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7 18:0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作者 商迪安
2020年是小米歷史上相當成功的一年:高端轉型初見成效,十年之作小米10銷售了超過800萬部,總銷量一度超過蘋果;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全球化穩步邁進,尤其是在歐洲,手機業務快速增長;小米也成爲了世界500強公司。
10年前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很難預料那麼快就取得如此成績。但耀眼的光芒之下也有陰影:團隊有人想停下來休息,戰鬥力下降;籌備了4年多的芯片自研項目,在2018年全面收縮;網上對小米的批評非常尖鋭,認為「小米沒有技術,只是一家組裝廠」。
那一年,是小米創業十年最成功的一年,也是雷軍感到最內耗、最焦慮的一年。十二年一個輪迴,但對小米和雷軍來説,十年是一個關鍵節點:下一個十年,是努力跨過三星、蘋果和華為這三座大山,還是守住小米的基本盤,踏踏實實做好一家世界500強公司?
雷軍在小時候學過圍棋,學棋有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那就是覆盤——這甚至是提升棋藝的最佳方式。於是在覆盤中,雷軍把上面的問題拆解成三個問題: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重來一遍該怎麼做。
圍繞這三個問題,雷軍和小米的高管們開了四五十次覆盤會,每次都找七八個不同的人,一開就是四五個小時,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半年。最終的結論就是:持續投入底層核心技術,從互聯網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並在下一個五年在覈心技術的研發上投入1000億元。
千億資金,相當於小米創業10年的全部家底,這就意味着雷軍用小米的前十年「賭」下一個新的十年。前五年(2021年到2025年)是小米的第一道坎,如果跨不過去,那就一切清零。但從結果來看,在連續五年重金投入研發后,小米迎來了「逆轉時刻」。
小米何以逆轉?
2023年10月,小米宣佈了集團戰略全面升級,從「手機×AIoT」升級到「人車家全生態」,以人為中心、將「人車家全生態」有機整合。隨着小米SU7在2024年3月正式發佈,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正從「完整閉環」進入「全面開啟」的階段。
「人車家全生態」背后是小米在軟、硬件層面的同步躍進。2023年10月,小米澎湃OS發佈,進行了顛覆性的系統底層重構,搭建了萬物互聯的「公有底座」。到今年8月,澎湃OS升級至第三代,融合了AI能力,邁出了「AI全生態」的第一步。
截至目前,小米澎湃OS連接的設備數量將達到10億部。在硬件層面,小米的芯片業務、汽車業務和手機業務分別取得突破性進展。
今年5月,小米的自研芯片玄戒O1和玄戒T1發佈,小米也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全球第四家能自主研發設計3nm旗艦SoC的企業,填補了中國大陸在3nm先進製程芯片設計領域空白。
玄戒O1芯片的CPU為10核心,GPU為16核心,在安兔兔測試的跑分達到300萬分以上,能耗表現足以比肩蘋果的A18 Pro。小米同時發佈的三款搭載玄戒芯片的高端產品——小米15S Pro、小米Pad 7 Ultra和小米Pad 7S Pro市場表現亮眼。其中,小米15S Pro 一度在電商平臺售罄。
小米汽車目前三款在售車型——小米SU7、SU7 Ultra和YU7,成績亮眼。截至2025年8月,小米SU7 銷量已經連續9個月超過Model 3,並在近半年持續成為20萬以上轎車市場的銷量冠軍;同時,小米SU7也力壓Model 3成為保值率之王。
小米SU7 Ultra的原型車在紐北以6分22秒091的成績進入紐北圈速總榜全球第三;量產車則以7分04秒957的成績,超過保時捷和特斯拉成為紐北史上最速量產電動車。小米SU7 Ultra上市當晚即完成全年1萬輛銷量成為2025上半年售價50萬以上轎車、純電銷量雙第一。
今年6月上市的小米YU7,開售18小時后鎖單就突破了24萬台,超過Model Y國內半年的銷量。國際知名投行花旗和瑞銀在研報中指出,小米憑藉SU7和YU7的成功為特斯拉和德國高端車企製造了競爭壓力。
小米手機的高端化今年繼續鞏固。小米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手機在中國大陸地區4000–5000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銷量排名第一,市佔率提升至將近25%,在5000-6000元價位段智能手機銷量市佔率也同比提升至15.4%。
一系列亮眼成績,源自於五年前,雷軍在經過半年覆盤后拍板的五年千億研發投入計劃。雷軍在演講中透露,爲了持續投入底層核心技術,推動小米從互聯網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小米計劃從2021年開始在覈心技術的研發上投入1000億元。
實際上的投資額比計劃更高,達到了1020億元,小米的研發實力進一步夯實。研發人員從2020年底的10401人增加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約22641人,實現翻倍增長;全球授權專利數量也從2020年底1.6萬件增加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4.3萬件,增幅高達168%。2020年,小米還未入選全球5G必要標準專利榜,但在2024年,已經成為全球第八,中國第三。
9月25日,小米發佈了新一代旗艦小米17系列,這既是小米過去五年鉅額研發投入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小米開啟新一個五年,繼續死磕硬核技術的信號。
跨代「17」超越「17」
2021年底,小米首次宣佈在產品上對標蘋果、學習蘋果。一直到2024年10月,小米對蘋果而言仍然是「追趕者」,當年9月,iPhone 16系列正式發佈。1個月后,小米15系列上市。雖然兩者在性能上已經不相上下,但簡單從數字層面來看,小米15系列和iPhone 16系列仍然差了一代。
2025年,小米的數字旗艦進行史上最大戰略變陣,小米17系列產品線全面對齊蘋果,升級標準版、Pro、Pro Max三杯機型,直面蘋果iPhone 17系列的競爭。
其中,小米17定位於小尺寸科技旗艦,是iPhone 17的直接競爭對手;小米17 Pro則全面對齊iPhone 17 Pro,定位於小尺寸全能影像旗艦;定位於頂級全能影像旗艦的小米17 Pro Max則全面對比iPhone 17 Pro Max。
很多人認為小米如果只是在數字上和iPhone對齊,就敢言對標蘋果,屬於言過其實。但實際上,小米的跨代「17」已經在多個方面超越了「17」。
回看手機發展歷史,其實就是交互迭代、創新的歷史。基於塞班系統的按鍵形態,諾基亞的全鍵盤引領了一代設計風潮。2007年,初代iPhone發佈,推動了物理鍵盤過渡到屏幕的觸控操作。2017年發佈的iPhone X和2019年面世的三星摺疊屏手機,推動了全面屏主導的形態創新,但體驗上的創新有限。
小米17系列開創的背屏新形態和交互創新就是全面對標iPhone 17系列的利器。首創的「妙享背屏」為智能手機帶來了全新交互體驗,既有個性化的表達,又有實用性的功能。而在交互創新的背后,又是小米在屏幕、電池、影像三大國產技術上的突破。
「妙享背屏」支持個性時鍾、AI人像壁紙、AI萌寵壁紙,讓每個人、每款手機都能與衆不同。同時還支持聽歌、打車、外賣等重要信息通知。背屏實用性大提升,支持背屏自拍、大頭貼模式、背屏幫拍等影像新體驗,還可以一鍵將取餐號、二維碼、照片等信息PIN到背屏。此外,「妙享背屏」還特別推出掌機模式,戴上專屬手機殼,秒變復古遊戲機。
多出的一塊屏,小米用體系化的技術突破進行支撐,提升用户體驗。在屏幕技術上,小米17全系搭載全新M10屏幕發光技術,採用國產「新型紅色發光主材」,發光效率達到82.1cd/A,是國產發光材料在發光效率上首次實現國際領先。這既是屏幕技術的創新,也是材料研發的突破。
電池技術上,小米17全系搭載小米金沙江電池,含硅量高達16%、能量密度最高達894Wh/L,這是小米旗艦史上最大容量、最高密度、最高硅含量電池。其中,小米17 Pro系列還首次採用L形封裝異形疊片電池技術,大幅提升空間利用率,實現了電池技術和結構設計的雙重突破。
小米17 Pro系列搭載了全新「徠卡光影大師」影像系統,首次採用國產第三代高動態技術LOFIC,可實現媲美專業相機的超高動態範圍,逆光抓拍更清晰。小米17 Pro和Pro Max機型還分別採用了潛望式徠卡浮動長焦和超聚光棱鏡技術,實現長焦實力和鏡頭結構的全新突破。
競爭之外,小米17系列也對蘋果生態實現了友好度更高的兼容。基於小米17系列的交互創新,用户可以在iPhone上提醒小米手機通知,在小米手機上提醒iPhone通知,甚至可以在iPhone上鏡像小米手機回覆消息。妙享桌面也可以擴展至支持iPad、MacBook,實現了跨端解鎖、Mac無線副屏,應用多開、窗口調節等操作。
此前,小米手機逐步實現了對iPhone的單點超越。經過過去五年的持續探索,小米17系列已經具備正面迎戰iPhone 17系列的實力。小米17系列還全球首發了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採用最新一代3nm工藝,CPU性能比肩A19 Pro,GPU相比A19 Pro提升34.6%,性能功耗全面領先。
雷軍在年度演講中表示:「過去五年,無論對小米還是對我個人,都是一場徹底的蜕變,我們用五年腳踏實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和靈魂。」
下一個五年:小米維持高強度投入,持續突破
小米押上創業十年的家底,換來了新一輪的產品突破周期,正如雷軍説的那樣,對小米和他個人也是一次強筋健骨的塑造。
如今,相比小米經歷的高光時刻,曾經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更是寶貴的經驗。2021年,隨着創始團隊的陸續隱退,雷軍首先重塑核心管理曾,陸續包括盧偉冰、曾學忠、王曉雁、林世偉、劉偉等外部核心人才並委以重任,還在內部提拔了朱丹、屈恆、許斐、張劍慧等一批年輕高管。
小米度過了管理團隊換血的動盪時期,重新恢復了戰鬥力。同樣是2021年,重新的芯片自研項目和造車則面臨業務的大幅滑坡和營業收入15%的下跌。內部隨即出現質疑的聲音:「繼續干芯片,會不會把公司拖垮?」
在2022年8月的一場內部研討會,氣氛凝重,士氣低落,最終雷軍用堅定的支持為整個團隊注入信心。沒多久,中國芯片行業的一場突發地震再次令小米芯片自研面臨質疑,在「九死一生的困難」面前,雷軍再一次親自安撫整個芯片團隊,明確了「小米不會放棄自研芯片」。
小米的芯片、汽車和手機業務在成功之前,其實經歷了多重波折。回顧過去的五年,雷軍更加明確了下一個五年的發展目標——向核心技術研發再投2000億,超過幾乎所有科技巨頭公司的同期水平,製造小米新一輪的技術創新浪潮。
在2025年年度演講上,雷軍分享了他從好朋友,也是凡客前創始人陳年上得到的啟示:「改變,任何時候都不晚。55歲正是闖的年紀。」
在小米十年的時候,雷軍果斷決定投入小米創業開始積累的家底,推動小米從破局走向全面佈局,在「人車家全生態」、高端化和核心技術創新上實現全面豐收。展望下一個五年,55歲的雷軍仍然展現了折騰和改變的勇氣,帶領小米實現新一輪的突破。