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7歲,他登頂今年最年輕富豪

2025-09-27 15:44

原標題:37歲,他登頂今年最年輕富豪

一位超級新貴誕生。

Edwin Chen,這位華裔面孔正在成為AI新霸主。據《福布斯》報道,他所創辦的Surge AI正在進行10億美元首輪融資,對應估值升至約240億美元(約合1712億元人民幣)。

早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Edwin Chen先后在對衝基金、谷歌、Facebook等工作,直至32歲那年親自下場創業。過去五年里,Surge AI從未對外融資,卻做到年營收超10億美元,堪稱AI創業傳奇。

AI造富驚人。如今Edwin Chen憑藉持有公司75%的股份,身家達到180億美元,首次入選今年《福布斯》美國最年輕的億萬富豪。

估值1700億元

他登頂最年輕富豪

Surge AI,過往大多出現在AI投資人的聊天里,但現在炙手可熱。身后掌門人隨之走到聚光燈下。

這一次創業始於五年前。

2020年,彼時32歲的Edwin Chen從大廠離職,創辦Surge AI。公司主要業務是「賣鏟子」——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標註服務。成立以來沒有融過資,卻悄悄實現了營收超過10億美元。

相比之下,他的競爭對手更為人熟知——Scale AI。今年6月,Meta斥資約150億美元入股,Scale AI估值一舉超過290億美元,同樣造就了一批富豪。比如,Scale AI已離職的創始人Lucy Guo憑藉持有5%股份,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

AI界有一個著名的梗:「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數據標註公司大多擁有龐大的外包團隊來提煉數據,也被戲稱為「賽博富士康」。但某種程度上,數據標註公司們專注於AI最剛性的環節:無論技術如何演進,模型訓練始終離不開「乾淨」的數據,這正是數據標註不可替代的根本原因。

發展至今,數據、算法和算力,是AI的三大基石。如果説英偉達是算力的賣鏟人,那麼數據標註公司便是數據的賣鏟人。

這也是Surge AI和Scale AI估值動輒千億的原因。

過去很長時間里,Edwin Chen都處於默默無聞。但現在,他再也藏不住了——因持有公司約75%的股份,他的身家達到180億美元,首次登上《福布斯》美國富豪榜,成為今年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如果沒有創立Surge,我也會做數據挖掘和AI訓練,天生就該吃這碗飯。」面對驚人的快速增長的財富,Edwin Chen反應平平,表示自己只不過恰好做了賺錢的事。

85后理工男

干出一個千億獨角獸

理工男,這是Edwin Chen大致的成長印象。

出生於1988年,他在一個普通家庭長大,父母靠經營中餐廳為生,自己從小痴迷於數學和科幻小説,8歲自學微積分,17歲那年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數學、語言學和計算機。

畢業后,Edwin Chen先是到了華爾街——在硅谷創業教父彼得·蒂爾的對衝基金Clarium Capital從事算法工作。后來,如大多數硅谷碼農一樣,他輾轉於Twitter、谷歌、Facebook等公司負責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工作。

創業念頭始於一段插曲。當時他所在團隊的一個項目需要標註五萬條信息流,外包花了整整半年才交付數據,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顯而易見的俚語、梗圖和標籤全都被錯標,質量之差幾乎無法使用。

「連巨頭都搞不定的事,一定有巨大機會。」這讓Edwin Chen意識到,這是被整個行業忽視的問題。2020年,他辭去安穩工作,親自下場創立Surge AI。

創業初期,他在舊金山的攀巖館偶遇Airbnb和Neeva的高管,意外獲得首批客户。很快,一個人在公寓里花了一個月時間寫出第一個版本。產品上線后不到12個月,就做到了八位數營收,此后又幸運地押中了大語言模型興起的風口。

「AGI不會從一堆錯誤數據中誕生。簡單的標註任務非常無聊,我們要解決真正複雜的問題,做到高質量數據的代碼輸入。」Edwin Chen稱想打造一個具有護城河、利潤率更高的生意。創業過程中他極為重視技術人才,表示擁有100倍的工程師,才能將AI發揮到極致。

突破來自與OpenAI、Anthropic等大模型的合作。Surge Al參與了ChatGPT、Claude3大模型訓練過程,驗證了技術實力。至今,公司擁有250名員工,客户名單幾乎囊括全球AI巨頭:OpenAI、Anthropic、谷歌、微軟、Meta無一缺席。其中,Meta在投資Scale之前也是Surge的重要客户,其生成式AI部門去年在Surge的全流程標註服務上支出超1.5億美元。

「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對所有AI大模型都至關重要。如果沒有我們,AGI就無法實現。」Edwin Chen對未來充滿希望,稱AI有能力寫出足以贏得諾貝爾獎的詩歌、解決黎曼猜想,甚至揭示宇宙的祕密,前提是必須訓練能夠真正體現人類專業知識、創造力和價值觀的數據之上。

AI造富潮

毫無疑問,AI造富,仍舊浪潮洶涌。

就在這個月,AI搜索引擎公司Perplexity獲得2億美元的融資承諾,公司估值達到200億美元(約合1425億元人民幣)。成立於2022年,Perplexity由三位90后天才少年一手打造,立志超越谷歌,三年來公司累計融資已達15億美元。

無獨有偶。9月,法國初創公司Mistral AI即將完成20億歐元融資,公司估值將達到120億歐元(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身后創始人同樣是三位90后——他們先后從巴黎頂尖學府畢業投身AI大廠,嗅到時代機遇后辭去高薪職位開始創業。公司成立一個月后,就憑藉7頁PPT融資1億美元,刷新歐洲種子輪紀錄。

放眼望去,「幾個人,估值十億美元」的案例在AI時代比比皆是。我們將目光轉向二級市場,更是兇猛。先是英偉達、甲骨文股價接連創下歷史新高,而后A股也不遑多讓。

站在AI風口之上,「國產AI芯片一哥」寒武紀漲勢如虹,最新超越貴州茅臺,成為新任「股王」,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元。還有與寒武紀、工業富聯組成「紀連海」的海光信息,股價接連創歷史新高,較三年前的發行價漲超7倍。

表現搶眼的還有A股算力三巨頭「易中天」——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不到五個月,三家公司股價均實現翻倍,有人賺得盆滿缽滿。

正如黃仁勛所言,未來5年人工智能創造的百萬富翁數量,將超過互聯網20年創造的百萬富翁數量。

但喧囂背后,警鍾已響。硅谷知名分析師Henry Blodget冷靜提醒稱,一旦AI從繁榮轉向蕭條,其衝擊波可能會遠遠超出科技行業。「關鍵問題是,我們正處在泡沫破裂前的幾年,還是僅僅幾個月?」

回望歷史,每一波技術革命都裹挾着造富神話,也埋藏着退場的殘酷。這場屬於AI的黃金時代,有人已摘到星辰,更多人還在等待風起。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王露,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9/555394.shtml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