計虧損額接近53億元。

  鉅額虧損的根源,在於摩爾線程選擇了一條最艱難、也最「燒錢」的技術路徑。

  GPU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其研發投入是天文數字。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摩爾線程研發投入累計高達38.10億元,佔同期營收總額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626.03%。

  僅2024年一年,研發費用就高達13.59億元,是當年營收的三倍多。這些資金主要用於芯片設計、流片、軟件生態開發以及高薪聘請研發人才。

  爲了追趕英偉達,摩爾線程必須在技術上持續投入,這種高強度的「燒錢」模式在短期內無法改變。

  在鉅額虧損的陰影下,也浮現出一些積極的信號,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毛利率的戲劇性逆轉。2022年,摩爾線程綜合毛利率為-70.08%,2023年,毛利率轉正為25.87%;2024年,躍升至70.71%;2025年上半年,繼續維持在69.14%的高位水平。

  如果公司能夠持續在AI智算和專業圖形加速領域保持技術領先並擴大市場份額,其商業模式的健康度將得到進一步驗證。

  GPU行業的風起雲涌:

  國產替代的機遇與挑戰

  GPU,作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算力引擎,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全球GPU市場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根據市場預測,2023年全球GPU市場規模已達到420億至595億美元之間,並有望在2025年突破800億美元,到2030年甚至達到895.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1.6%至28.6%不等。

  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雲計算以及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這些領域對GPU的算力需求呈現幾何級增長。

  特別是在AI服務器領域,GPU已成為核心增量,預計在2025年仍將佔據中國AI芯片市場80%以上的份額。

  然而,在全球GPU市場的競爭格局中,長期以來一直由少數國際巨頭主導。英偉達(NVIDIA)、AMD和英特爾(Intel)是全球GPU市場的三大主要玩家。

  其中,英偉達憑藉其在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CUDA生態系統的強大優勢,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據統計,英偉達在全球獨立GPU市場中的份額長期維持在80%左右。

  面對國際巨頭的強大優勢,中國GPU產業的國產替代之路顯得尤為緊迫和關鍵。

  近年來,國內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國產GPU廠商,如景嘉微、海光信息、天數智芯、壁仞科技、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等,它們正積極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並努力提升國產GPU的市場滲透率。

  在「國產GPU第一股」的激烈競爭中,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無疑是兩顆耀眼的明星。兩家公司均成立於2020年前后,並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資本的青睞,估值迅速攀升。

  它們都選擇在科創板衝刺IPO,並相繼提交了招股説明書。

  摩爾線程在申報不到三個月內即獲上會,展現了其在資本市場的「摩爾速度」。而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IPO申請也於2025年6月30日獲上交所受理,並於7月19日進入問詢階段。

  兩家公司在招股書中都強調了其全棧自研能力,致力於解決GPU研發中硬件和軟件生態層面的巨大挑戰。

  從財務數據來看,兩家公司都面臨着鉅額虧損。例如,有報道指出,摩爾線程和沐曦在三年內累計虧損已達80億元。這反映了GPU研發的巨大投入和漫長回報周期。

  摩爾線程在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累計虧損近53億元,但其營收增長迅猛,並在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02億元,超過過去三年總和。

  同時,摩爾線程的毛利率在2023年轉正,並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達到70%左右的高位。

  在技術產品方面,摩爾線程已形成「蘇堤」、「春曉」、「麴院」、「平湖」四代GPU架構,以及「長江」智能SoC芯片,覆蓋AI智算、圖形加速和智能SoC三大產品線。沐曦集成同樣專注於GPU芯片的研發,其募資項目也明確指向GPU相關技術。

  兩家公司都在努力構建自己的軟硬件生態,以期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

  展望未來,GPU行業是否還有增長空間?答案是肯定的。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演進,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對算力的需求將永無止境。雲計算、邊緣計算以及數字孿生等應用場景的普及,也將進一步推動GPU市場的擴張。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數字經濟體之一,對高性能GPU的需求尤為旺盛,國產替代的巨大空間為國內GPU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

  然而,這個行業也充滿了挑戰。技術迭代速度快、研發投入巨大、人才競爭激烈以及國際貿易摩擦等因素,都給國產GPU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

  總而言之,國產GPU行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戰略機遇期。

  摩爾線程等企業的快速崛起和衝刺IPO,不僅為中國芯片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投資熱點。

  雖然前路漫漫,挑戰重重,但只要持續深耕技術創新,優化商業模式,並積極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國產GPU企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真正實現「國產英偉達」的夢想。

參考資料:

  1.圖形卡市場規模,份額和趨勢 | 生長[2032],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2025年9月1日

  2.GPU市場分析、競爭格局和產業鏈(附合集),EET-China,2025年7月18日

  3.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GPU需求量猛增,產業規模加速,智研諮詢,2025年1月16日

  4.GPU:邁向985 億美元市場規模的璀璨之路,衍生者AI學習中心,2024年11月15日

  5.圖形處理單元市場規模,份額|趨勢,2024-2032,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2025年9月1日

  6.GPU行業全景分析:市場格局、產品特性、需求趨勢與中國,網易新聞,2025年9月19日

  7.2025年中國GPU行業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新浪財經,2025年9月12日

  8.景嘉微、摩爾線程、沐曦科技,誰家的國產GPU「芯」更強?,雪球,2025年7月8日

  9.「國產GPU四小龍」IPO競速,摩爾線程和沐曦三年虧80億元,新浪財經,2025年7月7日

  10.國產GPU新勢力沐曦:IPO進度和技術佈局,EET-China,2025年9月15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