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設計、施工到裝備,中國中鐵隧道領域接連取得重大突破!

2025-09-27 19:09

近日

中國中鐵在隧道領域

持續創新、攻堅突破

收穫系列重大捷報

抵達長江水下最深處!崇太長江隧道盾構掘進再獲新突破

9月24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直徑高鐵盾構機——中鐵隧道局崇太長江隧道「領航號」安全精準抵達長江水下最深處(89米),向着貫通前進。

崇太長江隧道全長14.25千米,是鐵路隧道獨頭掘進距離最長(11.325千米)、穿越長江水下最深(89米)的世界級高鐵越江隧道。隧道由中鐵隧道局採用15.4米超大直徑盾構機「領航號」進行獨頭掘進施工。

自始發以來,「領航號」盾構機一路穿荊斬棘,克服了淺覆土始發、長距離穿越複雜地層、高水壓掘進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項目團隊堅持以「安全精準」為第一原則,運用智能掘進、自動導向、隧道三維可視化、施工協同管理等先進技術,對盾構機姿態、管片拼裝、沉降控制等關鍵環節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監控,確保了盾構機在極限深度下的平穩運行和航線精準,實現了對長江生態和兩岸建築物「零擾動」。

作為滬渝蓉高鐵滬寧段的關鍵咽喉工程,崇太長江隧道是目前建設標準最高、掘進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世界級高鐵越江隧道。隧道建成后,將大幅縮短上海與江蘇的時空距離,對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長江上游首條高鐵穿江隧道盾構段貫通

9月25日,重慶渝中區地下120米深處,隨着「長江號」盾構機巨型刀盤緩緩破壁而出,由中鐵二院勘察設計的渝廈高鐵重慶菜園壩長江鐵路隧道盾構段順利貫通。重慶菜園壩長江鐵路隧道為連接重慶站與重慶東站的控制性工程,是長江上游第一條高鐵隧道。   該隧道正線全長11.942公里,其中盾構段施工3.845公里,盾構隧道開挖直徑12.66米,礦山法段施工8.097公里,為Ⅰ級高風險隧道。

重慶菜園壩長江鐵路隧道是國內首個洞內完成盾構機組裝、始發、接收、拆解全流程作業的高鐵大直徑盾構項目。中鐵二院技術團隊通過自主摸索與技術創新,首創「上部拱蓋複合式襯砌+下部邊牆錨杆擋牆疊合二襯結構」的洞室結構設計,攻克了3500噸級大直徑盾構機在洞內精準組裝、始發等難題,填補了行業技術空白。

隧道盾構段穿越長江區域長達1282米,採用我國自主研製的「長江號」泥水平衡盾構機,開挖直徑達12.66米。在穿越長江主航道時,最大水深達42米,最小岩石覆蓋厚度僅10米,最大水壓高達9.3巴,其壓力相當於洗車高壓水槍最高檔的6倍。為保障安全施工,中鐵二院技術團隊開展專題研究,建立了水下隧道合理覆岩層厚度迴歸模型,形成了關於長江隧道覆巖厚度專題結論,設計兼顧穿江隧道施工安全性及經濟性,還提出了「高接觸應力+雙重阻塞」的防水機制,確保盾構隧道防水抗壓。

重慶菜園壩長江鐵路隧道盾構段的貫通,為渝廈高鐵全線通車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長江上游第一條高鐵隧道,重慶菜園壩長江鐵路隧道樹立了水下隧道的典範和標杆。

世界最大直徑豎井掘進機「啟明號」下線9月26日,由中鐵工業裝備集團和中鐵隧道局聯合研製的世界最大直徑豎井掘進機「啟明號」(中鐵1399號)在鄭州成功下線,不僅標誌着我國在超大直徑豎井裝備領域實現技術新突破,還意味着滬渝蓉高鐵崇太長江隧道項目盾構接收井施工將迎來「智能利器」,為工程高效推進、安全建設注入全新動能。作為當前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豎井掘進裝備,「啟明號」整機具備超大斷面、超深水下開挖能力,開挖直徑達24米,最大開挖深度達150米。設備創新採用雙臂結構,集成開挖、出渣、導向等功能於一體,搭載了姿態調整、沉降控制等多項創新技術,具備地質適應性強、導向姿態控制精度高、地層感知識別準等特性。依託這些先進技術,「啟明號」能在軟土、卵石、軟巖、硬巖頻變的複雜地質條件下,實現「有人值守、無人操作」高效掘進,顯著提升了豎井施工的自動化水平,更成功破解了豎井掘進機水下作業「看不見、摸不着、測不準、控不住」的技術難題,有效消除了人員在豎井開挖高危作業環境下的安全隱患,進一步提升豎井施工的效率、質量與安全性。此次 「啟明號」 豎井掘進機順利下線,標誌着我國高端隧道裝備取得又一重大成果。該設備不僅將極大提升盾構工作井、通風井的施工效率與安全保障能力,更將為我國重大隧道工程施工注入新理念、新技術,進一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END執行主編丨李元、沈蘇責任編輯丨邵軍體‍內容來源丨中鐵隧道局、二院、工業中國中鐵融媒體中心

(中國中鐵)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